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亦舒停寫《明周》專欄後,就再沒寫新散文了。 本書輯自九十年代未曾出版過的散文。重溫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是一份回憶,亦可以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如無意外,這是亦舒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凡是不願隨波逐流的人, 都要耐得住那份寂寞。 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曲 逢甲大學張瑞芬教授:「這是一個太悲的故事。 繁華落盡,往事成煙,只留下一個活口來見證它曾經的存在。」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易經》與《雷峯塔》、《小團圓》並列為張愛玲的自傳小說三部曲。好不容易逃出衰落破敗、人心險惡的「雷峯塔」,隻身遠赴香港求學,卻又迎頭撞上席捲而來的戰火,猛地燃起了她的孤絕與恐懼。歷盡前半生的情感顛沛,等待她的會是柳暗花明的新生,還是時移事易的囚局?《易經》不是卜運問卦的天命之書,而是記錄張愛玲多舛一生的「變易」之書,透過「琵琶」這個角色的強烈投射,張愛玲娓娓奏起一首起落無常的生命殤歌,而當最後的故事說完,說故事的人,又該何去何從?
就一個豐沛的、摯樸的文學心靈所展現的作品,無論人性的善美、醜敗、脆弱、韌柔;人類情愫的哀鬱與歡愉;或人世的尊貴、屈辱、爭執和挫折,林蒼鬱因緣於生命本身的真實,如寬大的涵容和善感悲憫的心懷;是自覺的,像剝落一層層名相,讓我們看到人生實是生活與創作的鍛鍊及結合。 其特異的語言、深思的特質、創新的藝術形式,為我們提供了豐饒的面貌。本書與「離訣」合收林蒼鬱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全部小說作品,是完整的、深具實驗意義的總集。
※《雨天的書》是周作人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周作人自編集中著名、有代表性的一本。本書於1925年初版,後又增錄數篇,共計五十七篇,其中包括〈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生活的藝術〉等膾炙人口的名篇,皆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 ※大文豪魯迅之弟,中國最負盛名的散文及文學翻譯家,與胡適並列為新文化運動執牛耳者!散文風格風靡一時成言志派;並以「人的文學」奠定了五四文學基調。 ※周作人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懂得生活藝術的作家,他的散文可說是中國白話美文的標準。 ※周作人的文章兼具文學性與史料性,親身經歷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等,讀其文猶如讀一本中國現代史。 周作人散文代表作 超越半世紀的經典 詩意的雨化作文字 心裡的雨如何抒發 周作
※收入周作人散文隨筆五十一篇,是周作人後期的雜文作品。包含〈冬天的蠅〉、〈談金聖歎〉、〈兒時的回憶〉、〈說鬼〉等著名篇章。雖名為雜記,但信手拈來皆是作者對人生際遇、人情世故、人文思想的體悟,既說神鬼,也談萬物。可搭配《苦茶隨筆》一起閱讀更有感! ※冬天的蠅跟夏天的蠅有何不同?周作人對金聖歎是如何評斷的?除了談人,周作人也談鬼!油炸鬼又是什麼東西?想知道情書要怎麼寫嗎?又要如何體會文字的趣味?曾旅居過日本的周作人亦大談日本的衣食住以及關於日本語的感想,看他趣談中日大不同! ※大文豪魯迅之弟,中國最負盛名的散文及文學翻譯家,與胡適並列為新文化運動執牛耳者!*創的散文風格風靡一時成言志派;並以「人的文學」奠定了五四文學基調。 ※周作人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創作者! ※收入〈秋夜〉、〈影的告別〉、〈我的失戀〉等篇。《野草》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散文詩集之一! ※作者透過詩的形式來表現其中心思想,企圖以文字的力量改變當時舊社會的許多不平與怪象。其內含的諷刺寓意與深層的情緒,將他的文字化為一篇篇不同於當代的文學藝術。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 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魯迅 他不是野草,卻有野草般頑強的生命力; 他愛他的野草,但憎惡野草的肆意蔓生! 萬家墨面沒蒿萊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 於無
周作人最後一部作品 回顧一生傳世之作 不凡之人的不凡之書 超越半世紀的經典 與魯迅、胡適同為引領新文化運動之聞人, 他的散文到底有多風靡世人,竟能自成一派? 他的「人的文學」與傳統的文學又有什麼不同? 他的文章對研究魯迅提供了多少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大文豪魯迅之弟,中國最負盛名的散文及文學翻譯家,與胡適並列為新文化運動執牛耳者!獨創的散文風格風靡一時成言志派;並以「人的文學」奠定了五四文學基調。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所有作品中篇幅的一本,也是他晚年回顧一生的完整回憶錄,全書分四大卷,共兩百多篇。原刊載於報紙副刊,後才集結成冊,書籍正式出版時,周作人已去世三年有餘。 ※周作人的文章兼具文學性與史料性,親身經歷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等
內容簡介: 「凡事往好處想,得到的才是最好的,自然開心。」 疫情改變了社會常態,而很久沒有見面的蘇季一家人亦在疫情下相聚在一起,可算是因禍得福嗎?蘇季為人樂觀闊達,為了家人甘願吃虧,擔當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她亦與分開三年的前男友重逢,當初因為原則問題分開的他們,又會重新在一起嗎?
