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修订后仍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介绍外科临床基本问题,下篇为常见外科疾病诊疗,选编了外科常见病100余种,分别介绍每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方法;最后附录“外科病案书写示例”及“外科常见病疗效标准”。鉴于“运动系统疾病”章的内容,已隶属于骨伤科,故将原版书中第十二章删除:所有肿瘤疾病独立成章;增加“碎石疗法”、“肺手术后并发症”、“胆道手术后并发症”、“肠道手术后并发症”、“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等内容。近几年来在一些公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也分别在有关疾病中体现。在病案书写和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方面,书中所有病案书写均按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案规范》有关要求一一进行审订修正;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依据,使之标准化。
张敏建、郭军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叙述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发展简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按男性生殖系结构与功能异常分类为章,每个疾病为一节,每节内容主要包括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案举例等内容。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慢在我国属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广东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率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目前中西医尚缺乏清除HBV的有效治疗手段,相当一部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终末期肝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和现代医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药在广东一直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以更好地造福广大的慢患者。’该书以中山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和传染科的临床医疗专家为基本写作班子,编者按照中西医并重的理念,力求将现代医学的慢治疗研究成果和传统的中医理法方药经验兼收并蓄,一并介绍给广大读者,较好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预防、合并症等各个方面。全书编写以“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为原则,略于基础理论,详于诊疗方案,紧密结合临床。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突出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作为各级医院临床医师以及医学院校实习生的临床参考书,也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防治的实用参考读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世界范围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在我国,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3000多万人,而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者达27万之多。这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突出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对乙型肝炎防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重组乙肝疫苗与高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人工肝和肝移植技术的逐渐开展;干扰素临床使用日趋成熟;核苷类似物粒米夫定、阿德福韦的问世;免疫制剂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的开发研究等,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程。而中医药长期的临床经验所研制的各种抗纤维化药物的使用,给阻断肝硬化病程发展及逆转提供了可能。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饮食调理及预防
为了探索中西医结合在外科领域中的新路子,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促进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所迅速发展,我们编写了这部部独具特色的外科诊疗专著。本书坚持中西医结合,博采众长,融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理论、诊疗经验为一体,冶古今诸种疗法、诊治提示为一炉。既荟萃了不同学术体系名老外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又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西医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全书100余万字,详述了254个外科疾病的诊治,每病以西医病名为纲,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内容依次分述,三方通融,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对每一外科病诊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较好地体现了特色鲜明、体例新颖、重在临床、突出实用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是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分为22章,将无菌术与外科基本技能编为一章,既便于教学、也适合外科专业对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上有所突破。共收入110个病种,基本上涵盖了临床上的常见病,对每个病种进行中西医结合论述,并介绍了临床思路,学生在临证时可得到有益启迪和指导。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为多发,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且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由此而引起的瘫痪、失语、痴呆等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如何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使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能够自理生活,重返社会,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充分发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优势论治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及时总结和推广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特邀请了10多位脑血管专家和临床中专业技术人员就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了认真编纂而成《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与康复》一书。在编写该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临床实际,将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注重康复疗法和独特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大,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特别是神经、血管并发症,可以使人致残,甚至可以使人致死。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减轻、延缓病情以至达到理想控制的要求,则是古今中外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的奋斗目标。尽管近代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现在仍有若干基础理论的奥秘尚待揭示,其临床疗效也有待不断提高。涓涓细流,可以汇集成江海。我们本着继承历史成就,汲收近代研究进展,融汇我们的心得体会的原则,编写了本书,旨在对糖尿病的研究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的专著。全面叙述了各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认识、治疗、治疗体会、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及专家、老中医经验。附篇介绍了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方剂药理研究。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研究的全貌。本书既有前人的治疗经验,亦有近代科研成果及专家、老中医经验,又有作者的治疗体会,是一部内容详尽、实用、新颖的专著。可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大中专学生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界,乃至一般知识界,非常熟悉的话题。她曾经长时期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然而,近年来,不少理论家对此深感怀疑。理论家的怀疑,使不少此道中人感到困惑。因此,近年来的有关研究相对沉寂了。从常识和实用角度理解,中西医结合总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近来某些理论家,反而怀疑甚至反对中西医结合呢?中西医结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她的初衷、目的和含义是怎么回事呢?她与继承、发扬中医的关系如何呢?中西医体系的内部结合,涉及哪些主要理论问题呢?至今为止的有关研究,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呢?中西医结合的前景如何呢?为此,本书正文分析了涉及中西医结合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却不是关于这些问题的通俗讲解。
本书收录了小儿常用的和西药。其中有五百余种;西药四百余种。为便于读者应用,中药的分类也试用西药的按作用的分类方法,使中、西药物的目录一致。所收入的中药属药品管理部门批准的药物,西药尽量将小儿常用的品种选入。无论中药、西药,均力求将近年新开发的药品收入本书,以利于医务人员应用。医药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剂型也不断更新。本书所提供的资料是根据作者的经验、他人的科研成果写成的。本书的作者和出版者旨在向读者提供新的、科学的、准确的资料,以便于临床应用。但医药学有无尽的未知领域,会出现诸多事先难料之事,因此,病人在用药时务请认真、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医生和说明书的提示用药,本书所提供的药物用量应服从医生和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作者对因使用本书或引用本书的资
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的一个分册,以心血管疑难病证中医辨治为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重点阐述这些疾病的中医病证表现、治则与选方、用药配伍技巧、药物功效,每种病证均附有临床医案。既体现了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更突出反映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疑难病的疗效优势。本书理论简明扼要,注重临床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强,适于各级临床医师特别是城乡基层医院、诊所及医学院校毕业生学习参考。
编者在前几版次的基础上新增补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增添了“男性性反应周期的生理过程”和“老年男性的性功能问题”,为夫妇间性生活的协调与和谐提供了基础知识,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本书收集了民间有效单方、偏方、药膳和饮食治疗、体育治疗等内容。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或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基本知识,而且对提老年夫妇的性生活质量也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以歌诀形式,叙述了47种常见病的诊治要点、鉴别诊断、西医治疗原则、中医辨证治疗等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记诵,是一部适合初级及农村医生使用的临床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