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國木建築(修訂版) 港版 內容簡介 「中國人用木頭造出紙張,用木頭刻字製版,然後在木頭搭建的空間裡,一併寫下整個建築和工藝發展史。 當西方人用石頭寫下他們的建築故事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裡,卻一直利用遠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木頭的背後當然是有着另外的故事。」 一本由「木」引伸出來的書,訴說著作者一段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心路歷程。它是一本「中國木建築」,但又「不只」是中國木建築的書。 修訂版新增整理出一個有提綱絜領作用的詞彙表,以方便讀者細味全書。 目錄 序 前言 願托喬木 第一章 起家篇 建立一個家的態度有兩種,其一是將自然拒諸門外,其二是與自然共處一室 中國人將「家」托付喬木。家、庭並非一回事 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氣息,樹
内容简介: 城市是如何建造的,人如何生活其中? 黑格爾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經典《肉體與石頭》、《再會吧!公共人》作者 聲譽卓越的社會學家理查.桑內特 打造意義豐富的開放城市,真正實現「城市空氣帶來自由」 中国台湾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康旻杰.專文推薦 紐約中央公園設置多出入口、低矮柵欄,卻未能促進城市社交? ? Googleplex 打造自給自足的內部設計,竟阻礙了創意發揮? ? 《棲居》結合歷史、社會學、哲學、文學及城市設計理論,剖析近代城市的困境和解決之道。 ? 本書是理查.桑內特談城市規劃的權威著作。他說明都市規劃的歷史演變,巴黎、巴賽隆納、紐約市如何呈現現代風貌,並重新審視珍.雅各( Jane Jacobs )、劉易斯.孟福( Lewis Mumford )和其他重要思想家的對於城市規劃的論述。 ? 桑內
内容简介 日本平面設計界zui具代表性的十三人 從童年、在學、沒沒無名到獲獎無數,他們的初衷和想法 身處設計界巨大變動的時代,他們又是如何因應,如何集其大成 本書收錄了過去刊載於設計雜誌《idea》的設計師訪談特輯,因此訪談人選深受雜誌的編輯方針及同時期設計業界狀況之影響。這些人選的共通之處,在於儘管他們身處始於二十世紀末的平面設計巨變浪潮當中,依然能發揮超越市場邏輯的文化影響力。 所謂平面設計的巨變,簡單地說,也就是戰後所建構起的平面設計這種職能的產業結構、價值體系之解體和重整。在資訊技術的革新和全球經濟的加速之下,過去制度化的領域逐漸成為網路化的資訊架構及其市場原理的一部分。而設計這種行為也隨之擺脫魔術般的光環,逐漸普及,設計師的職能開始分化為兩極立場,一是構思整體的指導
「林業復甦」、「木構技術成熟」、 「木造刻板印象改觀與重視」 木造建築「遍地開花」指日可待! 從建築師、結構技師到一般讀者是時候深入了解木構造! ★木構造專家著書 ★*適合學習木結構的入門書 打破迷思1木構容易遭腐蝕、蟲蛀? 中国中国台湾法規早有完整規範。從建築工法來看,可以配合RC樁,讓木頭不直接接觸土壤,就能降低蟲蟻類直接從土壤侵入的可能性。再以實際例子來看,1995年建造於中国中国台湾卑南文化公園園內的大木構建築,建築年齡已超過22年,目前只有3根木材出現部分腐蝕的情形。顯示中国中国台湾的環境並非就不適合木造建築。 打破迷思2 木構遇火更助火勢? 經各國證實,木材比鋼鐵耐燃,鋼鐵遇熱會軟化甚至倒塌,但木材遇熱會形成碳化層來保護內部。而且木材也能符合法規1-2小時的標準防火時效。 打破
阮兆輝常戲言為江湖賣藝人,卻心繫梨園,憂戚盈懷。初心不忘,弘揚傳統,為戲曲藝術追本探源,從最根本追求戲曲藝術真諦,冀願有生之年,能睹粵劇重回正軌。 《此生無悔此生》乃先生畢生的藝術札記,渾沌初開的童伶,從不同的渠道吸收養份,豐富了他的藝術生命。七十多年來感悟良多,既承了先輩的藝術,又應如何傳諸後學?這是一個畢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