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孟兆祯园林三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著名教授孟兆祯先生的代表作,包含《中国园林理法》《中国园林鉴赏》《中国园林精粹》三部著作,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法、中国古典名园鉴赏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个角度,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详细解析的园林案例,辅以丰富的手绘插画插图,系统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和园林文化核心逻辑。孟兆祯先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论和园林工程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的语汇与范式,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孟兆祯园林三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试图从古人的立场看传统文化,从传统的角度看现代园林,展现了中国园林审美风范——“景面文心”,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是一部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体系的集大成之作。
论古道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志为鉴,可以知得失。修志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文化强国、生态强国的时代,在行进中,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园林文化,提升园林文化影响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苏州园林风景绿化志丛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我非常乐意为这套即将陆续出版的志稿丛书再序言几句,面对博大精深的园林历史文化,我们要敬畏它,保护它,同时也要利用好,建设好,既为当代造福,也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完整地传给后人。由此,我们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历史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发展。2012年即将过去,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周年之际,党的十八大胜利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与大白然相互融合、充分协调的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需求。人类在劳作之余,都需要通过游憩活动来恢复精神和体力。因此,几千午来人类一直在利用自然环境,运则水、土、石、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素材。来创造适宜人居的游憩境域,进行营造园林的活动。 本书深入浅出的笔法全面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的历史、营造特点和艺术成就,图文并茂洋洋大观。它不仅对外国朋友们了解中国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对国人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园林艺术的认识有所裨益。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三卷,共8章:第1章,中国松科油杉属;第2章,中国松科云杉属;第3章,中国姜科象牙参属;第4章,蔷薇科蔷薇属;第5章,陈俊愉院士;第6章,国家植物园(北园);第7章,丽江高山植物园的发展史;第8章,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创建与发展。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共9章:第1章,中国柏科金柏属、翠柏属、崖柏属和侧柏属;第2章,中国蜡梅科;第3章,中国蔷薇科枸子属;第4章,中国蔷薇科苹果属;第5章,秋海棠属:回顾与展望;第6章,中国旌节花科;第7章,无患子科金钱槭属;第8章,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植物学的历史渊源;第9章,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发展概述(1986-2023)。
为了全面、系统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球根花卉引种、育种、栽培、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国外已经观赏应用或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兴球根花卉,以满足我国花卉产业和园林景观营造的需要,促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组织全国37家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62位专家编著了《中国球根花卉》一书。 《中国球根花卉(精)》收入的球根花卉涉及70属约508种。从引言(含释名和花文化)、栽培简史、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与生态习性、种质资源与育种概况、园艺分类与主栽品种、繁殖与种球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到价值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或高度商业化的9种(属)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花、唐菖蒲、大丽花、朱顶红、仙客来、马蹄莲、石蒜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总结了我国花卉科研工作者与花卉企业合作,
解说员、访客和解说方案三者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解说活动串联在一起的。解说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不同的季节、天气和场地条件,不同的访客类型和参访目的,甚至不同的解说员组合,都会赋予解说现场不同的使命、挑战和结果。本书结合解说员实际使用场景的需求,共制定了5个主题自然体验路线人员解说方案和2个通用型人员解说方案,可供解说员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并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与组合方案内容。照片、模型、实物等辅助道具的使用或者别出心裁的活动设计,可以让解说员的解说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拓展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融入解说当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解说员对解说工作的热情。对工作的热爱可以让你在这份工作中不断成长,在一次次的活动历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解说风格。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和收获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目标和自然规律所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栽培和抚育作业活动。为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人工林以及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结合形成的森林(人天混交林),也包括未达到森林“标准”的各种防护林带的林木和“四旁”散生树木;培育目标包括提供木材产品、经济林产品、生态服务产品等。