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的靜坐法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特殊養生方法。現代人對此法或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用。或是推崇備至,引為時尚。那麼靜坐法到底有什麼用,又怎麼來用呢。 2004年至今,筆者將傳承的導引術《易筋經》和動靜相兼的《洗髓經》以及《袁了凡靜坐要訣》分三部整理出版,是因為此三法,需循序漸進,以為築基之階梯。 《易筋經》是為了解決筋骨柔弱的導引術,用以內強外壯,強筋壯骨,即所謂「易筋以堅其體」。《洗髓經》則對從事腦力勞動者甚有幫助,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即所謂「洗髓以清其心」。而靜坐之法歷來為儒家、道家、釋家所重,素有「靜定以開啟智慧之門」的說法。 本書名為《袁了凡靜坐要訣》,是在參照袁了凡先生、丁福保居士、蔣維喬先生的相關著作以及《小止觀》、《六妙法門》等經典的基礎上,以袁了凡先生所著
《氣的原理》作者提供居家練習的簡易養生功法 人體攝取能量的管道除了飲食之外,「呼吸」更是左右生命的最重要因素。 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呼吸的歷史,但呼吸如何影響健康,你瞭解其中道理嗎? 本書利用淺顯的文字與科學語言,剖析《黃帝內經》及歷代養生家的養生原理, 教你如何善用呼吸強化氣血,讓自己活得長壽又健康! 所謂的「氣功」,初步涵義就是「利用呼吸啟動身體的氣機」。除了飲食之外,呼吸乃是左右生命的最主要因素。 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是人生的起點,也啟動了呼吸系統;一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呼吸的歷史。 我們每天約呼吸二萬餘次,只要幾分鐘不呼吸就會喪命,呼吸的重要性無與倫比,但一般人卻不太注意呼吸對健康的影響。 本書以「呼吸」有關的理論根據,將貫穿《
民國武術大家孫祿堂提出「拳與道合」的武學思想,並以此為指導完成了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理論和修為體系,是武術愛好者及習練者長期以來着重搜尋的重要典籍。 《孫祿堂拳意術真》立足於孫氏武學著作的術業價值及讀者對孫氏著作原版的渴求,融孫氏著作民國版原貌與現代橫排於一爐,並加以點校、注釋和導讀,精美印制,可同時滿足眾多讀者研讀與收藏的需求。
皇甫謐撰的《針灸甲乙經》是中國針灸學專著。該書集《素問》、《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中之有關針灸學內容等分類合編而成。原書根據天干編次,內容主要論述醫學之理論和針灸之方法技術,故命名為《針灸甲乙經》。吳思淵主編的這本書根據宋版《針灸甲乙經》校注而成。適合廣大醫學生和醫務工作學習使用,同時也適合中醫愛好者參考。
針灸歌賦是古人為了臨床方便治病而總結出的文言體方歌,就像中醫方劑的湯頭歌訣一樣,歷來都是從事針灸工作者的必讀之書。 陳以國編著的《針灸歌賦注釋發揮》分兩部分內容,第 一部分為基礎篇,介紹了涉及針灸基礎的歌賦,如十四經穴分寸歌、行針息要歌等。 第二部分為臨床篇,介紹了針灸臨床的歌賦,包括回陽九針歌、百症賦、標幽賦等。對每一首歌賦,都詳解其難點,點評其臨床應用,並去偽存真,指出其不科學之處,防止學習者以糟粕為精華。 編者按語 針灸學術源遠流長,源自人性之初成,流始於炎黃之濫觴,針本天成,灸乃神術,堪稱中華之瑰寶。針灸歌賦,言語簡練,韻律十足,數千年來,以活潑之形式傳播針灸理論於中華宇內,是針灸學術領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 歌賦凡共百餘首之多,涉及理論與臨床,內容廣泛可謂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