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建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规范阐述了结构抗风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抗风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风对结构的作用机理及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抗风设计要求、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风振控制的基本概念、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几种典型风效应计算方法、结构风振控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结构风振控制的计算机模拟。本书基础内容与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一致,同时又力求反映近年来结构抗风方面的成果。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参考,也可供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及风工程和地震工程的研究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符号与材料、基本设计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砌体结构设计与计算、木结构设计与计算、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等。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及相关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参加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学习使用。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主要内容涵盖了桁架、刚架、拱和连续梁等结构形式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阐述了各种结构在静定和超静定状态下的内力、变形、影响线的分析方法和能量原理;介绍了结构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结构理论的新发展。《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通篇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应用的学术思想;在保持内容完整性和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特别关注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对于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结构形式和载荷状况如何建模、如何选取适当的分析方法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和判断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力学教材基本一致。 《结构理论(原书第2版)》可作为土木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结构力学、进行结构分析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书籍。
本书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近年来钢结构的新发展和工程设计成果,按钢结构设计的实际需要整理汇编而成。 章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2017版相较2003版的修订内容汇总列表,并指明增加、修改、删除的具体条目、公式、词句;第2章为基本规定,将钢结构设计的各种基本参数取值、限值、有关规定和要求汇总列出;第3章~1章依次为钢构件连接、钢板剪力墙、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多层钢结构、高层房屋钢结构、楼(屋)盖结构及围护系统、钢结构防护,分别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构造要求及图示。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房屋结构专业建设、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应用参考。
《合成纤维增韧碱矿渣水泥混凝土》一书针对碱矿渣水泥混凝土存在的速凝及脆性开裂两个问题,研制了水玻璃-矿渣碱矿水泥的专用复合缓凝剂,并通过掺合成纤维增韧方法改善碱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冲击抗裂韧性及弯曲裂断韧性,研究为碱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合成纤维增韧碱矿渣水泥混凝土》一书可供土木工程领域和建筑材料行业的科技、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系全国第五届建筑结构设计评选出的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部分42个获奖项目汇编而成,是我国2001~2005年期间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的代表作。每个项目均介绍工程概况、计算方法、地基基础、结构布置和构造大样等,以图为主,辅以少量文字说明,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用性和资料性,对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土建类大专院校师生有较大参考价值。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实际工程为背景,以设计、理论分析和工程实测信息为主线,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几种方式的设计、分析及工程实例应用结果,针对复杂的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基坑工程设计提供了较完整、实用的计算方法,相关的节点设计和构造措施可以直接为其他基坑工程提供参考。本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文字简练,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较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岩土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及监理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归纳总结了版的SAP和ETABS程序中使用到的有限元和数值方法理论进展。程序使用的许多单元和数值方法是全新的,在目前的结构分析教科书里面还尚未提及。除此之外,《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还归纳总结了力学基本方程。对所有从事现代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学者和专业人员来说,《结构静力与动力分析:强调地震工程学的物理方法》(原著第4版)(精装)是一本""的专业书籍。
本书记述了1952~2016年共64年岩土工程的发展、变化和思考。共分7篇60章。第1篇“成功之路”,简要介绍了作者的一生。第2篇“体制之索”,介绍了工程地质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引进,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发展的过程。第3篇“信息之新”,主张将勘探、测试、检测、监测等整合起来。第4篇“理念之思”,阐述了对岩土工程理论、经验、概念、分析方法、工程师思想品位的思考。第5篇“工程之善”,阐述岩土工程实践基础上走向岩土强国。第6篇“规范之尊”,讨论了过分依赖规范的问题。第7篇“灾害与环境之治”,阐述了地震和地质灾害是极危险、极复杂的岩土工程。
吴如军主编的《建筑加固改造托换工程技术实例100例》内容为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二十年来高难度工程的典型案例及各种新技术的汇编,涉及的工程类型包括建筑加固、基础加固、改造、纠倾、托换、鉴定,并介绍了部分自有专利技术。全书包括七部分,靠前部分:综述;第二部分:结构加固与改造;第三部分:基础加固;第四部分:纠倾与顶升;第五部分:托换与平移;第六部分:检测与鉴定;第七部分:部分专利技术介绍。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建(构)筑物的加固、改造、纠倾、托换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学校师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是由英国钢结构学会(The Steel ConstractioInstitute)在前6版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欧洲标准(Eurocode 3)组织编写的,中文译名为《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本手册一直是英国、欧美及全世界许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行业最经典的工具书之一。 别克·戴维森、格拉汉姆·W·欧文斯编著的《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内容丰富,融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是一部全面介绍和反映欧洲钢结构建筑行业的材料、设计、加工、制作、安装的大型性工具书,对我国钢结构设计行业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欧标钢结构设计手册》共36章,主要包括:绪论、钢结构建筑一体化设计、欧洲规范的荷载、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钢结构、特殊钢结构、轻型钢结构与模块化施工、辅助钢结构、钢材生产、失效过程、分析、结构振动、局部屈曲和
砌体结构是现有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近年来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工程实践和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书首先依据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JGJ 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编写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基本方法,进而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其合作者的重点科研成果。 本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含有绪论、砌体结构房屋震害与震损原因分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基本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的改进、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分析与抗震承载力验算、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概念设计、墙体承载力加固技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整体性加固的现有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新方法、已建房屋预制多孔板抗震加固方法、砖混结构房抗震加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小学
“建筑构造实训”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学科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本书主要针对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建筑构造设计,介绍建筑施工图的主要内容、识读方法及实例,讲述建筑构造设计的方法、步骤,给出了大量常用的图例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