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九章,以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为出发点,从汉字教学的性质观、汉字起源与演变、汉字简化整理与规范、汉字的国际传播、汉字注音等方面进行知识性地系统梳理,并结合汉字教学实践和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汉字构型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字形教学、汉字教学重难点、汉字教学模式等诸多问题,为汉字的教与学提供相关理据和例证参考。本书对汉字知识和汉字教学进行历时性的追根溯源和全景式的系统梳理,是国际汉语教师汉字教学与研究的参考书。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是研究生课程教本,全书分绪论、研究方法、论文写作3个部分,共15章。研究方法部分是《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的重点,其中包括:提出研究问题、阅读文献、选择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微变化研究、统计学入门、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数据分析。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概念明确、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帮助。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倍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ESP从业人员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国外对ESP的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ESP在中国正日益普及。 本书介绍了ESP的发展简史、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从理论上论述了ESP的大纲及制定、课程设计、教材的选编和评价等重大问题,还论述了ESP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建构中国式ESP体系作了多维的探索。本书可供各种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学生,中等和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师、学生以及语言学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学习参考。
《英语(7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用高等学校教材)》共计12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与议论文。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结构及写作手法,我们在每一单元的篇课文之后对该种体裁的特点作了分析与说明。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每篇课文的主题、结构布局、文体修辞、语言技巧与写作手法,每篇课文后都有对该篇课文的分析与评论。本书不仅适合高等师范院校,而且也适合其他高等院校。
《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主要收录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师自1991年以来发表在外核心期刊上的专业学术论文,集中体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在外语和二语理论与教学、教改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迎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建校45周年的一份献礼。
语言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国外是5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变化的学科之一。在过去的近50年中,西方国家在语言学领域新说纷纭,建树颇多,其影响普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文艺学、社会学、考古学、通信技术、机器翻译等学科,从此各大学相继设立了语畜学系,培养了专门的语言学专业人才,随着英语语言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学科的迅猛发展,外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面临新的形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在原《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基础上,由戴炜栋、何兆熊两位先生编写了一本新的教程,并把它更名为《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由于新编的《教程》内容较新,反映了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在这个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近年来对语言的产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成果与新动向,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在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与教学应用》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理论篇、实证篇和应用篇。理论篇为实证篇提供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实证篇从不同研究层面对学习者的语言特征进行考察,为语料库的教学应用提供指向。
《高校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练习(第2版)》共分31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原文语篇可供学生在课堂内两小时现场完成,翻译时可查阅词典。但是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翻译之前和翻译过程中不要看后面的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只是供学生在撰写演示报告时作借鉴、比较之用。 每周可以安排做一个单元练习。如果汉英翻译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即18周或20周,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挑选其中某些单元练习;如果汉英翻译课程开设两个学期即36周或40周,教师可以视情况再适当地增添几个语篇练习。
《写作教学与研究》论述了当前写作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对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列举出数个实用性很强、适于课堂操作的研究课题。《写作教学与研究》拉近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距离,提供了一边教书一边研究课堂行为的理念,会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其适用对象为广大英语教师、英语写作研究者及英语专业研究生等。写作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教师、学生及语言学家一直都很感兴趣的领域。
本书是在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语言测试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第2—5章)介绍、评价主要的现代语言测试模型,包括心理测量学一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模型、综合语言测试模型、交际语言运用测试模型,以及Bachman的语言测试模型。第二部分(第6—12章)介绍、简单评价词汇、语法结构、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语、写作测试的主要方法以及语言测试的构卷与实施。第三部分(3—15章)介绍与测试及测试研究相关的数据统计方法。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及其他对语言测试感兴趣的人士,力求为初次涉猎语言测试专业领域的目标读者全面介绍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概念、实践方法和研究手段。本书用英语编写的目的是为目标读者
