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版中國古典小說系列的特色: 一、採用通用的正體字與新式標點,方便閱讀。 二、對書中的官稱、時間、地點、各類方言、俗語、典故及專有名詞,均查證各類辭典,並一一註解。 三、採25開直式編排,印刷清晰。 四、大眾價格,便宜實惠。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作者對於當時官場的腐敗與惡習,士人追求功名的醜惡,觀察甚微。作者以尖銳幽默的筆觸,透過書中人物的往來唱作,赤裸裸的揭露了官場上的醜陋嘴臉,讓那些道貌岸然的攤官汙吏無所遁形,也為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做了一個活生生的描繪。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場景可說無處不存在。
內容簡介 諷刺文學經典之作 用幽默樸實的筆觸,描繪浮沉於功名與仕途的知識份子 《儒林外史》是出版於清代的一部社會寫實小說。作者吳敬梓對於當時醜惡的社會,炎涼的世態,八股文考試的弊病,以及虛偽的人物等,深有所感,因發而為諷世的寫實小說。書中所描寫的多是作者親所聞見的人物,而以諧聲隱語寓其姓名,筆法諷刺諧謔、生動逼真,使炎涼世態一一呈現眼前,堪稱近代中國文學中一部不朽的諷刺傑作。本書以嘉慶丙子年藝古堂本為底本,校以其他各種善本,較難懂的市井俗語趣話並有注釋,人名、地名等亦加上私名號,便於讀者賞閱。
高陽的文筆,嫻於歷史掌故,向來以內涵深刻、文字流暢、故事曲折、情景逼真並且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而廣受讀者喜愛。 本書寫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精采故事,高陽由他的無題詩中,勾畫出一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情緣,也鋪陳出詩人心事抑鬱、宦途冷淡的半生故事。
《舞動九歌》改版新裝! (九歌〉,一部*美麗的中國神話,隱藏著整個民族復活的救贖秘密。──蔣勳 〈九歌〉,兩千年前中國南方香草澤畔的悠揚歌聲,它是楚地初民祭神儀式的歌詠舞踏,它是寄託於屈原《楚辭》中的文學經典,它是巫覡對神的渴求與讚頌,它是浪漫又淒美的東方民間神話。 天空中偉大初始的「東皇太─」,明亮陽光燦爛的「東君」,自在來去飄飛的「雲中君」,河流上詠唱愛慕的「湘君」與「湘夫人」,山林深處仿如一縷輕嘆的精靈「山鬼」 從希臘、印度的神話到陳洪綬、徐悲鴻的名畫,從荊湘、雲貴、吳哥窟到峇里島、中国台湾,遠古諸神的文化足跡迤邐浩蕩。讀〈九歌〉的抑揚頓挫,看〈九歌〉的現代舞動,我們都需要神話,需要神話的洗滌,需要那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帶來的眷愛與悸動! 東君是阿波羅,湘夫人
《三俠五義》是敘述包公斷案、安邦保民及眾多俠士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它結合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特點,藉由流暢的口語文字,生動刻劃每個人物的性格,情節則回回環環相扣,跌宕起伏,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光緒五年北京聚珍堂活字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版本更正了原文訛誤錯漏之處,同時做了一些注釋和考證。欲知包公如何明察秋毫、俠士如何鏟奸除惡,決不能錯過此書。
七夕月下,悱惻濃情,矢誓「百年以後,世世永爲夫婦」。 雨打梧桐,落日長安,喟嘆「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白樸雜劇代表作。 《梧桐雨》敘述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白樸的代表作。內容從兩人七夕定情的深情繾綣,到馬嵬之變的分離哀痛,最後結於玄宗凝望貴妃畫像,襯以秋夜雨打梧桐之境,抒盡玄宗內心失落、幻滅之情,餘意綿邈不盡。全劇結構嚴謹,情節緊湊集中,曲詞流麗典雅,深獲古今曲論家讚揚。本書校勘以王季思《全元戲曲》為本,同時參考各家版本,審慎斟酌,擇善而從。注釋部分,簡明扼要,務求貫通,有利讀者深入領會《梧桐雨》的動人之處。 本書特色 ★經由專家校注,註釋與內文詳細明確。 ★附《梧桐雨》故事角色的真實歷史記載、劇評摘要
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 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 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略先秦諸子的思想魅力!大量的經籍典故,是寫作、說話*佳的取材來源,讓論述更具說服力及生動性! 先秦神話寓言:韓非子、李斯作品、呂氏春秋、周易、禮記、山海經、穆天子傳、先秦寓言──富含哲理的凝練智慧 先秦的寓言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令人百讀不厭。不管是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或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都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當代國學大師 吳宏一 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經典地位與藝術成就舉世公認。國學大師
韓愈和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先驅,文起八代之衰,一洗六朝以來的浮艷文風。這一對摰友,韓詩峻峭奇崛,柳詩清高幽遠,但同樣傳誦千古。本書便是深入分析韓柳詩歌的讀本,由當代唐詩研究*威金性堯以「獅子搏兔之力」歷時數年寫就,旁徵博引,文筆清雅,乃文學、文化、學術兼備的小品,重現了兩位詩人的人格風貌。 月下讀詩,賞心樂事,如果為你夜闌話韓柳的是文史專家金性堯,相信更令人不亦樂乎!全書分為韓詩和柳詩兩大部份,作者淵博通達,考證詳密;每首詩歌解說簡明,評價公允;還廣引不同詩人的作品對讀,擴闊讀者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