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园区研究与规划设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对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研究尝试。希望通过对产业园区的历史发展回顾、理论成果汇集、规划策略分析以及实践案例介绍,可以为当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203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
《斜拉桥通鉴》考据了斜技桥的发展史,汇集并描述了全世界有影响的斜拉桥的概况,可能是目前资料较齐全的全球斜拉桥建设文献。如果您是一位斜拉桥的规划、设计、咨询者抑或教师,打开《斜拉桥通鉴》,会找到您所喜欢的以及能作为您启发和借镜的蓝本。书内的许多桥梁故事、专家传记,也会激起您的豪情遐思。桥梁技术的传播是不分国界的。欧洲是现代斜拉桥的策源地和推广者,美国、加拿大直至南美的斜拉桥建设和欧洲一脉相承。日本是较先把斜拉桥技术引进亚洲的国家;起步稍晚的中国则在斜拉桥规模上创造着当代斜拉桥建设的辉煌。各国在斜拉桥设计构思、施工工艺技术、建筑美学上的不断创新,已经在全球范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最近代的奇迹和奇观。
虽然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都是城市规划的中心议题,但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的设计元素扮演着相对次要的角色。由于人们对现代高效的高容量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显著地改变着城市肌理和地形及其周边的景观,基础设施已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本书通过多座城市不同规模的案例探讨了基础设施在空间设计方面的含义,强调了基础设施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性,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本书从城市空间体系论出发,以日本有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大谷幸夫在东京大学城市工学专业和千叶大学建筑学专业授课的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与解读东西方古往今来经过历史洗涤的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变迁与发展的原理和规律的探索,力求构筑以市民为主体的基于建筑构建城市的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了独特的视点和方法。书中还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与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如何使现代城市空间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态提出宝贵建言。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照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分为(1)光、颜色与视觉环境;(2)光源与灯具指南;(3)照明的数量与质量;(4)光与城市;(5)城市道路、隧道与桥梁照明;(6)城市步行空间照明;(7)建筑物外观照明;(8)景观性照明;(9)城市光污染与控制:(10)城市照明规划与设计等章节。作者以人的视觉、心理和光的文化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系统地解析了城市光环境的诸多方面。本书可以作为城市照明设计的参考和指南。另外,书中配有大量作者精选的图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充分阐释了光与照明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照明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城市照明管理人员以及任何对照明设计感兴趣的读者,同时可作为城市照明设计的培训教材。
《解读杭州:山水城市的美学》是从文化美学、景观美学的独特视角探讨杭州城市、山水、园林建设的美学专著。全书论述了杭州和谐、自然、艺术的城市美学特征,在把握西湖山水风景的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从美学专业角度、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系统讨论了杭州城市既有的景观建设及其特点。着重思考和展望了以风景旅游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为定位的杭州创造”新天堂”城市形象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与分析,是就杭州城市美学所做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品张江:张江科学城规划设计集萃》主要反映了张江科学城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以来积累的科学城建设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等大量的规划。主要阐述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过程,总结相关的思路经验,并重点从规划设计视角展现张江科学城未来的发展蓝图和美好愿景。 《一品张江:张江科学城规划设计集萃》面向的主要读者群体包括相关专业人士、城市管理者和关心张江发展的市民等,为专业类并兼顾大众阅读类书籍。
本书主要介绍了村庄规划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主要内容包括:村庄与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理论、村庄规划技术原理的应用、村庄规划的基础研究、村庄经济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设计、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村庄景观规划、村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旧村改造规划、村庄交通规划、新能源规划、村庄保护规划、村庄旅游规划、村庄体系规划和“3S”技术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是城市设计研究的论文专辑,致力于发表的研究成果,讨论当下城市设计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杂志的重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大多是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国际的城市设计理论。书中所选用的论文质量相当高,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价值。《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编委会成员阵容强大,包括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先生,我国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英国伦敦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比尔·希利尔先生,英国牛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塞缪尔先生等,确保了杂志内容的高质量和性。
