冯·卡门、李·爱特生编著王克仁编译的《冯·卡门(钱学森的导师)》讲述了:1963年2月18日上午,白宫玫瑰园里宾客云集。当代世界航空学界泰斗西尔多·冯·卡门站在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中间,等待接受一项美国科学家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殊荣—枚国家科学勋章。在几十位候选者中,8l岁高龄的冯·卡门以其对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选。 在科学上,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有一次,有人请他把自己跟当代最的科学家们比较一下。他回答道:“如果说科学家就是具有创见的人,那么,您首先得算上爱因斯坦。因为他有四大科学创见。科学史上,恐怕只有牛顿比他领先;因为牛顿提出了五六个科学创见。而当代其他大科学家仅仅只提出过一个,充其量不过两个而已。至于我本人,我提出了三个,或许还多些,其实,可以算三个半。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许多热爱和平的国际友人的支援。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候,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的人甚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白求恩就是这些国际友人中的杰出代表。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白求恩离我们很远了。但沙飞为我们在1938年6月-1969年11月单日,拍下的这么多真实的、立体的白求恩,在今天看来仍是新鲜而又富有激情的。沙飞作为晋察冀根据地的专职摄影记者,用他的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了一个个难忘而又永恒的瞬间。
卢嘉锡先生是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七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第三任院长。他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他从“科学救国”的热望开始,历尽沧桑,执着追求,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其: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本片为纪念卢嘉锡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摄制,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出品,北京新陆地文化艺术中心承制。 整个传记片以抒情的风格和精美的画面来完成,
《朱震达先生纪念文集》收录朱震达先生生前同事和学生为纪念他逝世一周年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和先生本人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朱震达先生纪念文集》后附有朱震达先生主要论著目录,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许厚泽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批官费留学生的派遣始自1872年。其间,围绕要不要派,派多少,怎么派又有多方争议,直到这一批留学生真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是30年后的事了。此后,中国留学生的派遣同样历经曲折,人数起伏跌宕,但潮流一经兴起,就无可阻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等国学习、实习、考察和交流。 作者多年以来自费资助调查收集编写而成这部有关中国早期留学生出国 /回国情况的研究专著。全书内容资料翔实,史料价值珍贵,比较详细地记载了1949年前我国对外派遣留学生和科技人员出国/回国的情况,专门对科技留学生派出的缘起、派出的过程、中断的缘由,进行了比较系统客观的分析。文中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系作者本人长期收集所获,结合自身参与早期留学的经历、特殊的身世和长期旅居美国的感悟,编辑成全面和系统的留学生历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酷爱收藏的民族,历史上的收藏大家代不乏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收藏热”。但是收藏是一种学问,别说初入道的人,就是老于此道的人,有时一不小心也会上当受骗。如今市场上书画、古玩“新假破”充斥不说,连拍卖会上都时有赝品,这确实是一个令收藏者挠头的问题。基于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抱佛脚丛书”,分为“中国书画鉴识”和“中国古玩鉴识”两个系列。这套丛书特别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的就是想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丛书的所有作者,都不仅是研究专家,而且是“藏家”和“玩家”,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都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捡过漏”,书中发表的作品有些就是他们自己的藏品。《鉴识黄宾虹》作者叶子先生,现为《美术报》资深编辑,其本人也是一位
《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张英伯著的《天道维艰我心毅然(记数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王梓坤)》用平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我国有名的数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王梓坤院士艰难曲折,而又充满机遇的一生;童年丧父后家庭的靠前贫困;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寒窗苦读;学成归国后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倾情专注;“”时期致力于科普创作的顽强坚守;以及在北师大校长任上的非凡努力。 这本书适合于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和各行各业的科学爱好者阅读。
《脊梁:献给钱学森和他的战友们》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编著
周立三院士是我国地理学家,在农业区划、区域发展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汇集了多篇组织、亲友、学生等追忆周立三院士为人处世风范的散文,并附周老的多份手稿和主要时段的生活与工作照片,对地理同行及地理业务爱好者均有较强的可读性。
在本书中,彼得·科利尔和戴维·霍洛维茨讲述了福特家族三代人精彩纷呈的故事,展示了在福特汽车公司——这个美国最的工业帝国——的背景下,福特家族几代人之间富有戏剧色彩钓冲突和对抗。 故事从代亨利·福特开始,这个机械能手和“疯狂的天才”,不仅让汽车走进了美国人的生活,而且用它征服了世界。作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美国工业大师,亨利·福特在生命的后期变成了一个怪人:他热爱他的公司,对它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以致当其子爱德塞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试图对它实施改造时,他不留情面地毁掉了爱德塞的梦想和一生。后来,爱德塞的儿子小亨利终于为他复仇,并在二战以后拯救了福特汽车公司。 从老亨利·福特的婚外情和私生子的故事,到“魔鬼亨利”的人生和爱情,以及他与李·艾柯卡那场人人皆知的争斗——这一系列引人入
恩斯特·彼得·费舍尔著的《科学简史(从亚里士多德到费曼)(精)》以20多位科学家的生平及其科学事业为主轴,生动地勾勒出西方科学发展中几个重要的转折。与一般科学家传记不同,本书除了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之外,更从一个宽广的文化角度提供了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中,科学与人类其他的活动交织成一个更完整、更丰富的图像。另一方面,虽然本书挑选的人物仍然是一些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反而试图将科学家的事业放回到“人”的事业这个基本的立场来理解;以略带戏谑的笔法将这些我们印象中崇高遥远的科学家的人性呈现出来,让他们的形象生动起来,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书中清楚描述了牛顿在争取微积分权时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采取的卑鄙手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作者恩斯特·彼得·费舍尔出身自然科学
丽丝·迈特是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丽丝·迈特纳》生动地记述了她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科学界的性别歧视、科学追求上的艰难、个人生活上的曲折,使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中学生学习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史,很有好处。学生通过感人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历史上中外杰出的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成就;有助于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本书是南充市八中校本教研教材,经几年试用后已初步成型。书中介绍了历史上一些杰出数学家的感人故事和生平成就,有助于学生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