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其間文治武功都甚可觀,開啟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沖齡嗣位的皇帝,其實一生經歷不少風浪。年幼並無父母之愛,罹患重病,幾乎喪命。登位後受輔政大臣拜牽制。智擒鰲拜之後,又面對內亂外患,晚年更為立儲之事而費盡精神。 諳熟清代宮廷史的劉潞在本書中縷述這位英主如何一一克服難關,既有歷史小說的嚴密曲折,亦有心理小說的體察入微。
中國文壇奇譎多彩,可謂軼聞逸事無窮。本集分 作家韻事 、 瀚墨因緣 、 詩文談屑 、 藝文雜考 、 圖博軼聞 等欄,凡近百篇。 大多由名家?管,抒寫故人面目,娓娓如敘家常,如錢君匋筆下的豐子愷醉眼陶然,王映手繪的郁夫逸趣橫生,章克標追憶的邵洵美風流蘊藉,鄭逸海譜寫的施劍翹如聞其聲 在在再現了以上騷人黑客不凡的風采。 其他還有書法家的倜儻不羈,小說家的博聞廣覽,骨董家的功覓窮搜,考據家的細斠密勘,都描摹得極有風緻。 此外,尚記述了傳世國寶、稀世珍奇輾流傳的秘聞,曠世名畫、絕代古籍顛泬流離的痛史,以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興辦的緣起。凡此種種,不啻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一個瑰麗的側面,值得觀賞,值得流連。
明永樂十一年,歲次癸巳,太宗皇帝?命太監鄭和統領船隊前往西洋賞賜諸邦,其間鯨波浩渺,不知幾千萬里;為驗證《島夷誌》所言不差,將各國人物之醜美,壤俗之異同,土產之別,疆域之制,編次成帙,取名《瀛涯勝覽》。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成為自小熟習的老話,本集卻紛繁而細緻地展示了中華大地的瑰麗與豐饒。共分 山川攬勝 、 南北佳景 、 古剎名陵 、 城廓風貌 、 園林剪影 、 神州特產 、 巷陌風情 等欄,既抒寫了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也描摹了城廓寺觀等文化景觀。 在山川勝景方面,沒有重復因襲眾所周知的名山大川,而是遊人極少寓目的地方,如香?繚繞的妙峰山,道家勝地龍虎山等,給人以新鮮感;另外,西南邊陲的奇麗景色也繪寫得不少,靄靄蒼山,清清洱海,綠雪奇峰,安順龍宮 都使人神往不已。
近代中國藝術史之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本集分 紅氈遺韻 、 劇種淵源 、 丹表絮語 、 銀海浪花 、 民間藝文 等欄,力圖捕捉與再現中國藝壇各界人物開闢草萊的艱辛,拓展新域的困頓。戲曲舞台名角輩出,梅蘭芳、蓋叫天、馬連良、常香玉、陳素真、劉寶全、白雲鵬、花筱寶等天才藝人的風貌,在這裏有傳的剪影。有關畫壇的篇什內容繁富,從辛亥志士潘達微,乃至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黃賓虹、浦心畬、王一亭、劉海栗、豐子愷、張書旂等大師級丹青妙手,都有鮮活的描摹。水銀燈下的影壇愈加繽紛,中國影業邁步伊始的艱辛步履,如張石川、鄭正秋、黎民偉等先行者的創業劬勞,以及中國第一代影星胡蝶、毛劍佩、阮玲玉等的獻身精神,都有如實的狀繪。
近代中國從中世紀的繭縳中掙脫而出,新式學堂的創辦於此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文化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側面。 本集析為 學堂沿革 、 人傑樹人 、 學界漫錄 、 科場舊事 ,品目繁多,內容豐實,大多從某一角度反映了中國近代文化教育事業的吉光片羽。另附 書報瑣記 、 郵苑珍聞 等欄,以其有關國人之身心教育,故一併收入。
司馬公《史記》中《貸殖列傳》之膾炙人口自不待言,本集亦絕非東施效顰,而是真切地記錄了近代工商萌?發展、傳統產品推陳出新的或一畫面,共分 市塵和聲 、 工業談往 、 金融昔事 、 名優貨品 、 風味菜肴 等欄。 當鋪、茶館、魚行、飯店、集市、廟會 若想瞭解千百年來中人經濟生活的若干形式,也許可從中獲取形象的、感性的認識。 民族工業如何在荊榛遍地中掙札求存,在艱危困頓中戮力開拓,在若千篇什中都有如實的反映。 至於馳名中外的特產,諸如茅臺酒、紹興酒、三花酒、六岨茶、大紅袍、鐵觀音;石灣陶器、漳州印泥、宣威火腿、龍州砧板、忻城壯錦 還有那使人饞涎欲滴的 佛跳牆 、 套四寶 、臘羊肉、姑嫂餅、門板飯、葫蘆頭 都有傳神的紹介,使君有如聞其香之感。
本館秉承王雲五先生宿願,特敦請政治大學劉佑知教授主編一套適合各年齡層讀者閱讀的叢書,除慎選古今中外之名人外,並商請國內積學之士或社會名流為之傳記,審慎出版,定名為「典範人物」。 名人傳記每揭櫫人生轉折與甘苦,曉示大忠、大孝、大仁、大義 於可歌可泣之中,令人見賢思齊,勇而效法,此舉不但獎掖後進,也提昇了文化與世俗,進而造服社會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