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
這是一部闡釋《管子》思想的著作。全書扼要地論述了管仲的生平與業績,闡述了管仲與《管子》的關係,並從哲學、倫理、教育、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七個方面,高度評價了《管子》的思想建樹,且選譯了「管子名言」,附錄了〈管仲傳略〉。內容全面,闡釋簡明,述評結合,深入淺出,對於有興趣瞭解管仲與《管子》的莘莘學子,以及有志於《管子》研究的學著,本書都是一本可供參考的讀物。
這是中外各種文字中,獨立而全面地研究魏晉清談的第一本專著,它因而填補了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項空白。作者以辛勤細心的態度,犀利獨到的眼光,分肌擘理、刮垢磨光,為我們重新展示了魏晉清談之內容與形式的面貌及其 形成與演變的輪廓。全書材料豐富,條理分明,分析深入、文字雅潔,凡研究中國,尤其是魏晉的學術、思想與文化、文學者皆不可不讀。
內容簡介 台灣植物分類學大師著作,教您輕鬆全盤掌握植物學必備詞條! ◎累銷萬本,植物學入門經典《植物學百科圖典》2020年全新修訂版本! ◎新增39條植物學名詞、33種原生植物範例。 ◎加大版面清楚呈現文圖資料,令閱讀更加親切。 ◎根據導入分子生物學的分類法 APG IV 調整全部詞條順序。 初踏入植物的世界,專有名詞就讓您困惑嗎? 您可曾遇過不認識的植物想要詢問,卻不知道如何描述呢?一旦進入植物的世界,就得要使用比較精準的用詞來描述辨識特徵,才能傳遞正確的訊息。舉例來說,我們不再看著陌生的花朵,稱讚「這朵花好漂亮」,而是要學會描述一朵花的外觀與構造,分辨它與其它花朵的不同。而光是「花」,就分為柱頭、花柱、子房、花藥、花絲、花瓣、花萼等許多部位,而辨識植物最重要的指標「葉」,也有披針形
這是一本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卻很少能一窺其真面目的神奇經典。紀元前第五世紀,「歷史之父」希羅多德以荷馬所用的伊奧尼亞方言,鉅細靡遺地記述了公元前六至五世紀,波斯帝國和希臘諸城邦間的戰爭。他像個說故事能手,使得一個久遠的世界恍如生動而豐美的夢,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魅力。
塔西佗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的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最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同時留下了 《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鉅著。尤以《歷史》著意描寫多米提安的殘暴統治,是針對一場痛苦回憶所作的記述。《歷史》一書寫於《編年史》之前,但涉及的年代則接在《編年史》之後,兩部著作實際上構成了整個帝國初期的歷史。 而《歷史》一書也可視為《編年史》的續編!塔西佗在日臻成熟的拉丁文體中別闢蹊徑,以簡潔、含蓄而有力的風格,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古羅馬帝國初期歷史的絢麗繪卷。
翻開西方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實為西方文明的兩大立基。身為古希臘大哲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332年),以知識的廣博著稱,哲學體系橫跨形而上學、邏輯、倫理學、美學、物理學等領域。到了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的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年),則繼承亞里斯多德學派,構造出神學哲學體系。這兩大哲學理論、神學體系的傳承與交會,博大而完備、精微而廣深。 本叢書特別從亞氏重要哲學理論中的關鍵要義,包括:「形而上」、「本體」、「範疇」、「邏輯」,相對應聖多瑪斯的有系統、具成熟思想的著作,挑選出譯筆真確、流暢的呂穆迪譯本,經初步審校及勘誤後,重編重排。本系列是大眾讀物,用直?的論說文體裁;理論的規律同樣精確而嚴明,有學術的價值,對審思明辨、徹底深究者來說是極好的參考資
