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明扼要地用史話的文筆描述中國自夏王朝開始至清朝鴉片戰爭以前、四千多年的法制歷史的概貌。 縱的方面,敘及法的起源的傳說,歷朝的法律制度;橫的方面,包括歷朝的立法、法律思想、司法原則和制度,除對刑法有較多敘述外,民法,婚姻法、經濟法、行政法等方面亦均涉及,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文中並穿插有趣的故事,更增加開讀者的興味。
古代家庭是何時、如何起始的,至今還是個謎。到底是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家庭,眾說紛紜。據此,本書從縱向上概略地探討中國家庭的起源,和小家庭如何從宗族中游離出來,形成傳統的家庭制度,以及秦漢至唐、宋至明清,家庭制度的演化及衰變。從橫向上綜述中國古代家庭生活的幾個主要層面:以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結構、以共財均分為特徵的經濟生活、以禮法嚴謹為特徵的家風取向以及狹隘的對外交往、緊密的家庭、宗族與國家的聯繫等。
長久以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備受爭議,或是懸而未決的謎,這其中你知道多少? 舉例說:秦檜已被公認為誣害兵飛的元兇,但現今竟有史學家替他申?,表示殺害岳飛者是另外有其人,秦檜能否從此洗脫罪名?而岳飛又到底為何會招致殺身之禍? 古語有云:紅顏禍水,西施及楊貴妃正是因其美色而被斥為禍國殃民;但歷年來不少人指斥這些言論過分偏激,而作出反。,到底孰對孰錯?此外,有關她們下落之謎亦始終議紛紛,惹人猜疑。 本書輯錄了三十宗中國歷史懸案,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客觀闡述了各種爭議的意見。各位讀者不妨參與其中,作個公平判斷。
這本書是以活潑的語言,生動的實例,比較系統地敘述我國先民透過燒陶製瓷、冶煉金屬、煉丹、製藥、釀酒、造醋和染色漂洗等與化學有密切關係的工藝,所觀察到的化學變化、利用過的化學反應,以及化對這些變化是怎樣理解的。反映出我國古代所取得的化學成就,展示化為人類文明與進步所做出的貢獻。 書中並以現代化學知識對有關的化學成就做通俗性的講解,內容深入淺出,立論嚴謹,既適合中學生閱讀,也可供大學生及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學者參考。
納稅與應役是中國古代編戶齊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構成歷代社會生活畫卷必不可少的內容。本書運用豐富的文獻和考古資料,勾勒了中國古代賦稅力役制度的來龍去脈,闡述歷代的人丁登錄和資產評估活動與納稅應役的關係,探討各社會階層或群體在法律地位上「貴」「良」「賤」的不同對其納稅應役的影響,較為翔實生動地說明了田賦的納徵手續,兵役、匠役和一般勞役的應承關係,揭示歷代貪官污吏加重下層民眾納稅應役負擔的各種手段和場景,以及農民對苛重賦役的抗爭。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化典籍,浩海煙梅,為幫助青少年了解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本書選擇其中的類書、政書和叢書,分為三部分扼要介紹;第一部分按時代順序,介紹歷代重要類書的作用和史的發展道路;第二、三部分,分別介紹政書、叢書的類型和歷史。全明三者是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中的重要部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共同為我國古代文化增添了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