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以北里大学医院、北里大学东医院的认证护士及专科护士为中心的专业护理团队成员共同编写的,以日常提供护理服务中应用到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提炼出护理重点,介绍了急救、循环、呼吸等各领域有切实依据的信息。内容包括急诊常见症状和疾病、急症处理方案、各生理系统常见疾病和护理要点、临床器械的使用、常用药物的给药剂量和方法、临床常用的量表及数据等。为了方便学习和查找,本书使用了大量图表和流程示意图等。全书内容精炼、有条理、重点突出,可放在案头随时翻阅,供护理学生、护理人员、大众参考和学习。
《21世纪临床护理常规规范: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学专业用)》的撰写思路共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即常见护理措施部分。该内容应该是所有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部分,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科护士经常会面临的普遍问题。第二层次,即各个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该内容概括了本专科共性的护理内容,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护士对本系统的专科护理特色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护士专科护理水平。第三层次,即各个疾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特殊部分,体现了各个疾病的护理特色。该常规结合了I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流程、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关注内容编排逻辑性、条理性。不但方便临床护士学习、记忆,而且有利于护士快速提高护理专科水平,有利于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同时,护士以系统观、整体观来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服务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护理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的变化,服务工作的内涵也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给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特别是优质护理示范工作在全国的推行,加之护理质量观的演变,更加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更加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此,我们编写了《护理质量成效管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对规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的进程中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护理质量成效管理》这本书,共分八章,二十八节。至第三章为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概述、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的介绍;第四至第六章为护理
本书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基础检查部分,第二部分为专科检查部分。每部分的查体内容又包括了评估前准备、评估方法、常见异常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专科性强同,在专科部分涵盖了骨科专科护理查体、神经系统专科护理查体、眼科专科护理查体和妇产科专科查体等重要内容。本书既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又可作为院校教师及学生的参考用书。
人本位整体护理,显著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 当今医疗护理的现状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几乎完全交给病人家属或护工,护士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打针轮流和日常处置,以及对生命体重的观察。而当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重出现异常的时候,病人往往已经面临生命危险了。 卫生部近几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旨在推行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从而显著改善医疗的疗效、安全、效益以及医患关系。《唤醒护理》一书的目的就是帮助护理管理者和护士们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 书
马继红等编著的《护士长管理一本通》是护士长管理方面的工具书。内容共三篇十五章,包括现代护 理理论、护理技术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等内容,《护士长 管理一本通》末附护理管理法律法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是临床护士长不可缺少的一本实用工作手册 。
《癌症疼痛护理指导》内容包含:癌痛的概述、治疗、护理章节,全方位的给予癌痛全程护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指导。旨在通过《癌症疼痛护理指导》的出版帮助更多的临床护理专业人员更好了解癌痛,熟悉掌握筛查、评估等各类常用工具及癌痛护理相关理论、实践技能,并结合实际临床工作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常见症状体征观察与护理(第2版)》编者任辉、向国春在版的基础上重新将症状按系统分类,围绕临床85种常见症状体征,分别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进行了论述,特别强调从护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观察病情、落实医嘱、护理病人,医护、护患如何配合治疗和沟通等。《临床常见症状体征观察与护理(第2版)》实用性、指导性强,适于临床护士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新护士岗前培训教材及护士继续教育参考书。
由蒋琪霞主编的《压疮护理学》是本系 统介绍压疮流行病学、更新定义、更新分期、发生机 制、危险因素、危险评估工具、预防原则和预防措施 、压疮管理理论及方法、压疮分级处理及效果评价等 内容的专科护理学术专著。其可贵之处在于为临床护 理人员和管理人员预防及管理压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 践指引,为专业人员处理压疮提供循证护理实践的思 路和方法,为护理学专业学生提供正确预防和处理压 疮的理念及方法,对提高压疮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加快我国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