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原理》第二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增加了大约40%的新材料,全书的容量扩大了10%。该书原来的范围也有所拓展,吸纳了诸如80年代以来的教育危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在危机中》等报告,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多元主义的日益增强的呼唤,还有教育心理学的新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本书是一部原理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提供一种核心的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更多的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舶来品。长期以来,无论是职业教育理论流派还是实践模式,我国一直以引进西方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每年都有大量著作出版,大量论文发表,大量课题通过鉴定,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建立,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呼之欲出。在如火如荼的职业教育学术研究中,作为我国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的诞生地,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感到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因此出版了这套丛书。
本书拟从一个园长成长的视角,呈现园长在教育管理和研究上的历程。力图从课程改革、儿童发展、和一个管理者专业素养养成的视角,立体呈现作为园长在教学管理和研究上的专业、站位。 靠前章 基于作者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从管理的观念、教师的培养和课程的管理支持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分享了每个成长阶段对管理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 第二章 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专业研究历程中的几个时段,分别就教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的阐述。 第三章 从作者个人成长的角度传递一种理念,作为园长要更多跨界、跨领域的学习。
《高宽课程》中高宽课程模式(High/Scope Program)在我国曾被译为“高瞻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等。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构、解构、重构等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幼儿园课程模式。《高宽课程》以公立幼儿园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帮助儿童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系列关键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计划、行动和反思的活动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旨在让孩子们对周围的自然与社会具有高度热情和广泛兴趣的一种幼儿园课程模式。在未来“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形势下,相信高宽课程模式会为我们思考学前教育的价值、幼儿园的本质、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从传统上对分配和教育组织的关注转向对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关注,是英语国家研究人员追随的研究潮流。出版引进该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国际化的标志。 本书把课程与教学问题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标志着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课程中知识的组织视为社会的建构;课程、教学、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是教育知识编码的实现形式,其实现过程反映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公开性知识;知识分层则体现了知识分配与社会权力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到,,知识应当在课程中得到应用,这里涉及到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评估。第二,教育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三种信息系统来实现,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第三,知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中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演进》,本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可与其对应。全书深入细致地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至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细数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直到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清末、民国、国民政府以及根据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从中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途径。
时光变迁,衷情不改。2003年倪志刚校长调入、2008年陆军校长主政,我们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研究,没有中止实践,也没有停滞不前。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领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走班的模式作了多次大的改革,深化了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拓展了对班级管理、教学评价的研究。学校所申报的两项课题“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和“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分别被列为徐汇区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也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终身受益的持续发展。学校形成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的良
如何为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设定教学目标?如何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如何为研究性学习制定授课计划?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书具体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书中清晰地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单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为跨学科主题单元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指导,包括如何启动一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制定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等。书中所提供的3个详细、完整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授课计划极具参考价值,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上,力争体现立足现实、多元开放、促进教师从传统的学习结果评价,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从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同时关注学生认知策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从以纸笔测验为主,到真实情境中的评价。本书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操作技术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提出了操作性建议。对一线教师有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