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平裝套書) 內容簡介 ◆ 三冊60萬字,十八開本,特殊裱紅卡書盒+精緻大書衣包覆三大冊珍藏 ◆ 白先勇鑽研「天書」數十年,一生心血結晶完整呈現! ◆ 董陽孜字帖+典雅裝幀設計,重現大觀園的極盛繁華 當八十歲的白先勇, 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 看文學大師白先勇如何細膩解説《紅樓夢》這本「天書」, 看二位小説家跨越時空的心靈相印。 《紅樓夢》導讀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 二 ○一四年,臺大邀請回母校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由於《紅樓夢》這本「天書」歷來的研究、批評、考據、索隱,林林總總,汗牛充棟,各方爭議熱烈,任何 一家之言,都難下斷論。白先勇藉三學期的細
內容簡介 當代風雲詭譎, 大國軍事武力競賽,小國知己知彼以自保, 科技與人工智慧更全面升級了武器, 無論主戰、備戰或反戰, 在新戰術、新戰略的思考與運用上, 《孫子兵法》不斷吸引全世界的研究, 是一部千古奇書。 註譯者魏汝霖學養與實務經歷紮實, 本書之版本考校完整、邏輯清晰入理, 兵學之中賦予哲學與藝術的想像, 以及科學的驗證,為難得註譯本,與原文相輔相成。 《孫子兵法》在世界軍事史上擁有重要地位。後世兵書,受其影響深遠且巨大。它不僅是中國的兵家經典,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界。 《孫子》,又稱《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和《吳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咸認,《孫子》成書於西元前五一五至前五一二年,全書為十三篇,乃是孫武
《水滸》研究權威馬幼垣教授彙次《水滸論衡》出版後所得為此書。資料豐備,論析透徹,與前書串連,相互輝映。是書選題,大小不一,角度恒易,包羅廣泛,且悉能暢所欲言,疊陳新見,屢諟前人研究之失。破立兼顧,足為典範。書後附詳細索引,極便檢稽。
大觀紅樓:母神卷 內容簡介 《紅樓夢》不只是一部青春紀事,更是一闋歌詠母神的頌歌。 臺大人氣教授歐麗娟繼《大觀紅樓(綜論卷)》之後, 在本書專論大觀園裡的婆婆媽媽,再度開啟紅學閱讀的新視角, 看見紅樓夢世界裡最安靜、也是最堅定的女性溫柔力量。 《紅樓夢》不僅熱烈地宣揚了少女之美,更莊嚴地禮讚母性力量。若說眾金釵是《紅樓夢》的血肉,處處散發著女兒的芳香,那麼隱身幕後的母性人物就是推動生命之輪的力量來源,是羽翼眾生的慈悲母神。 歐麗娟教授在本書融貫西方文化理論和中國儒家傳統,析論女媧、警幻仙姑、賈母、王夫人、元妃、劉姥姥六位從神界到俗界的「母神人物」,如何構成循環遞接、環環相扣的敘事系統。她們是支撐世界的力量根源,更是貫串小說文本的骨架,她們是不折不扣的救
比唐詩更加尖銳深刻的社會寫實詩歌 一探宋人對生活的深沉思考 《全宋詩》及其補編收錄詩人九千多家,詩作二十多萬首,是唐詩的四、五倍以上。宋代詩人在學習和繼承唐詩思想與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銳意變革創新。他們發揚集官僚,文士、學者三位於一身的複合型人才的特點,以文為詩,以學問為詩,以議論為詩,把以豐神情韻擅長、貴在醞藉空靈、饒有圓熟渾成意境的唐詩,改變成以筋骨思理取勝、貴在深折透闢、以清奇生新拗峭瘦勁為尚的宋詩。宋詩在原創性和總體成就上稍遜於唐詩,但在構思立意、章法結構、使典用韻、對仗造境以及煉字琢句等技術與語言方面,比唐詩更精細。宋代詩壇在三百多年中,先後湧現出王禹偁、歐陽脩、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與義、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朱熹、劉克莊、文天祥等大家名家,
范仲淹為北宋著名政治家,除了在改革時弊、軍事撫邊上留名青史外,其文學主張和文學作品也有一定的成就。范仲淹的文章大都直抒胸臆,言摯情切,如其名篇〈岳陽樓記〉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般,充滿對現實的同情與關懷。披覽篇章之際,每能感受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高尚情懷。本書選錄范文正公文章四十篇,包含具有代表性的論、議、書、表、碑、狀、讚、記等,注釋準確明白,語譯生動傳神,是欣賞范仲淹人品與文采的最佳讀本。
