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全譯版,經典再現 構思長達四十年,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 打破時代的束縛, wan美演繹現代社會人民的悲慘境況。 「這是一部表達對上帝與人類之愛 zui偉大的藝術品!」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 「唯一活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偉大人物!」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一部真正的奇特詩篇」 ─法國詩人,韓波 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愚昧與窮困,那麼,這本書,則絕不會無益於人。 ─雨果自序 雨果:「 (這是)一個聖人的故事,一個男子的故事,一個女子的故事,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透過主角尚萬強等人的悲慘際遇,以及卞福汝主教感化尚萬強後,尚萬強所做的種種令人感動的事蹟,深刻揭露與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封建社會的敗壞本質以及其產生的種種罪惡,對於窮苦人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遭
*壯麗的愛情史詩,「愛」的*極詮釋 雨果對於人類「命運」的永恆探尋 浪漫主義文學必讀之作 ★經典法文全譯本★ ★*家復刻1831年初版作者手稿、1888年美國版全書插畫★ ★*家收錄《巴黎聖母院》文學特輯★ ※改編音樂劇連續七年登「開賣*賣座」金氏世界紀錄 ※英國《泰晤士報》十大必讀文學經典、美國《紐約時報》世界十大名著 「(雨果)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人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者瑪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 「一位超越國境的天才。」──法國*名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像是沉浸在大海之中。」──法蘭西學院院士埃米爾?昂里奧(?mile Henriot) 一八三〇年法國七月革命的隆隆砲火中,雨果僅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就創
日本四大推理奇書, *奇詭絕秘、炫技炫學*致之作 以無比華麗手法層層堆疊 懸疑驚悚、詭譎難辨 展現前所未有妖異氛圍, 由神秘學、魔法、*星術、宗教史等鎔鑄而成的致命篇章,為您獻上── 日本推裡四大奇書始祖 《黑死館殺人事件》 降矢木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已發生過多起慘案。兩對情人在「黑死館」中華麗的臥室謀殺對方,*後自殘喪命。 這座由降矢木算哲博士所建,以「黑死病」命名的古堡,因此蒙上一層恐怖面紗。事實上降矢木家族,本身便具有歷史知名的魔女、毒婦血統;而其中跟隨算哲博士,從歐洲來到日本,從幼兒至成年一步都沒踏出過古堡的四人樂師,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至於主人算哲博士,日前才在館中自殺身亡。 在這樣晦暗不明的情況下,死亡再度降臨黑死館。 而這次,黑死館內出現了計畫殘
人间失格: 日本「無賴派」掌門人太宰治自傳式頹廢美學經典日本史上銷售前三名的必讀經典青森縣官方授權太宰治110週年生誕紀念LOGO獨家專欄【太宰治的三個女人】 完整收錄《人間失格》及「太宰治」特輯全方位了解無賴派文豪太宰治── 日本文學*具影響力的著作── 太宰治闡述人生的半自傳作品── 人間失格各式媒體改編 太宰治的三個女人── 賢妻良母津島美知子── 女弟子兼情婦太田靜子── 共赴黃泉的致命之女山崎富榮 三鷹文學之旅── 三鷹觀光案內── JR三鷹站── 三鷹站前郵局── 太宰橫丁── 玉川上水── 玉鹿石── 太宰治文學沙龍── 太宰治舊居── 太宰墓與禪林寺 昭和時代的頹廢美學,無賴男子的自我放逐。「失去做人的資格」,太宰治用一句話,一本書,留給我們一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背影。 我需要酒、需要藥、需要
我們的關係是靠什麼維繫的? 中国台湾年度暢銷小說冠軍《正常人》作者一鳴驚人代表作! 「朋友是什麼?」「聊天是為了什麼?」 愈在乎,愈恐懼失去。愈頻繁連線,愈焦慮不安。 為何我們總是用糟的觀點檢視自己的差錯? 你可曾向人袒露真實的自己? 《時代雜誌》評選「次世代」百大影響力人物── 莎莉?魯尼捕捉當代年輕人敏感的社交障礙。 「正常人」沒寫出來的社交小說 作家陳柏言、鄧九雲專文推薦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選「21世紀百大愛小說第1名」 國際巨星莎拉潔西卡帕克、泰勒絲、喬歐文、安雅泰勒喬伊一致熱烈推薦 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法蘭希絲,熱愛詩和寫作。某次,她和前女友玻碧,因為一場詩歌朗誦會,意外結識藝文圈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梅麗莎和她的演員丈夫尼克,一對年輕人自此踏進一個有
◎作者為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08年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2018年曼布克國際文學獎得獎作品; 入圍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翻譯獎決選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奧爾嘉.朵卡萩的旅行奇想 結合旅行故事與哲思,並深入觀察人體 116則探討生命與死亡,運動和靜止的小說 2008年波蘭文壇最高榮譽尼刻獎/2018年布克國際文學獎 得獎作品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專文導讀 《雲遊者》是一本關於旅行與人體的短篇小說集,在旅行中的獨白與反思交織進行,並穿插人體解剖、製成標本的故事,來探討人類的生死、行動與遷移。書中的116則故事,篇幅長短不一,情節也非線性進行,並運用第一人稱自述、人物側寫、虛構故事、歷史事件、書信、語錄等不同的寫作形式,展現旅行的不同面向。 17世紀的荷蘭解剖學家發現阿基里斯腱的過程;18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