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惊湖编著的《常用中药功效比较》内容主要是根据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临床心得,并参考有关书籍,对四百余味常用中药,将功效相似、学习时容易混淆的药物进行归类,多数以功效相近的两药为一组列出,从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体会和古方举例加以印证,力求阐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读者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特性,而有利于临床对症下药;或者对初学中药的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药的思维方法上有所启迪。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新药发现和新剂型开发中的关键研究之一。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
全书注重实用,搜罗常用中药600余种,后附煎药、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书前有谢利恒、顾渭川、蒋文芳等人题词。本书编写体例是首正其名,次详产地,后列举性味、主治、用量、禁忌。主要目的在于辨别认识药性。附有“别名附名”(可查阅一药多名)和“服药方法”。笔划为序,以靠前字为准。又节选历代医家之言论,便于查核、借鉴,后附煎药及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
本书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安全性评价存在的难点与现实需求,结合国际、目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以支持临床试验为目的的法规毒理学评价研究的技术要点与评价程序,重点介绍了药物发现毒理学的关键技术、新方法和发展前沿动态。 既归纳概述7外研究进展,也融人了作者自身的科研实践与研究成果,涉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点多面广,“科学、实用”、指导性强。所有参编人员均为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骨干。本书可供药物毒理学研究科技工作者、新药研发人员、药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及其他毒理学领域研究人员、药政管理部门及其他健康产品相关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