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里文集》收录了刘伯里院士团队自1964年至2014年间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裂变产物分离和裂变废液处理,锝、铼和卤素等放射性药物化学。《刘伯里文集》对我国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行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史量才与的发展》依据参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予以排列。从已收入本集论文的选题看,我们认为,还不够广泛,还有许多与此相关的内容未曾涉及;从文章的内容看,深度还有待提高,资料有待进一步挖掘。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史量才及《申报》的研究,空间还很大。需要挖掘的资料和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通过本论文集的出版,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用纪录片式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展现了费孝通的传奇一生。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全文以“民族复兴要从认识中国开始,要有世界眼光”为基调,以宏观历史时空为分界点,用18章的内容讲述了费孝通家学、留学、治学、建言的不同阶段。作者历时8年,遍访费孝通家人、师生、朋友,重走费孝通求学路和治学路,收集上百万字原始素材,终成此书。完整讲述费孝通先生的家族史、乡土情和书生志。还原真性情的一代宗师——费孝通!
《六合丛书:人物百一录》是学者胡文辉的人物随笔,主要收录了作者讨论当代人文学者的文章,包括陈寅恪、钱锺书、章太炎、梁启超等大学者的治学历程,百一录,一人一题,号为百一荟萃之意。诸多学林人物掌故逸事,尽萃于《六合丛书:人物百一录》。
本书是一本关于回族著名的学者马坚教授的传记。是在原书基础上进行的再次修订。一是增加了马志学先生提供的马坚先生的家庭亲友、出国访问等照片,部分照片是首次面世;二是增加了学者、友人等对马坚先生的回忆性文章,开本也进行了更改。该书从作者与马坚教授的初识写起,讲述了马坚教授在沙甸启蒙,在爱资哈尔大学大学的经历,朝觐麦加,艰难的岁月等,以及他的硕果累累的译著。此外,还配有生平年表及相识之人对马坚教授的纪念文章。本书编著者与马坚先生共事十余年,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生动,感人至深。
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历程,应该说:这是一个丰收的世纪、创新的世纪、辉煌的世纪。一百年间,名家辈出,群星灿烂,成果丰硕,推陈出新。中国传统的学术发生蜕变,西方学术大量引入中国,在中西方学术的交流、撞击、融合中,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诞育,并迅速地茁壮成长。一百年内,各个学术领域均有新的 突破和重大进展,构建了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体系。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学术发展,明辨其是非得失,是一桩很有意义的工作,是为了推进21世纪的学术,进一步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璀璨的成果和丰厚的积累。它长期以来哺育了中华儿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在世界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19世纪中叶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
《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是作者对陈寅恪、胡适思想研究的成果集,本书是《思想时代》一书的增订版,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新增若干文章,讲述陈、胡同时代学者之往事,并对原作加以修订更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文完整面目。书中以陈寅恪、胡适等前贤的诗词或通信为材料,从他们的人格立言和学术道德方面着眼,细致考证品读。全书穿插古今学者对比,既有作者对历史偏见和今人误读的纠正,也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有趣掌故,充满人文关怀,前贤风范跃然纸上。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较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较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本书结合黄达教授从事金融学教学的一些经历以及一些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的精彩片段,并配备了照片,记录了黄达教授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研究60余年的结晶。
Catalog,艺术简历,ArtBiography,迷恋色彩,张肇达,FaliinLovewithColors,MarkCheung,为肇达的画写诗,天风法师,PoetryforZhaodaArt,ByBuddhistmonkTianfeng等。
今年是顾廷龙先生诞辰110周年,《顾廷龙先生纪念集》首次以影像的形式介绍了顾廷龙先生的生平。顾老生前曾多次将个人所藏文献捐给图书馆,他逝世之后遗存的文献也陆续由家属顾诵芬院士捐献上海图书馆收藏。继1998年8月和1999年4月的捐赠之后,2011年12月,上海图书馆又有幸入藏了数十箱顾老的部分藏书、书信、日记、笔记等文献,顾老不仅将一生的智慧贡献于图书馆,还将毕生的收藏奉之公藏,令人无不为此而感佩。当启动《顾廷龙全集》的编辑整理时,摩挲手稿,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崇高的人格境界。在顾老生前同事、弟子和学者的鼎力襄助下,开展了本纪念集的征文。经顾诵芬院士的大力支持,为《顾廷龙先生纪念集》编撰提供了大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