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第2套) 第6级-第8级》 本选题为琵琶考级作品集的中级卷。《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为1997年版《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中国音协考级教材)的首次再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等从事于教学与演奏一线的专家委员会,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考级机构相应层次,遴选出传统、民间以及流传度、使用频率较高的作品,同时结合近些年来琵琶创作曲目的蓬勃发展扩增了近40%的新内容,部分高级别曲目是首次出版,也能满足琵琶专业从事者的学习需求。专家委员会本着各级别应有相应技术引导(技、指法重点)的理念设定层级和范围,初级(1-5)级、中级(6-8级)、高级(9-10级)三个段位分别提供完整的练习目标和训练要求。各级别主要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简明扼要地讲解了从事调音、调光工作必须具备的声学、光学和电子学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大量产品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例,讲解了调音与调光工作涉及的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技巧。 本书可供专业音响师、灯光师和音响、灯光工程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调音、调光技术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
《人人喜爱的手风琴曲选》包括美丽的天堂、娃哈哈、杜鹃圆舞曲、手风琴波尔卡、小夜曲等手风琴曲集。
作者写这道乐曲,是专门为了向你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演奏都分成四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每一组所用的乐器就像一个家族。这些乐器大致以同样的方法产生同样的音响。弦乐器是用弓拉或用手指拨。本管乐器是用气吹的。铜管乐器亦然。打击乐器是敲击的。你首行名气到的将是英国大作曲家亨利·浦塞尔的的一个主题,先后整个管弦乐队演奏,再由四个乐器组分别演奏。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1907年脱离歌剧院,旅居美国,先后任大都会歌剧院的乐队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工作之余从事创作,共写了十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 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
张冲所著的这本《电影文化研究》对诗意的文艺电影、大师经典影片、好莱坞商业电影、华语成熟类型电影、内地导演文化输出出现问题的电影、呈现东方文化的电影之作及独立电影等进行了仔细的文本细读与文化分析,跨越时间与空间,分析不同层次的电影,并尝试揭示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张力的差异。 本书的各个章节皆立足一部影片进行深入分析,其间看似没有内在联系,实则通过对比、类比等方法来解读中外不同层次的大师之作、艺术影片及商业类型片,解码其文化内涵及其所折射出的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及台词叙述方式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本册的练习曲是根据选自卡尔·车尔尼的作品299、335、636、718、740的钢琴练习曲改编而成,其中有解决乐器演奏技巧诸问题的练习(包括左、右手)。 本册、二、六和八首比较容易,但仍收入本册。因为、二、六和八首练习曲可用以取得最熟悉的技巧,而第三、四、五、七和八首练习曲可用作视奏的练习。
本书是一本针对音响师、调音员以及其他音响、录音、音乐制作等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音响爱好者的声学基础科普读物。书中阐述和介绍了音响行业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声学基础知识,包括振动与波动的概念、声波的概念和规律、听觉生理、声音信号处理、室内声学、噪声控制、音律学、音乐声学、语音和声乐分析、音质评价方法等。本书的编写从科普性和实用性出发,着重物理概念和声学原理的阐述,具有初、高中数学物理基础的读者都可以轻松阅读和学习本书。本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录音艺术、音乐工程、音乐编导等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参考。
本书以1995年秋萨义德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大量颇受欢迎的研究生专题讲座为基础,考察了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让·热内的《爱与俘虏》和《屏风》、莫扎特的《女人心》、维斯康蒂根据兰佩杜萨的《豹》改编的电影及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等多位艺术家的晚期作品,探讨了当他们不如人生最后阶段时,如何“由于时代的错误和反常”而使死亡径直进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尽管作者是指出在晚期作品里人们常常可以发现一种“非尘世的宁静”,这“使在美学上努力的一生达到了圆满”,但本书的焦点则集中在作为“不妥协、艰难和无法解决之矛盾”的艺术上的晚期之上。萨义德认为,本书中所讨论的大多数作品都充满着深刻的冲突和一种几乎难以理解的复杂性,那些作品经常与在当时流行的东西形成直接的反差,但是它们恰是未来的先驱——都属于真正
《快乐萨克斯管教程1(附盘)》,本书分为几个不同章节,每一章节都有一个音乐主题,音乐元素通过相应的曲子得以体现。学生的吹奏能力将得到系统的逐渐的加强。技巧在这里永远不是位的,而包含在乐曲里最主要的是演奏音乐。因此,曲谱中出现了许多意大利文的表情记号,它促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呼吸记号在第二册中有意地被省略,学生应该浓度自己分乐段从而标出呼吸记号。
本书提供了最忠实于作者原来意图的谱子,有助于澄清由于传言和虚构造成对经典作品的大量歪曲误解,用详实可靠的考据为风格这个表演艺术中最复杂困难的领域贡献了全面深刻的见解等。
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 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1839年3月21日生于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镇一个地主家庭,5岁时随母亲学习钢琴,10岁时去彼得堡继续学习钢琴,13岁时进入禁卫军士官学校,同年出版他的首作品,毕业后在军队任军官。1857年结识居伊、巴拉基列夫,受他们的影响,参加"强力集团"的活动。1859年辞退军职。献身音乐。后由于生计所迫又在政府机关任职。他在世时作品不被人理解,生活穷潦倒、心情郁闷,于是沉迷于酒精和麻醉品,1881年3月28日去世。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是歌剧《鲍里斯o戈杜诺夫》、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管弦乐《荒山之夜》、声乐套曲《死之歌舞》等等。
莫扎特的音乐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的必修课,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比赛都规定要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编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参照的莫扎特 净版 ,就莫扎特的音乐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进行说明。《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供各位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