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中国园林美学史,是将“中国园林”物质建构诸如建筑、山水和动植物作为审美客体,将承载着各时代审美情感的帝王、贵族和文人作为园林审美主体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的历史。作为审美客体的“园林”,也可称之为古典园林,“古典”,指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本书首先廓清了“园林”“中国园林”及“园林美学”的概念,再审视中国园林美学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纵向考察中国园林美学历史发展进程的几个阶段,全书图文并茂、论述翔实、体例完备,对于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嬗变有很大帮助。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2010年,由嵩山地区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讲述,配以生动的图片,向读者介绍规模庞大的历史建筑群的丰富内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及中岳庙8处11项共367座建筑。并回答了“天地之中”这一核心,指的到底是什么?有何魔力能将这彼此各异的文化遗产聚集于此?读懂了“天地之中”,读懂的也许不仅是这建筑群,不仅是嵩山,更能从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
我们研究古建筑,首先应当了解这些不同形式的建筑的不同构造,了解每种构造都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它们在整体结构中起着什么作用。《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用图文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基本形式、基本框架结构、建筑构架组合方式、营造技术、各种古建筑的起源、主体建筑的工艺和技术,在建造房屋时选择自然环境及严格的建筑格局、建筑法规,以及对人类的作用。适用于建筑专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研究人员。
《中国寺庙通论》的作者王鹤鸣、王澄和梁红根据寺庙的不同性质,将寺庙建筑分列为九种,即书中九章予以分别叙述: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道教宫观、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上述九类寺庙中,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和道教宫观是在中国本土生长建立起来的祭祀建筑,而佛教寺院、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则是从国外传入而建立的祭祀建筑。《中国寺庙通论》作者在寺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每个门类的寺庙的历史、建筑形态、表述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堀内正树著的《图解日本园林》主要向大家介绍日本园林的基础知识,除了介绍日本园林的样式及历史、栽植、置石、理水、小品等基本知识外,还穿插介绍造园的具体内容,也涵盖了建造及管理园林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加深对日本园林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洁但详尽地介绍了庭园造景的施工方法,适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以及园艺爱好者品读和借鉴学习。日本园林与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截然不同。相比于西方园林设计附加的人工装饰性,日本园林一般不采用华美的布局,反而更加重视亲近自然,更加倾向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管理。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日本园林以自然为主题创作和发展了多样的园林风格和造园手法,在学会如何观赏日本园林的同时,对学习如何建造园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庭院造景施工全书》一书图例清晰简明,工法细腻务实,语言浅显易懂,具有非常强的参考性与落地性,乃一本非常实用的造园施工入门宝典。书中共包含23道完整的工序与节点、40个经典的造园案例及精解,并对每个施工工法和工序进行了详细地图解,分别介绍了砌筑工程、铺装工程、草坪工程、围篱工程、木栈平台工程、水景工程、植栽配置等。对于造园师、花园花艺从业者、庭院项目负责人及大中专院校景观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园艺组)参赛选手等专业人士,甚至对面向大众的花园爱好者、DIY发烧友来说,本书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是一本推荐工具书。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全部中国本土观赏花卉植物,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观赏花卉大典。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分为草本篇和木本篇2篇,介绍了530余种中国观赏花卉。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花卉名称、别称、主要分布地区、拉丁文,以及详尽的外表形态、繁殖及栽培管理要点。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花卉,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包含整株图、各部位详细解析图。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很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观赏花卉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为了排解在水生植物识别、生产、栽培、养护、应用中常遇到的问题,由王凤祥、刘书华、王淑霞等编写《水生植物养花专家解惑答疑》分册,以问答方式给大家一些帮助。 《水生植物养花专家解惑答疑》包括常见水生植物的形态、习性、繁殖、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应用等内容,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适合广大花卉生产者、花卉栽培专业学生、业余花卉栽培爱好者阅读,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庭院细部元素设计》一套4本,用高清精彩的图片及生动精炼的文字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庭院细部元素的设计。本书是其中的第3分册,主要介绍观赏池、喷泉、瀑布、溪流、地形、建筑小品的细部元素的设计,是设计师参考学习的推荐手册。编者也希望普通读者能够被其吸引,感受清新自然的生活。
一栋看似普通的建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采访者们以一栋大楼为纽带,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大楼的住户、对大楼的管理者、对大楼所在区域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揭开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真是“寸草有致,片石生情”,虽“半亩方塘”,却追求“天光云影”之意境,极富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在《梓翁说园》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理论结合起来谈,结合不同地方的园林,系统论述了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本书既可说是园林理论著述,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因此,本书可说是中国园林的导游。
陈开树主编的《生态景观工程工艺百法》一书,是在归纳整理公司项目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编制而成的施工指导书籍。可作为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培训参考用书,也可为项目管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质量巡检、把控关键施工环节等提供技术指导。 本书共十二辛,分为园林土方工程、园路工程、广场及附属工程、栏杆安装工程、水景工程、挡土墙工程、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垂直绿化工程、屋顶绿化工程、土壤改良及修复工程、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绿化种植工程,共精选了有代表性的106项常见施工工艺。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对各项施工工艺的施工步骤、施工要点、施工图片、结构参考做法、关键词及参考规范,进行了准确详实的阐述,突出其重点、难点和易忽视的要点,便于施工人
树木盆景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的技巧。其表现的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本书着重介绍盆景制作技术,将每件盆景的整个制作过程以图解形式加以介绍,有助于盆景爱好者和专业生产者在盆景创作中参考和应用。
作为辅助替代治疗方法,森林疗养的素材和手段都依赖于森林。森林的舒适,绿色的镇静效果,负氧离子和芬多精,五感刺激,无条件接纳的环境,森林中的自然隐喻,土壤微生物等等,都可以变成疗养课程,服务公众的健康管理。除此之外,森林树木资源支撑着森林疗养实践中草本茶、草木染、药浴、手作精油等疗养课程,是最不可忽视的疗养素材和疗养手段。按照实践中这一需求,著者将常见树科,在森林疗养中的压用潜力进行梳理,以资作业疗法、芳香疗法、药草疗法等类型森林疗养课程编制。
张思明主编的这本《生态庭院造景系列:别墅庭院设计》将带您环游优选,领略世界各国不同风格别墅景观的魅力――从法式刺绣花坛到日式坪庭园林,从澳洲的Clewley街花园别墅到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乡村别墅,各种类型的别墅设计应接不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体验现代大都市的世外桃源,探寻人类真正的“梦想家园”。
中国园林艺术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汪菊渊先生是园林学科的创始人。本书以实物、遗址的田野考察为基础,广泛收集古代相关绘图绘画为印证,据历史文献叙述绘制平面想象图及想象透视图为参考,提纲挈领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传统,是系统、全面书写中国园林史之肇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黄晓为全书补充配图并作注,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精华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景观印象、空间规划、土壤选择、植物配色、花草养护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可以轻松管理的优美庭院打造计划;第二章是被称为庭院的骨架,给人立体感的庭院树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是打造缤纷庭院的花草种植方法;第四章是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彰显小庭院魅力的妙招;第五章是让小庭院四季鲜花满满、反复开花的方法。书中还配有丰富而精美的手绘图片和实景照片;植物图鉴方便读者查了解植物习性和选择、搭配适合自家庭院的花草。
......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研究后发表的学术专著,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官式”建筑各部分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的注释,以及标示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的图版和实物照片,并附有作者根据民间工匠秘本而编订的《营造算例》等。《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自193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是中国建筑史学界和古建筑修缮单位一部重要的“文法课本”,是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必经门径。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