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实践导向的教科书,旨在阐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和其他疗法相比,传授和学习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不那么清楚明了,很容易让学习者一筹莫展。这本指南以作者对实习生进行培训的长期经验为基础,其核心要点是:精神分析取决于分析态度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以技术至上”,它是一本立足临床情境、以技术原则为导向的书。 这本书在关键领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且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诠释,如何进行评估,怎样使用心理动力学术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以及如何结束治疗。它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南,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了重要的信息。第二版从头到尾都做了 新,涵盖神经科学中发现的引人注目的新材料、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日益增多的证据基础、美国关系学派和动力性人际治疗的发展,以及 近关于移情的研究。
什么是静观自我关怀? 静观自我关怀(mindful self-passion,MSC)是专门用于增强个人自我关怀能力的培训项目。你如何对待一个深陷困境的朋友,就如何对待自己,这就是自我关怀的内涵。 为什么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逆境中静观自己的挣扎,用关怀、和善与支持的方式回应自己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学会拥抱自己和自己的不,能够让我们获得茁壮成长所需的心理弹性。 什么时候需要静观自我关怀? 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当我们感到痛苦、失败或自卑时,就难以静观当下的处境。我们更可能大喊大叫,狠狠地敲桌子。我们不但讨厌当下的处境,还会因为深陷逆境而怀疑自己。在转瞬之间,我们的想法就像一列疾驰而过的过山车,从“我不喜欢这种感受”到“我不想要这种感受”“我不应该有这种感受”“我肯定是才会有这种感受”,最后变为“我很糟糕”
每个复杂疾病背后,都有许多有关病情、心情、感情的故事。随着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研究的深入,当代医疗日益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特别是叙事医学的兴起,疾病背后的故事逐步成为疾病诊治和康复的研究热点。本书包括情绪与情绪管理的理论探讨和情绪管理临床案例两大部分。著者来自临床一线,带着诊治10余万患者的思考,历经20余年的专业积累,讲述了170余个鲜活生命故事。本书对《黄帝内经》有关情绪和情绪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围绕疾病与情绪主题,详实地论述了不良情绪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情绪管理在疾病治理各个环节的重要意义。本书把不良情绪作为破解疾病诊断和治理难题的研究方向,对诊断病因、治疗线索、用药选择、康复养生等疾病治理各个环节如何实施情绪管理的路径和方法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
对科学研究事业来说,神经科学虽然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已呈指数型增长态势,使人类在感知、认知和行为等研究领域都获益匪浅,创造力也不例外。然而,创造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研究的惊人复杂性,即使相关研究呈爆炸式增长,也极难推进人们对创造力的深层理解。 本书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整合和总结创造力神经科学领域中不同分支的学术理论和研究,进而为该领域提供一个系统概述。换句话说,本书的目的是帮助那些没有知识背景但对创造力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人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我倒希望在我开始研究创造力时便拥有这本书。本书可以说就是一本探索创造力和大脑的“旅游指南”。 希望这本书能在你们的创造力探索之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你敢于坚守自我时,你会活得更加轻松,因为你不再忧虑,你确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处理妥当。你不用再因为害怕承担说“不”的后果而勉强自己应允他人,你是更加真实的自己;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他人的看法,你更加自信与快乐。《学会决断(原书第2版)》不仅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坚守自我给出阐释,在实际生活的具体操作上也给出了指导,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应该如何坚守自我,改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的脑成像理论进展揭示,大脑是一个由人的经历持续构建和重建的器官。人们现在开始了解到,许多形式的心理治疗虽然是在缺乏对大脑的科学理解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它们现在得到了神经科学发现的支持。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如今要成为一名能够提供有效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对神经科学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是 的,而路易斯·科佐利诺的这部著作便是 的起点。 在这本文笔优美、通俗易懂的综合著作中,科佐利诺阐释了大脑的结构与人类的问题、 和愿望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精细地论证说,所有形式的心理治疗——从精神分析到行为干预——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神经回路的变化。 作者首先概述了神经科学与心理治疗的交叉领域,然后深入介绍了大脑的内部工作方式,从基本的神经元构建单位到记忆、语言以及经验组织的
......
本书围绕慢病自我管理框架下的痴呆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支持编写。内容依据 该领域 进展、包含主要编者的课题组在痴呆患者家属支持研究的科研项目的 研究成果。书稿共分四部分内容:①痴呆的基本知识,内容包含患者及其家庭关注的常见知识点;②痴呆患者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及其常见问题问答;③痴呆患者的居家照顾,包括识别患者的变化及常见照顾问题及应对;④介绍痴呆照顾任务及其相应负担,照顾负担所致慢性应激对痴呆患者家属照顾者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而剖析自我管理框架下痴呆照顾与痴呆患者家属照顾者自身健康管理的共性问题及其应对、以及可及的资源。
这本书,是一敏想要留给我们的“灵修地图”,按图索骥,希望我们都能够随时随地从觉知中获得解脱。用这本书,不非要拉出像作者一样奋笔疾书或者被长时清理的架势,只要你看,它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了。无论是一敏苦口婆心的慈悲,还是言必具到的执着,反正他已经全情投入地表演给我们看,就只差没手把手教我们怎么转换怎么觉悟了。
《心理咨询师系列·阿德勒的治疗:理论与实践》不是一本关于传统阿德勒理论和治疗的书籍,而是作者阿德勒并创造一种适合当代世界的整合性方法的尝试,这种方法根植于阿德勒的理论,但是又结合了其他当代理论的有效工具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甚至称阿德勒为“真正的现代心理治疗之父” 他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他提供了一个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综合理沦,并为当代许多心理治疗模式奠定了基础《心理咨询师系列·阿德勒的治疗:理论与实践》的精妙之处在于不是空泛地讨论理论,而是特别阐述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含义,让我们看到了概念或者理论怎样影响治疗,而治疗又如何影响理论的形成。
《心理自助系列·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里的所有故事都是真实的,但为了确保匿名性和保护隐私,我们修改了身份细节。儿童的名字也都做了修改,因为他们的姓可能会让人辨明其身份。尽管做了必要的修改,但每个案例的必要元素都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例如,对话都是根据回忆、笔记、磁带或是录像来加以记录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相比我们所知道的事例,这些故事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儿童创伤学院的临床医疗组就治疗了一百例以上的儿童,他们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父母被谋杀的场面。我们也面对过成百上千的儿童,这些儿童早期在收容所里,或是在父母那儿,或是在监护人那儿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忽视。我们希望本书里所讲述到孩子们,和那些有着相似命运的其他许多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力量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