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美铃,日本国民童谣诗人,她在人间虽然仅仅活了26年,但为我们这个世界留下了512首像金子一样明亮、像花溪一样清澈的童谣。这些童谣真纯斑斓、清澈明丽、形制短小而又气象宏大,为她赢得了“日本诗坛 ”的美誉。 其作品被收录于日本的小学国语课本,被翻译成包括中、英、法、韩等多国文字。“无论是生命的欢欣,还是生活的悲苦,她都用心去吟唱,她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了歌。”她的童谣,是留给这个世界的“白银的船,黄金的桨”。 “金子美铃童诗经典”三册为吴菲全新修订版译本,译文清新纯美,充满童趣,朗朗上口而又余韵深远。 《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铃童诗经典》为其中一册。
这部诗集提醒读者有意识地放慢生活的步调,做一些匆忙中无法做的事,比如:静静看风景,听河流的声音,做千万个梦;它是对日常生活的捕捉,比如:房子因为不堪忍受汽车废气而想要搬去乡村,颜色在不同的季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包含对动物生活的有趣想象,比如:犀牛山一般的脊背上落着雪花和其他小动物,吼声很大的猩猩竟然在晚上偷偷跳芭蕾……它节奏缓慢,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不寻常的发问,将世界全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身边的江湖》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收纳了作者停止网络更新后的叙事散文。在书稿中,作者以他特有的笔触,描写了狱友黎爷、社会政治运动中起伏的老谭、具有革命理想的表哥,以这些大背景下、动荡年代的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能轻易被忘记的伤痛。除此以外,野夫进一步扩大视野,探讨了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台湾中仍然保留下来的“民国”范儿。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由此开启了一时的文化大散文热,至今不衰。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脉络。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寻访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犹如开始一段又一段心灵的旅程,通过一个个古今物像,将历史的深邃苍凉见于笔端,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对历史、对文化,以及对生命的追问。 本书为《文化苦旅》du家定稿版,由作者历时数年亲自修订。与旧版相比,变动篇幅接近50%,以中华之旅为核心,重新收录了《白发苏州》《天涯眼神》《青云谱》等14篇经典名作,删除旧版11篇回忆散文及旁支文字,体系更合理、更丰富。特别收录新版小序、原版初序,完整回首苦旅三十年。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当下视角,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人文精神启
所谓“相由心生”,即你是什么样子,是由你的心境决定的。也可以说:如果你想变美,你就能够变美。美是一种内心的控制力。只要你足够爱“美”,在追求“美”的路上,步履不停,让自己更美,更有趣,更丰富,你完全可以抵达得到。 《美是 步履不停》中,李蕾谈工作之美,心灵之美,外在之美,声音之美,生活之美和她在变美的路上遇到的美好的人,诠释了什么是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努力的“美”。 “美”和“优雅”一样,非经过千锤百炼不可得,只有竭尽全力追求美的人,最后才能美得毫不费力。女人的美,美在有一颗通透智慧的心,懂得美的真谛,懂得坚持的力量,懂得成为更美更好的自己的意义。 美不是变得漂亮,而是成为du一无二;美不是自然发生,它是一种控制力。每个女人都有一份内里的能量,她们可以操控这份能量来决定自己何时美、怎么
投资人生下一站,做个生活美学家。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饮酒、赏雨谈天、故乡美食、各地风物,以及世上无一不可言的草木虫鱼在他笔下尽是情意绵长,隽永淡远。周作人谈吃也好,言物也罢,重要并不在于所说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谈及此时对待生活的那种长闲逸豫的况味和风度。生活的美是一种近似无用的闲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
“新百花散文书系”将中国的散文传统视为一个不断更新的开放体系。“新百花散文书系”力求把当代散文最有创造力的作家作品不断纳入自身。“新百花散文书系”展示的,即是这样一条有着自新能力的中国散文之河。藉此,您将充分感受与领略中国文学的笔意与思想之美。
《华西书信》是一部关于华西协合大学创办者的书信集,生动展现了这些外国友人从1911年到1950年在华西坝创办华西协合大学、传播医学的艰辛历程,以及以客观立场记述的现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书中收录书信,多为首次翻译出版;书信内容和《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互为印证;精选的历史图片和部分当年报刊的相关报道,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历史事件,现代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卫生等真实状况,以及华西协合大学创办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传播医学、传道授业的科学精神。
《鹅妈妈童谣》的很早版本是世界上很早的儿歌集。本书中囊括的这些民间童谣在英国流传时间相当久,有的长达数百年,总数约有八百多首,内容典雅,有幽默故事、游戏歌曲、儿歌、谜语、催眠曲、字母歌、数数歌、绕口令、动物歌等。
生活里,都是隐喻。就像我提笔的时候,常觉得所有故事都已经写过。 人生像无法闭合的圆,孤独如伤口永远敞开。 陶立夏著的《生活的比喻(精)》写给所有我在你生命里缺席的时刻。人生里总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告别般挥手切断所有关联,不管它们是束缚也好,牵绊也好,温柔关怀也好。切断。 在重逢之前,我们都要各自走完很长很长的路程。
