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套书主要的栏目有:诵原文、读注释、赏译文、品故事、学知识。以原文大字注音,清朗简洁的排版方式,重点引导孩子诵背原文;合理地编选一些故事,再配上具有连环画风格的插图,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所有栏目的设置,秉持一个基本的原则:让孩子喜欢、爱读,让家长便于解说、引导。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收录唐代115位诗人的诗作共计263首,宋代80位词人的词作共计235首。每位作家均加附100至200字左右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原则上采用一首作品一篇赏析文章,也有少数难以分割的组诗(词)或唱和酬赠之作,则几首合在一起赏析。作品的赏析文章在1000字左右,务求行文简练,达意为主。鉴赏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诗词中疑难字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亦可单独标出,视情况而定。《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部分篇章附有与所收诗词内容相关的插图,冀图从另一侧面反映唐宋时期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附有近体诗的格律常识、词律基本知识,谨供读者参考。 中华诗文鉴赏辞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巍高峰,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中国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给孩子进行古诗启蒙教育,唐诗自然是。为此,我们精心编选了本书,其主要特点有: 1. 内容丰富:甄选 300 首经典唐诗,足量呈现,覆盖唐诗名家; 2. 选材多样:满足幼儿读诗需要,题材广泛,包括叙事诗、送别诗、怀古诗等; 3. 编排合理:从五言到七言依次编排,循序渐进,符合 3 ~ 12 岁孩子的认知水平; 4. 绘画精美:古韵画风绘本,画中有诗,诗画一体,智育与美育同步进行; 5. 配套音频:有声诗歌,视听结合,带领孩子感受古诗意境;同时还配有诗人小故事音频,旨在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是一张让古诗词变得好读有趣的地图,加深孩子对诗词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地理知识的学习。一举两得、实现双向提升。 这些古诗词不仅反映了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智慧,也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地理特征。 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 将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巧妙揉进中国地图,还原古诗词关联的地理位置。以图带入,避免孩子枯燥的死记硬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46张手绘诗词插图环绕中国地图,整幅图包含唐宋诗人的简介、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涉及多个地名的古诗词,描绘长江、黄河的古诗词等。古诗词配有标准音频,声声入耳。 地图上的古诗词是一种将古代诗词与现代地图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诗词与现代地图相结合,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历史背景。
1.内容全面,高考常备。完整编入高考背诵古诗文篇目,内容全面,满足应试需求;以教材为准,精准到 位。 2.全彩呈现,生动活泼。本书采用全彩印刷,让学生练字时不觉枯燥无味。配合彩色作品页,让学生在练 字的同时,学会独立创作书法作品。 3.描临结合,由易到难。本书具有描红和临写两种练习形式,且描红和临写格中配有虚线帮助字体定位,让学生掌握字的重心。
《小学生必背百科常识》由百科常识项目组主编
本书是针对经典古诗词的欣赏和诵读。选编了30首经典古诗词,从疑难字词注音及解释、内容赏析、写作特点等方面引导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赏析诗词,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通过吟诵经典的诗词不知不觉提高自我审美情趣。
1.内容全面,中考常备。完整编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要求背诵古诗文篇目,内容全面,满足应试需求;以教材为准,精准到位。 2.全彩呈现,生动活泼。本书采用全彩印刷,让学生练字时不觉枯燥无味。配合彩色作品页,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学会独立创作书法作品。 3.描临结合,由易到难。本书具有描红和临写两种练习形式,且描红和临写格中配有虚线帮助字体定位, 让学生掌握字的重心。
《朱自清散文》收录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细腻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 539 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元曲被誉为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的又一高峰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因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书中不但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译注,而且对文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正向的解读、挖掘与引导,力图对国学作较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每一本书有明晰的文化传承、明确的品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