《读写教程》(Reading and Writing)是一本中高级英语读写 教程,是《当代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程 分上、下两册,供两个学期使用。每册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又 包含A、B两篇课文,A篇供精读使用,B篇供泛读使用。每个 单元一般需要3~4个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本教程的主要目地是培养研究生的篇章阅读能力,此外还 侧重了对写作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对应用文写作的指导。 本教程的教学方法宜采用课前学生预习,准备问题,课堂上 由教师引导进行讨论,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如确有困难可以用 双语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对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但要防 止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 能力。 本教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言语选材范围广泛 选文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诸方面
《新视野英语教程1: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3版)》是一套专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第三版延续了前两版注重语言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的优势,在编写中更加注重选材的时代性、练习的针对性和资源的多样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具备应用英语处理未来与职业相关的业务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并未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读写教程》为本套教材的主干教材,分1—4级,每册10个单元,供一个学期使用。《新视野英语教程1: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3版)》为册学生用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供教师授课或学生自学使用。
翻译是世上最为古老的行业之一,翻译是当今最为时尚的行业之一,翻译也是未来社会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如果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工具,那么翻译活动就可以说是跨越异族与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同时整个世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愈加深刻的今天,人们所开出的药方仍然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为此可以说今天翻译媒介的重要性更加为人们所认识,翻译媒介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得以彰显。然而作为迈向世界的大国,我国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8年10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同声传译及翻译教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首届大学生同声传译及口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修订版)》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材的基本理论以及英语教材的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方法和实际操作建议。 英语教材的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等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极为关心的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修订版)》的读者对象是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研究者以及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攻玉文丛: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英语教学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须有组织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在职的英语教师也必须继续充电,通过种种途径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然而,许久以来,系统介绍英语教学法的专著极为匮乏。因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地从国外知名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麦克米伦出版社引进一批有关外语教学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术专著,出版了外语教学法丛书。《外语教学法丛书:如何选择教材》(Choosing Your Coursebook)就是其中的一本。
本书试图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以句子为基础研究汉英句子结构的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句群为重点研究汉英思维模块的翻译理论与技巧,以文章为整体研究修辞、文化诸方面的翻译理论与技巧。教程分为三篇,篇汉英句子翻译,着重介绍了汉英句子在语法和惯用法方面的主要异同之处。第二篇汉英句群翻译,所用范例大多取自名家之手,经得起推敲,对初学翻译的人很有参考价值。第三篇汉英文章翻译。 本书特别侧重学习汉译英的思路和汉译英的实践。介绍汉英句子在语法和惯用法方面的主要异同,比较常见的汉英群模式,再配以汉英文章翻译。所用范例大多取自名家之手,经得起推敲,对初学翻译的人很有参考价值。
《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收集了在词汇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十七位专家撰写的十五篇论文。分“描述部分”、“习得部分”、“教学部分”三个板块,并对每个部分中每篇论文的观点及其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评论。
本书系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作者在其为研究生多年讲授现代语义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近年来国外的语义学研究成果撰著本书。全书共12章,对语义学的发展与特点,对有关语义的本质、词义的结构与关系、句子意义的逻辑学和语用学等研究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剖析,并有丰富的例证,各章的引言与结束语对学习该章起了引导与归纳作用。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概念和理论,还列出了有关题目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书后附有详细参考书目及语义学术语英汉对赵表。本书可作为高校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是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的参考书。
本书分12个单元,共收录英文歌曲60首。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按照歌曲的思想性、文化的多元性,语言的丰富性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要求,选择5首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的英文歌曲作为学习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各高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教材亦可供英语歌曲爱好者学习参考。
《外语教学心理学》共十五章。章为绪论,主要阐明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联系,明确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第二、三章介绍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第四章着重讨论对外语的掌握问題,从心理分析角度剖析言语技能内在联系,提出三种掌握层级。第五、六、七、八章对外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记忆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分析,揭示相关的过程和特点。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就外语词汇教学、语音、语法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分别围绕某些关键问題进行了扼要的心理分析。第十四、十五章介绍了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以及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该书对外语教师及有意学习外语的人士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