內容簡介: 人人都知道時間過得快,可是,如非親自經歷,真想不到會快成這樣,早知如此,每天都應開心地過,我覺悟得太晚。 情愛之中,何謂正常?世界每天在變,正常的標準也在變,不變的是當局者總是迷醉其中,不能自拔,亦不容旁人置喙。
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百廢待舉,卻又生機盎然,成就了可說是香港第一個流行文學的黃金年代,其中以都市言情小說創作為一大主流,反映了香港流行文化承先啟後的發展特色和意義。 本書介紹四位當時得令、創作量豐沛、各有風格的作家:傑克、俊人、孟君及鄭慧。他們跨界別跨時空跨文化的挪用再創造的風格展現了充滿個人特色的「混雜性」,可稱為「混雜」、「混種」或「雜交」(hybridization)。這些作品飽含獨特的審美趣味,銘刻着當時的文化氛圍及面貌,展現香港乃名副其實的中西文化大熔爐的城市本色,絶非可簡單以「港式鴛鴦蝴蝶」、「逃避現實」或「風花雪月」概括而論。 本書重現這批被人忽略、經常貶為公式化的流行小說,一方面讓我們認識這個言情的黃金年代,填補有關知識和研究的空白;同時鬆動對言情小說的固有看法、開啟評價
《遍地梟雄》是王安憶自《長恨歌》以來的重要突破,顯現她現階段小說美學的變與不變。這本小說仍然以大上海為題材,時間的落點則是當代,寫的是主角──男性──而且是黑道上的男性──之間,穿鄉走鎮,過起亡命生涯的情義。小說的正題雖以一個上海小青年的啟蒙故事為主,但故事的峰迴路繞,情節的大逆轉,結局急轉直下,已不僅僅是單純講了個上海出租車搶案的故事,王安憶更描繪了個有關「創造世界的方法」的寓言──和這一寓言瓦解的可能,也是她正面反省小說與現實關係的嘗試。 於是,一個「出遊」的故事,由「遍地」的景象開始
※收入魯迅1932年至1933年間創作的雜文共五十一篇。包括《我們不再受騙了》、《聽說夢》、《關於女人》、《沙》等知名篇章。 ※「第三種人」到底是哪種人?由中國女人的腳,又是如何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這跟魯迅做小說又有什麼關係?書中魯迅還親自傳授作文秘訣! ※對社會弊端一劍封喉,敲響黑暗時代的警鐘,熱血民族魂至死不悔!中國*偉大的作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作者! ※他揭示文學風雲數十年,號稱中國文壇第一人;他自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引領時代潮流,挑戰舊有傳統,指出社會矛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大領土的作家」。 ※隨書附贈魯迅筆墨藏書票,供讀者收藏!!本書並附有詳細完整注釋,方便
承襲中國古典的溫婉敦厚,跨足西潮意識流風格 本書收錄十六則小說,捕捉縹緲的情愛絮語,或憂或喜,都在傾刻流洩的一念之間;描寫稚子翻騰而真摯的小小願想,晶瑩動人。 張氏的小說融合了中國抒情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風格,對細節的捕捉、幽微氛圍的營造極其敏銳,從她的筆端真誠不矯的映射出「每個人心中被愛情五味酒浸透的歲月」是如何「掙扎著站了起來,跨出了夢境的門檻」......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
蔡瀾自他八十一歲生日那天起,定期撰文,以「蔡瀾的日記」作總題,基本上是每日一篇。一字一句,寫生活,寫飲食。 寫的也是態度,蔡生的態度總是那麼自在,那麼有自己一套見解。 現在輯錄成書,一氣呵成。參考了網友的意見,作了資料上的修訂,所以本書也反映了蔡生和支持者最直接的交流互動。
一篇微信公眾號的貼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瞬間掀起了網絡狂歡,「中年油膩男」一詞熱爆社交媒體。大眾、傳媒紛紛引用,不絕於耳。 有人視為知音,爭相補充列舉心目中「油膩男」的標準;有人口誅筆伐,逐點駁斥,群起攻之。 引爆爭議,並非初衷。「油膩」言論也只不過是異鄉無眠夜的自省,告別了那些被梨花照過的時光,進入中年階段的生活態度新指標,想與讀者共勉之而已。 「中年油膩男」通過一場場炮火洗禮,已然進階為「油膩2.0」,比成為油膩中年更可怕的是成了油膩青年。中年油膩有些無奈,青年油膩有些可悲。 本隨筆集分為四章,各自闡述作者關於成就、愛情、意義及自我的觀點。當中有被標籤裝逼後洋洋灑灑的回應、對女性讀者的友情提示、與父母的獨特相處、翻譯《飛鳥集》引發的江湖紛爭
《神州奇俠》為溫瑞安*具紀念性的傳奇故事 溫瑞安──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 他的詩作聞名於港台,他的事蹟如同武俠小說一樣傳奇 「神州奇俠的激越、神州奇俠的情懷、神州奇俠的快意恩仇可歌可泣,我想,我不能也無法再重頭活一次,故此不一定能再寫得出來。雖然,我以後的小說可能更臻成熟,結構更加周密,筆法更為洗煉,但永遠不是神州奇俠式的大氣大概、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大情大義。」──溫瑞安 為一首詩而往來三千里 為一句話而生死兩無悔 為一次抱不平而對抗一統武林的權力幫 為一個信念而決戰稱霸江湖的朱大天王 《神州奇俠》蕭秋水系列初寫於一九七七年,溫瑞安在台大成立神州詩社時期。內容描述「浣花劍派」的蕭秋水結合一干少年英雄力抗權力幫、鏟除附逆於秦檜的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