本研究提供天下篇這一把金鑰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可以開啟漆園的神奇世界,更可據以盱衡道家者流的原始與要終。再者,推斷天下篇初稿乃莊周晚年所完成,並非荀卿「序列著數萬言」,後來闌入莊書成為「天下篇」者,按荀子著書態度之嫉濁激憤,究竟與莊子天下篇之「莊語」迥異其趣。 另外,再論天下篇所傳正是道家的思想,毋庸置疑;而「惠施多方」以下是否屬天下篇問題,但須質之二事,便可迎刃而解。一則,惠施的方法論,乃百家學術共享的資源,名學自然成為當時的顯學;再則,揆諸史乘(如國策﹑呂覽),知惠施忠君輔政,愛惜民力與官費,以至懷抱氾愛萬物的高度理想,莫非與古道術「以仁為恩」相毗鄰﹖此所以天下篇以惠施作結,其章法佈局,更見深閎矣。 最後,揭示天下篇影響後世至深且鉅者,
人活在這世上,總希望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今天好過昨日,明天更加精彩。在一生人不斷地努力之後,享受這些成果,一點也不過份,但如果你是含着銀匙出世的,讓你來到希臘安縵,你也不會覺得這份寧靜,所有的夕陽,也不能讓你感動了。
討論近代以前的中國歷史,無可否認地,邊疆民族與漢民族以長城為基線,所發生的衝突與調和,對彼此的歷史與文化形成的激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永嘉風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後進入長城,不僅收拾了黃河流域邊疆民族破壞的殘局,並建立了較長期的統治政權;同時對東漢以來滲入長城的其他邊疆民族作了一次融合。然後以此為基礎,和漢民族作一次徹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輪與新的文化因子,成為後來隋唐帝國建國的基礎。 逯耀東教授以拓跋魏進入長城建立的首都平城,與孝文帝遷都後的洛陽為基點,討論與分析拓跋魏進入長城後,近一個世紀文化變遷的歷程,見解精闢,體系自成。
此書乃星雲大師與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先生的對談錄,主要就社會現狀、人生態度、企業管理等範疇交流,分享為人處世的智慧。 忍一句,耐一時,退一步,饒一着,是為做人的密行。凡事相容,多交流對話,謀求共處之策,方能一同進步。
天下篇為《莊子》書最後一篇,論述墨家、法家、名家、道家、儒家的治理天下之道。民初經學家錢基博旁徵博引,予以詳註,是為國學基本著作之一。 本書四篇,共三萬言,末附考論太史公談論六家要指;蓋作者「榷論儒道,兼覈刑名,將匡莊生所未逮,而極鄙意之欲言也。」其述作之旨在:一「以子解子」,二「稽流史漢」,三「古訓是式」,四「多聞闕疑」。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 脫離了對形上學的敵視狀態 從內容上來說 深度探討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時所持有的思想結構 《個體論》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何以「物體」與「個人」的概念是我們思想結構中極為核心的概念。第二部分則說明這樣的思想結構如何反映在我們談論這個世界的語言中。作者彼得弗列得瑞克史陶生從常識出發,但卻對常識看法所涉及的各種複雜面向作出極為深刻的省思,這樣的深刻省思無疑是分析哲學的極佳範例。 第一部分「殊相」(particulars)旨在建立起物質性物體和個人在一般殊相中所占據的中心地位。共分成四章。第一章從殊相的識別(identification)和再識別(reidentification)說起,並藉此給出一些概括性的論證,以論證具有空間與時間性的物質性物體是基本的殊相。第二章藉著探索一個純粹聽覺世界的可能性,而企
内容简介: 《淮南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集結門下文思敏捷、善為文辭的快手,有計劃地編寫出總結前代帝王用黃老之術治國的經驗,以供漢武帝治身治國參考的鉅作。書中闡述天地之理、人間之事和帝王之道,內容十分豐富。《淮南子》在思想上可說是秦漢黃老道學的集大成者,在文學成就上,也被視為西漢前期散文之代表作,寫作手法精彩紛呈。除可提供今人認識西漢初年政治、社會、思想的真實面外,對於千百年來不變的人性,書中所寫治馭應對之術,還是可以隨讀者的巧思,轉化應用於現代。本書參考多種舊注,字斟句酌,注譯精詳,是讀者足可信賴的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