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十分深刻。现场总线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极限,人们开始寻求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技术,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 工业以太网无疑是有潜质的新一代工业网络技术,其优点显而易见:应用非常广泛,实际上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源共享能力强;兼容性高,用户可以随时无缝升级的技术,也就意味着先前的投资得到了程度的保护,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太网技术进入工业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使之更适用于工业环境的要求,例如解决了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问题。由于工业以太网尚处于发展阶段,还不适合所有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并不能全面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不过基于以太网网络的种种优点,我们相信它的前景会非常
近年来,WirelessHART的标准和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业内尚无该技术相关的指导性书籍。鉴于此,《国际信息工程选进技术译丛·WirelessHART: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实时网状网络》详细地介绍WirelessHART及无线工业自动化,是本关于WirelessHART工业控制应用的著作。通过阅读《国际信息工程选进技术译丛·WirelessHART: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实时网状网络》,工程师能更深入地掌握该技术,丰富其WirelessHART系统开发及产品开发经验;用户也能更全面地理解该技术及应用,有利于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采用该技术;向学术界介绍工业无线领域的潜在研究热点,有利于其拓展和提升学术研究成果。 《国际信息工程选进技术译丛·WirelessHART: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实时网状网络》理论框架严谨,内容新颖丰富、论述精辟、覆盖面广,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既
《分布式数据融合——网络中心战应用》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David Hall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James Llinas教授等该领域知名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由史习智教授等学者译为中文。 《分布式数据融合——网络中心战应用》全书共17章,覆盖了分布式数据融合主题的各项关键技术,分别是:分布式数据融合、网络中心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检测、分布估计基础、分布式目标跟踪的本质、去中心化数据融合、建立分布式融合的理论基础、分布环境中的目标分类、分布式高级别融合的框架、分布环境中的威胁分析、高级别分布式融合的实体论结构、面向服务的人-中心信息融合的体系框架、前瞻的传感器管理、分布式数据和信息融合系统及过程的测试和评估、分布和网络中心融合系统中的人机因素以及视觉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和信息融合。 《分布式数
对各种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网络科学就是一门正在兴起的面对这一挑战的交叉性学科。《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网络科学导论》致力于系统地介绍网络科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使得具有高等数学基础的读者都能够看懂,并具备把网络科学方法用于实际网络分析的能力。为此,本书没有过多地陷入数学和物理推导,而是更为关注网络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研究方式。本书章概要介绍了网络科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章至1章分为4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性质、网络拓扑模型及网络动力学。本书适合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网络科学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生参考。
《精通Wireshark》按照由浅至深的次序,从网络的基本概念和Wireshark的基本界面说起,介绍了在不同环境中使用Wireshark解决各类网络中常见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精通Wireshark》共分为9章,涵盖了Wireshark数据包分析简介,Wireshark提供的过滤数据的不同方式,Wireshark中的特性,用Wireshark监控应用层协议并分析传输层协议的工作机制,用Wireshark分析无线流量,用Wireshark分析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配置Wireshark以进行网络排错,Wiresharkv2版本的新增特性等内容。《精通Wireshark》内容实用详尽,贴近真实的网络排错、运维需求,适合网络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安全从业人员阅读,还适合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是计算机网络教材之一,采用了作者的自顶向下方法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协议,自16年前1版出版以来已经被数百所大学和学院选作教材,被译为14种语言。第7版保持了以前版本的特色,继续关注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处理方式,注重原理和实践,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同时,第7版进行了相当多的修订和更新,改变了各章的组织结构,将网络层分成两章(第4章关注网络层的“数据平面”,第5章关注网络层的“控制平面”),并将网络管理主题放入了新的第5章中。此外,为了反映自第6版以来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新变化,对其他章节也进行了更新,删除了FTP和分布式散列表的材料,用流行的因特网显式拥塞通告(E)材料代替了ATM网络的材料,更新了有关802.11(所谓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包括4G和LTE)的材料,全面修订并
通过梳理大型网站技术发展历程,剖析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模式,深入讲述大型互联网架构设计的核心原理,并通过一组典型网站技术架构设计案例,为读者呈现一幅包括技术选型、架构设计、性能优化、Web 安全、系统发布、运维监控等在内的大型网站开发全景视图。
本书是为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生以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拟写的一本入门教科书,在版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可以作为一个学期教学使用的讲义,也可以作为科研参考书或自学读物。 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内容:部分是基础理论,包括背景材料和信息并附有适量的练习题,旨在让读者熟悉一些最基本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第二部分是应用选题,包括复杂网络在几个代表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这些章节彼此相对独立。一章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几个前沿研究课题的简介。各大章均附有详细的关键文献,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很快地进入这些研究领域。 本书保持了版的特色,通俗易懂,侧重于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具有初等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读者能够轻松地学习书中的主要内容。同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包括基本数理统计和动力系统基础
