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本书是文学巨匠泰戈尔的一部哲理诗集,由著名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翻译。诗集由300余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组成,其中一部分译自诗人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诗作。绝大多数的诗歌只有一两行,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诗歌题材多为大自然中的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星辰等,或捕捉一个自然景观,或述说一个事理,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触、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记录。泰戈尔的文字富有诗意,格调清新、语言秀丽、想象奇特,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读泰戈尔的作品,不仅能唤起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由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翻译。首次出版于1913年,共收录了40首诗歌,主要译自诗人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在这本诗集中,诗人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孩子、母亲和诗人。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个纯粹的视角,或是母亲,或是孩子,又或是诗人自己。诗人将抒情与哲理结合,用清丽动人的语言,为读者带来宁静、温暖的阅读感受。它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匹克威克外传》于1837年出版。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 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斯诺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的故事。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汉对照)》是歌德对自由意志的抒发,对真爱的向往,这是他对情感与心灵的结合做了真善美的呈现。《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汉对照)》是歌德早年时期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汉对照)》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读名著 学英语:双城记》讲述曼内特医生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18年。出狱后,曼内特之女露西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尔内堕入情网。于是,在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本书以18世纪的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叙述马奈特医生一家充满了爱与冒险的遭遇。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
《读名著 学英语: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的家书,前后历时17年之久。由于革命工作的原因,自传写得断断续续,而且没有写完。现存的自传分四个部分:部分为正传,写于1771年,富兰克林自称主要内容是 对于别人并不重要的家庭逸事 ;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与正传相比,这一部分写作的目的作者自称是 为了公众 ,后来则因为革命工作而中断;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是自传内容比较多的一部分,介绍了他的主要工作和重要事件,一直写到他代表宾夕法尼亚赴英请愿为止;第四部分写于1790年,从他到达英国后开始写起,可惜还来不及把这本自传写完他就撒手人寰,使这本传记成为了未完成的著作。
《读名著学英语:柳林风声(英汉对照)》讲述的是善良温顺的鼹鼠偶遇乐于助人的河鼠,两者成为了好朋友,而后在河鼠的引荐下,鼹鼠又认识了河鼠的朋友,老成稳重的獾和放浪不羁的蛤蟆,四者成了要好的朋友,并一起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本书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