超声波水处理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它主要通过将功率超声引入水中,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也可用于污泥的处理。本书是作者在近10年从事超声水处理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分8章,系统论述和介绍了功率超声原理与设备,超声波技术在抑藻、除藻,饮用水深度处理、消毒和污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本书可以帮助环境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超声波水处理技术,从而推动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内容多为科研成果,本学科前沿技术,作者将给水管网系统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优化设计与科学管理融为一体。他以30余本博士、硕士论文及多年的科研成果与实践为基础,并吸纳了国外观念和成果,是一部理论专著。管网建模是进行管网分析的新观念。书中全面阐述了管网建模的技术流程,模型的校核方法和模型的维护,构架了管网建模的体系。优化是管网系统的热门课题,书中论述了改、扩建“实用优化”的设计观点,还阐明了“实用优化调度”的要领和意义。提出了“管道卫生学”和“生长环”两个新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管网水质变化及水质计算问题。这些新观念、新论点将有助于管网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本书所附光盘展示了书中主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指导,从而扩展、延伸并深化了本书的主体内容。 本书
建筑学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多从静态视角出发,研究“成品”建筑的物质实体与空间,而纳西族乡土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丽江古城和泸沽湖地区。本书在对整个纳西族地区的乡土建筑进行历史、地理梳理的基础上,从技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活动进行全面研究。全书共三部分。部分通过一系列典型村落的调查与文献分析,梳理了代表纳西族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乡土建筑类型及其演变特点;第二部分聚焦于一个纳西族村落,对乡土建造中的技术范式、人际范式和精神范式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总结了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发生的变化及其趋向,提出了乡土建筑连续、动态的历史观。
《给水与排水计算手册》介绍了水源及取水、供水、给水处理、污水收集、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的工程计算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案例,内容全面系统。《给水与排水计算手册》的特点是不比较深入的理论介绍,在各章详细介绍了相关计算方法和使用,而且提供了大量计算题,使读者易于理解和学习书中介绍的计算方法。 《给水与排水计算手册》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科技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士的学习教材。
本书为无障碍设计的综合性读物。全书共分10章,章为绪论,介绍无障碍环境的内涵和使用对象;第2、3章为调研和行为观察部分,采用了访谈法、问卷法、现场跟踪观测法和行为模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肢障者进行调研,对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4-6章是将调研结果从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指导无障碍设计;第7章是肢障者辅助器具和交通工具的无障碍设计,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结合人机工程学,对步行车、护理床、移位机等辅助器具进行功能、结构和形态尺寸的无障碍分析;第8章是根据以上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的研究结果,分析生活居住空间、公共交通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从室内空间形态与组织、室内界面处理、室内采光照明、室内色彩与材料质地、室内家具与陈设、室内设施和室内绿化七个方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9章
《聚合氯化铝絮凝形态学与凝聚絮凝机理》基于传统Al—Ferron络合反应动力学(Ferron法)与27AlNMR光谱联合应用,以及改进提出的新型电喷雾质谱(ESI—MS)定性定量表征技术,系统探讨碱化度连续变化的典型羟基聚合铝溶液中羟基铝团簇(尤其是Keggin结构和平面Mogel结构Al13)的形态、结构,阐述不同结构铝(六元环结构与Keggin结构)的双水解转化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界面吸絮凝过程、絮凝动态过程及絮体结构变化、絮凝过程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能变化等角度深入研究羟基聚合铝的凝聚絮凝作用机理,并以传统混凝剂硫酸铝为对比,综合分析羟基聚合铝的絮凝特点、适用条件及其化学计量特性。
《借鉴与创新:新加坡城市规划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分为“新加坡工业化发展历程及裕廊集团的角色”、“裕廊国际在中国的规划实践与探索”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分“新加坡工业化发展历程及裕廊集团的角色”带领读者回顾了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成就与教训,帮助读者了解裕廊集团致力于推动新加坡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工作;第二部分“裕廊国际在中国的规划实践与探索”总结和分享了自1994年随苏州工业园园区规划建设进入中国的裕廊集团咨询专家团队——裕廊国际多年来在中国的规划实践道路上,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出路;第三部分“案例分析”详述了近年来在中国的规划设计项目,同时选择了部分在新加坡及海外的项目以供参考;最后列举了在中国的主要规划设计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