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称为森林培育学,为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按《中国林业百科全书》总编纂委员会的总体部署,《森林培育卷》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等55个教学科研单位,遴选具有森林培育多年教学和科研经历的高层次专家共300余人组成了阵容强大的编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卷)》对我国首次评选出的多个20世纪建筑遗产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展示。对于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定、保护、修缮有着开拓性的意义,为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本书从理论上阐明了学习园林建筑设计对培养未来高素质建筑师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自然风致式造园意匠的同时,介绍了造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作者以介绍、分析教学作业实例为主,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初学者尽快领悟要点,掌握技巧,快速提高绘制方案设计草图的能力。本书介绍的造园教学设计实例属于方案设计开始阶段的草图,其表达的内容不成熟,更有待深,但希望能通过这些师生学习造园所做的努力,帮助读者理解造园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这是一本砖瓦行业重要的、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图书,也是集考古、科研、收藏、欣赏于一体的中国砖瓦行业的大型图书。湛轩业、傅善忠、梁嘉琪三位作者用了近三年时间,走遍了黄河、长江、淮河若干考古遗址,访问了相关省份多名考古名家学者,查阅考证了大量史籍,追溯到了史前文化,在大量史迹资料和若干社科成果的基础上,以考古实物为依据编写而成。全书从采集的数千幅照片中精选出了500余幅实物图片,梳理出中华砖瓦史前文化、黄帝文明时期砖瓦雏形,夏商周三代砖瓦在形体、文化、工艺、技术等方面具有科学性、革命性的二次发明与创新;对秦汉唐宋乃至元明清两千多年的烧结砖瓦、砖雕、瓦器的发展脉络,施以浓墨重彩,在物质形态和文化的层面上,就砖瓦的发明意义、存在意义、社会历史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精湛的论述,填补了中华史学中关
一栋看似普通的建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采访者们以一栋大楼为纽带,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大楼的住户、对大楼的管理者、对大楼所在区域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揭开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
光绪年间,仓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仓山分行等。西方基督教会、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仓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西式建筑在仓山拔地而起,成为仓山城区建筑的一大特色。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其建筑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仓山老洋房探寻之旅》的作者迟志海希望借此宣传保护和修复仓山近代建筑。
《上海徐汇历史建筑集锦:梧桐树后的老房子(第2集)》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实景和历史镜头,有建筑物风格分析,并夹叙一些历史掌故,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它的问世必将受到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它是历史、文化、艺术的交汇点,而且化为一种风情。认识并发掘徐汇区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去研究,从而保护的近代建筑,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里分建筑是指19世纪末期汉口大量出现的一种供城市居民居住的低层多栋联排式住宅,是满足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房地产经营方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居住形式,是武汉近代住宅史上一种早期的商品化住宅,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武汉地域文化交流的产物。 《武汉历史建筑与城市研究系列丛书:武汉近代里分建筑》主要介绍武汉尤其是汉口在开埠之后里分建筑的发展历程,并对里分建筑的艺术价值、建筑技术、风格特征及建筑细部等加以总结与思考,希望借此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该辞典具有鲜明特色与丰富的内含。与众不同的是,它不是一般的工具书,也不是单纯的园林资料汇集,而是美学与园林景观的综合,特别是将审美观点融入造园特性之中,使园林美学带有指导意义,在鉴赏中提升人们对园林美感的认识与品位的格调。辞典忠实体现了陈从周教授一贯倡导的园林美学观,将诗情画意视作中国园林之魂魄,把园林看成美的载体,将诗歌、绘画、戏剧与园林融于一炉,产生出浓浓的人文情感。文中既介绍园林的硬件如:面积尺度、内容形式、历史沿革等要素,还重点分析了园林的立意,景观构成的特点,以及给人们视觉带来美感的法则。动观、静观、点景、对景、引景等造园手法在因地制宜中的运用。 该辞典在结构上分为名园鉴赏、品园杂识两部分,“名园鉴赏”,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
《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是一部关于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发展历程的著作。在那个时期,美国兴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观设计体系,该设计体系将体现永恒价值观的社会思想与园林景观和花园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美学思想。在作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中,既有未建成的设计方案,也有实际的花园作品,范围从小型的私家花园、到游戏场和公司总部花园。书中讨论的项目,既有现代景观中的经典作品,也有鲜为人知、但实际上却应该拥有同那些经典作品相同地位的作品。因此《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成为美国景观学在战后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为争取行业地位和为追求现代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文化贡献的一种记载——这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这些姊妹学科的历史、目标和
光绪年间,仓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仓山分行等。西方基督教会、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仓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西式建筑在仓山拔地而起,成为仓山城区建筑的一大特色。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其建筑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仓山老洋房探寻之旅》的作者迟志海希望借此宣传保护和修复仓山近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