《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北岛: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 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乡愁是心头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处处亦可为吾乡。在文学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注脚,也是时间与空间的归宿。
文学写作是以另一种角色在人生旅途之中观赏心路风景、采撷心灵之花,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休闲。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进行文学写作,或诗歌、或散文,以诗言志、以文抒怀,对人的性情、品格都是很好的修炼。这不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一个人的思维,如果长期单一不变,往往容易形成定势。如果一旦形成定势,不再追求创新,不再注入生机,就会陷入僵化,而僵化对领导干部来说是最忌讳的。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往往追求领异标新,作家往往对社会冷暖、对人情世故具有特别敏锐特别深刻的感受。习惯于抽象思维、政治考量的从政者,多一些文学思考和写作体验,就会多一些透视社会的角度,多一些体贴百姓的情怀。这对从政者自然是大有益处的。《高路入云端》由刘上洋编著,分为 水之远 和 山之高
余光中的散文,有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本书精选了余光中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作,有《听听那冷雨》《沙田山居》等入选语文课本的经典之作,有回忆父亲的感人至深的《失帽记》等忆旧之作,也有作者游历欧美时期对西方文化及自然遗迹的记游之作,反映了余光中这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散文艺术的多面性,既有浸淫欧美文化多年的思考与体悟,又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怀乡与幽思,也有洒脱和幽默的性情的自然流露。呈现出他融诗人、作家、翻译家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北大往事》精选北大70、80、90年代富有才华与个性的师生关于北大生活的精彩文章49篇,通过对幽微往事的追寻,试图探索北大人丰饶鲜活的内心图谱。 本书曾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之际推出首版,大受欢迎,洛阳纸贵,被誉为民间书写北大故事的代表性作品。此后一版再版。此次再版,以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北大往事(珍藏版)》为底,新增数篇文章,构成更为精彩完整的版本,并与《北大读本》《北大百年新诗》一起作为“北大典藏”系列同时推出,共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北大图谱,以献礼北大建校120周年。
在《路过:女主播的北美日记》中,作者阎华不断进行着某种距离的对比:男人和女人,黑夜与白昼,东方与西方,以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按照写就《战争与回忆》的美国人赫尔曼·沃克的说法:“一切真相,都在对比之中。”读这些文字,你可以自始至终怀着一种舒适的心情,仿佛疲惫的男子,躺在心爱女人的怀中那样舒展一下身心;沉闷躁动的夏夜,突然被秋天的一股清凉所探访……《路过》的名字,不仅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反归于内心的生活姿态。或许人在旅途,往往比久居自己熟稔的繁华故里,更能体会到人生况味吧!
《人生就是不断的相逢与别离》选入了张晓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写人记事的抒情哲理散文为主。是一本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文集。 这本作品精选集包括《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刚好》《不朽的失眠》《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等,我们看到的是张晓风作品中空灵而又温暖人心的一面,《人生就是不断的相逢与别离》文章写了自然的美丽和时间的残酷,写了家的温馨和亲人的牵挂,写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遗憾,写了温暖,写了感恩,也写了领悟与释然。文中有剪不断的柔情爱意,也有无限的生之喜悦和死之苍凉。
《在黄昏眺望黎明》是当代实力派青年作家吴佳骏的散文集,其文字有一种光亮的质地,带着磨砺生活粗糙表面的力道。文风雅致、厚实、沉静、密腻。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困惑,对于人生追求和选择之悖论提出了严肃的思考,因此也就有了某种无奈、绝望和先验性。这是一种底层写作,是一种以关爱、信念和精神为依托的良知担承。在作者笔下,即使再孱弱的生命都透出明媚。他只面对生活坚实的那些关节,去握住它,让温暖慢慢渗透出来。充满了向上飞翔的坚定的意志力,闪烁着精神尊严的光芒,蕴蓄着催人泪下的情感力量。
《山里来信》是一本有关自然、植物、故乡的绿色之书,由“故乡的植物”(南方)、“北京的植物”(北方)、“电影与植物”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以明澈平和的文字,写出植物在人的生活中给人的开朗与宁静。“春天与故乡”中,作者以朴素细致的笔致记录游走在南方故乡永嘉楠溪江山水中的见闻,内容涉花草树木、乡土风物等。“北京的四季”为作者闲居北京时,在生活中所观察和记录的一些植物。有描写散步时所见花草的自然笔记,也有游览北京名胜后写就的有关植物的闲章。“电影植物笔记”主要是作者在观记录电影中所出现的植物,写下植物与人的温柔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