本書共選錄蘇軾詞七十四首、辛棄疾詞八十七首。每首詞下分註釋、賞析、集評,註釋力求簡明地闡釋原文,賞析注重對寫作背景、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的點評,集評則匯聚歷代對該詞的主要評論。前有〈導言〉,末附蘇辛詞總評、蘇辛年表。本書入選作品,以豪放詞為主,同時也兼顧其他風格的代表作,以期展現詞壇大家不拘一格之風範。蘇、辛置身於矛盾交織的社會環境中,深受政治漩渦衝擊,每每貶官、賦閒,他們是不幸的;但在文學藝術的天地中,他們卻奏出了時代的強音。本書緊扣這一時代背景,剖析入微,在展現蘇、辛獨特風格之外,也力圖再現其心靈的歷程。是將學術性、資料性與鑑賞性集於一體的難得佳作。
賈寶玉是《紅樓夢》創造的人物形象。在父親賈政眼裏,他是個「不肖的孽障」;在母親王夫人眼裏,他是個永遠的「孩子」;在眾人眼裏,他是個「呆子」;在寶釵眼裏,他是個「富貴閒人」;在妙玉眼裏,他是和自己一樣的「檻外人」;在林黛玉眼裏,他大約是個「知音人」、「知心人」。各種界定與命名都說出賈寶玉的部份性情和人格特徵,我們可以用多種角度觀照他、解說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賈寶玉。這說明,不可本質化地用某個概念來規定他。因為賈寶玉的內涵太深廣,本書作者選擇了佛、道、儒三個文化視角,分上、中、下三篇闡釋。 從佛家文化視角上說,賈寶玉有一顆大慈悲之心,他始終守持一種無分別心,也就是沒有等級、門第、尊卑、高低分別的情懷。賈寶玉的慈悲無目的、無動機、無對象。《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經典,
本書是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隋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貞觀十年(636年)成書。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35年。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隋書是現存最早的隋史專著,也是二十四史中修史水平較高的史籍之一。
宋詩是文化高度繁榮時代社會精神文化、人格修養、審美趣味和想像力的結晶。宋人順應時代文化發展的大趨勢,以新型的文化趣味和審美眼光觀照生活和自然,拓展題材,向深度開掘,並從藝術構思、手法技巧、遣辭造句等方面努力創新,創造了不同於唐詩的美學風格而與唐詩雙峰並峙,許多名篇佳作,更是膾炙人口,歷代傳誦不衰。 本書精選宋詩菁華360首,按體裁分體編排,並加詳細注釋和講解,為讀者領略宋詩之美提供參考。前言介紹宋詩文化特色和歷史地位,並概述宋詩發展歷程,可看作一篇簡明宋詩小史;書後還附有入選詩人小傳,都對讀者深入理解宋詩有所助益。
和唐詩相比, 宋詩具有明顯的敘述性、 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 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 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或特色。 基於這些特色, 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從歷史發展的觀點, 分別考察了兩宋主要的詩人與流派。 本書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恰好過了半個世紀。其漢譯本則初刊於1977年,也已在三十五年前。是第一本有宋一代詩史的專題研究,也是中國詩斷代史的開山之作(姊妹篇為《元明詩概說》)。作者吉川幸次郎認為宋詩雖然基本上繼承了唐詩的主要形式(古體、律詩、絕句),但在吟詠的題材、技巧或內容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敘述性、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或特色。基於這些特色,著者從歷史發展的觀點,分別考察了兩宋主要詩人與流派。尤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