本著作讨论互联网流的测量相关技术,实现对互联网流行为的实时检测和分析,进行网络流的近似测量技术研究和流量行为分析。本著作是作者在互联网流量测量领域长期的研究工作总结,也是作者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总结。本著作的出版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本著作分为四个部分:互联网流测量技术基础、抽样测量技术、互联网流测度行为规律、互联网流测量系统。测量技术基础分两章介绍互联网流测量的相关研究状况和流测量研究中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理论。抽样测量技术分别在第3章至第6章进行讨论,涉及内容为:基于分组标识的抽样测量模型、基于互联网流的哈希算法、互联网流长度估计方法、自适应超流检测方法等4个部分。互联网流测度行为规律研究内容分别在第7章至第13章进行讨论,涉及内容为:网
《ns-3网络模拟器基础与应用》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从平台选择到编译安装ns-3,从设计开发仿真脚本到收集、统计和分析仿真数据,从ns-3内核模块再到其他上层重要模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ns-3的相关重要内容,并且配备大量示例,以供读者参考。 《ns-3网络模拟器基础与应用》既适合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科研人员,也适合从事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的工程人员;同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也可以使用ns-3。
本书根据现代复杂装备研制建造与使用保障的一体化管理需求,系统阐述了基于战备完好性目标引入合同商保障的组织体制、运行模式、实施步骤等理论方法,详细介绍了合同签订、合同管理、合同支付等流程要求,并进行了典型案例应用分析。本书旨在向读者推介依据装备保障规律、运用商业合同、融合军地资源、实现装备全寿命保障的基本理论方法,为破解我国装备保障面临的体制性问题、结构性矛盾、政策性缺陷,以及推进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的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链路预测是网络信息挖掘中最基础最本质的问题,通过对已经观察到的网络结构和其他外部信息的分析,挖掘缺失的连接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连接。链路预测算法综合运用了相似性分析、网络动力学、贝叶斯模型、机器学习、模体分析、似然分析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在生物网络分析、朋友及关注对象推荐、个性化推荐、网络演化模型评价、标签分类、网络重构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链路预测》不仅系统介绍了链路预测问题描述、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网络类型的各类代表性算法,还在其中讨论了许多网络科学研究本质性的问题。链路预测问题清晰、内涵丰富、入门容易、具有挑战性,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结构和功能方面形形色色的特征,特别适合作为网络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题目。《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链路预测》可供自然科学、
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高危漏洞的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举例简单明了、便于读者阅读领会,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快速地了解和掌握主流的漏洞利用技术与渗透测试技巧。 本书编排有序,章节之间相互独立,读者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按需阅读。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渗透测试的相关背景,但相关经验会帮助读者 易理解本书内容。 本书亦可作为大专院校信息安全学科的教材。
《高可靠系统构建指南:服务稳定性建设与技术债务治理》以服务稳定性建设与技术债务治理为主线,深度剖析 Java 服务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问题诊断-治理框架-实践落地”的三层递进结构,构建了覆盖技术架构、资金安全、组织效能的完整技术治理体系。 《高可靠系统构建指南:服务稳定性建设与技术债务治理》总计7章。 ~2章从Java服务的常见 问题切入,系统讲解针对内存泄漏、线程死锁、MySQL慢查询等疑难问题的5why原因分析法与 方案,并且基于JVM内存模型与线程的原理,建立预防性优化机制,其中还讲解了“稳定性治理三维模型”(意识培养-能力建设-系统保障),并结合Prometheus监控体系,打造了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御的高可靠工程体系。第3~5章构建了资金安全防护的“双闭环”机制,即在业务侧通过三流合一、平衡性约束
本书是为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生以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拟写的一本入门教科书,在版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可以作为一个学期教学使用的讲义,也可以作为科研参考书或自学读物。 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内容:部分是基础理论,包括背景材料和信息并附有适量的练习题,旨在让读者熟悉一些最基本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第二部分是应用选题,包括复杂网络在几个代表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这些章节彼此相对独立。最后一章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几个前沿研究课题的简介。各大章均附有详细的关键文献,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很快地进入这些研究领域。 本书保持了版的特色,通俗易懂,侧重于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具有初等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读者能够轻松地学习书中的主要内容。同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包括基本数理统计和动力系统
本书系统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工业App、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应用及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存在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基本原理、技术内涵,特别论述了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轻量级密码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本书包括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模型分析、威胁分析、 外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理论及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新技术等内容,内容全面、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启发意义明显,是一本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学术专著,尤其适用于高等院校师生、相关科研院所及企 的研发人员,可指导其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的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
本书介绍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的技术体系,同时阐述了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分别从网络空间安全持续监测、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适时预警、网络空间安全追踪溯源、面向监测预警的安全威胁情报等方面对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从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及典型应用角度,理论联系实践地介绍了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效能等,并对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几年来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的 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网络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涵盖的理论与技术。本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既强调基础性,又兼具前沿性,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