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只隔了一張紙, 每個人都可能變成加害人家屬 當家人犯了罪, 家屬還有權利捍衛自己的發言、還有資格快樂嗎? 他們究竟該概括承受「養不教父之過」的罵名, 抑或堅持主張「罪不及妻孥」的清白? 犯罪的代價,竟是所有家人必須一同承擔? 身為無罪的罪人,加害人家屬最終該何去何從? 鄰居的閒言閒語、蜚短流長,媒體的緊迫盯人、疲勞轟炸,社會集體性的霸凌與排擠,無所不在的網路搜索與攻擊,在在迫使加害人家屬不敢曝光、不願發言,他們沒有哭的立場,更沒有笑的資格,甚至不得不搬家、轉學、辭職,一輩子背負著加害人家屬的標籤,就此墜入深沉無邊的地獄 然而,世界上沒有人會自願成為加害人家屬。當我們憤怒地怪罪他們,會不會其實是在引發對立、助長歧視?當我們指著他們的鼻子叫罵,可曾想過他們
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 「人生學校」創辦者艾倫?狄波頓最愛的一本書 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師約翰?伯格的人文凝視 攝影家尚?摩爾近70幅影像紀實 見證人性 社會 醫療 省思醫病關係的經典之作 陳佳琦(藝評家、攝影史研究者)──專文導讀 因為醫師,患病之人得以認識病痛,有了希望, 也得以重新找回自己是誰。 人們習慣將醫生看成專業的知識份子、特權人物,但在這偏僻的村莊裡,醫生是集體記憶的資料庫,是安定人心的祭司。這座村莊裡的人很幸運,他們有一位好醫生。而事實上,醫生才是其中最幸運的人。他身處生死交界,卻極少真正被推到赤貧與垂死的殘酷前線。本書由伯格的文字思索與攝影師摩爾的攝影捕捉,記錄約翰?薩梭醫生的行醫日常,進一步探討關於人性、社會,也關
你的身體越大,你的世界就越小。 「我不停吃啊吃,希望把自己吃成大胖子之後,身體就能得到安全。我把曾經身而為我的那個小女孩埋藏起來,因為她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麻煩。我試著抹除有關她的所有記憶,但是她依然存在,蟄伏在某個角落。她還是那麼幼小、膽怯和羞愧,或許我是在透過書寫把她找回來,試著對她訴說她需要聽到的一切。」 「我被困在我的身體裡;這是我自己製造、但我卻幾乎認不出來也無法理解的身體。我很淒慘,但很安全。或者至少,我可以告訴自己我很安全。然而在某些時刻,當你的體型越大,能包容你的世界就越小。」 「這就是我所做的。這就是我製造的身體。我很胖──一層又一層的棕色肉體,一層又一層的手臂、大腿和肚皮。脂肪最後無處可去,於是在我的全身上下自行開路。我粗大的大腿佈滿了肥胖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