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後漢書》共一百二十卷,包括作者南朝宋人范曄所撰的「本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以及後人補入晉人司馬彪所撰的「志」三十卷,系統記述了東漢一百九十四年的歷史,是後人研究東漢史事的主要依據。它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范曄參考諸多當時有關東漢歷史的著作,以敏銳的史鑑和深厚的修史功力,取長補短,去偽存真,在舊有體例上有所創新,並提出「正一代得失」的著史主張,而成一家之書。唐代劉知幾評論說:「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本書由十數位學識俱富的歷史學者共同注譯,以南宋紹興年間刻本為底本,以明汲古閣本、清武英殿本和王先謙《集解》本等為校本,參考近人研究成果,詳為校勘注譯,是今人閱讀與研究《後漢書》最佳之讀本。 9789571457819 新譯後漢書(一)紀(1)
春秋是孔子撥亂反正之經書,也是中國封建制度之憲典,言微義大,端賴三傳之發明。不幸三傳門分派別,歧義叢生,於是而有求定於一之述作。自漢末馬融之三傳異同說,到清末廖平之三傳折衷,鴻編絡繹,但都深入而未能淺出,難免有時代的隔閡。 本書截補三傳之長短以確認經義,參伍經文之先後以釐正傳誤,文字之艱澀者用白話譯解之,制度之糾雜者引禮經考辨之,不止是微言大義得定於一尊,即膏肓廢疾也因之鍼起。聖學津逮,曾無旁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