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的N.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經典的論述核心。
★美國亞馬遜網站五顆星好評! ★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繁體中文版第三版轟動上市! ★第三版由康富物理治療所創辦人.蔡忠憲物理治療師 審定、審定序 皮膚 肌肉 骨骼 你不可不知的人體祕密 手,其實是你的人體探測員。一個成人的手指頭上,每6.45平方公分就有多達五萬個末梢神經,伸出你的手,試著去感受、探索人體的奧妙:皮膚的質地、肌肉的鬆緊、骨骼的伸屈,藉由觸診來了解自己或他人身體的結構。 超過1300幅兼具實用與藝術的細緻插畫,呈現206塊骨頭、162條肌肉與33條韌帶,以及110則的身體標記,帶令頁你一同走進人體旅程。 人體本身就是一趟充滿驚奇的旅程,本書作者安德魯?貝爾在十歲時,無意間發現自己身體一塊肌肉的位置而興奮不已,從此踏上了探索身體的旅程,現任職於美國幾座知名的按摩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
這是中外各種文字中,獨立而全面地研究魏晉清談的第一本專著,它因而填補了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項空白。作者以辛勤細心的態度,犀利獨到的眼光,分肌擘理、刮垢磨光,為我們重新展示了魏晉清談之內容與形式的面貌及其 形成與演變的輪廓。全書材料豐富,條理分明,分析深入、文字雅潔,凡研究中國,尤其是魏晉的學術、思想與文化、文學者皆不可不讀。
內容簡介 台灣植物分類學大師著作,教您輕鬆全盤掌握植物學必備詞條! ◎累銷萬本,植物學入門經典《植物學百科圖典》2020年全新修訂版本! ◎新增39條植物學名詞、33種原生植物範例。 ◎加大版面清楚呈現文圖資料,令閱讀更加親切。 ◎根據導入分子生物學的分類法 APG IV 調整全部詞條順序。 初踏入植物的世界,專有名詞就讓您困惑嗎? 您可曾遇過不認識的植物想要詢問,卻不知道如何描述呢?一旦進入植物的世界,就得要使用比較精準的用詞來描述辨識特徵,才能傳遞正確的訊息。舉例來說,我們不再看著陌生的花朵,稱讚「這朵花好漂亮」,而是要學會描述一朵花的外觀與構造,分辨它與其它花朵的不同。而光是「花」,就分為柱頭、花柱、子房、花藥、花絲、花瓣、花萼等許多部位,而辨識植物最重要的指標「葉」,也有披針形
這是一本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卻很少能一窺其真面目的神奇經典。紀元前第五世紀,「歷史之父」希羅多德以荷馬所用的伊奧尼亞方言,鉅細靡遺地記述了公元前六至五世紀,波斯帝國和希臘諸城邦間的戰爭。他像個說故事能手,使得一個久遠的世界恍如生動而豐美的夢,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魅力。
聖多瑪斯著《駁異大全》,共分四卷,《論真原》、《論萬物》、《論萬事》和《論奧理》。 《論奧理》全卷主要分為三大段:第一段論天主,專討論超越人性理智而人應聽信的奧理──公教信仰所宣揚的「天主三位一體」。第二段論天主所作成的、超越人理智的事蹟,例如「天主聖子,降生成人」,及與此隨之而俱來在《聖經》記載的事實。第三段:論人生最後目的,也是專論與此有關、超越人性理智的一些奧理。
日本暢銷歷史作家宮崎正勝,從世界史的視野出發, 透過日常可見的食材和料理,洞悉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變化 《餐桌上的世界史(全新插畫版)》 人的一生竟需吞下高達 50,000 公斤的食物? 當中種類之繁複、來源之多元,絕非你我能想像! 來自中亞的紅蘿蔔、來自伊朗的菠菜、 來自地中海沿岸的蠶豆和番茄、來自南美的番茄與青椒 環繞你我身旁的食材及料理一如來自八方的演員, 在餐桌上演另類世界史 《餐桌上的日本史(全新插畫版)》 日本料理中調味料的添加順序,原來跟五十音的排列前後相關? 什麼原因,讓豬肉變成了*的「測謊器」? 除了泰國、越南、印尼、中國、朝鮮、日本,古羅馬人也食用魚露? *為何利用「芝麻」作為通關密語進入洞窟?
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化的哲学。 「野蛮人是那相信野蛮存在的人」,利瓦伊史陀如是说。 如何不把不同于自己的文化,视为没有脸孔的野蛮, 这是人类在后巴别塔时代的共同课题! 文化是一张网,给予我们限制,也支撑着我们,我们在其中呼吸、思考与行动,并与不同的文化碰撞、相遇。 从某个意义来看,我们只能在所置身的文化中认识一切,文化彷佛是一种束缚,拘束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但若将文化自我们身上抽开,则人类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其实也正是文化给了我们面向这个世界的力量。而如何与其他文化共处,也成为「是否有文化」的关键指标。 哲学是对一切事物的反思,在这里我们要反思的对象就是「文化」,以及文化所涵盖的:语言、艺术、劳动、宗教与历史。 人类的历史从自然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究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對自然以及世界運作方式感到好奇的孩子來說,本書提供的知識內容可以大大滿足孩子的需求。 跨全球的各種生態系統,學會負責任地使用自然資源。 平衡對自然世界的欽佩與對其保護的熱情需求,吸引跨年齡層的自然和科學愛好的讀者。 真正瞭解大自然,我們才能取用資源而不造成破壞。 找到新的方法來務農、生產能源和發明新材料,並提供所有人攜手保護地球的方針,世界的未來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古怪的幽默和華麗的插圖,由圖中微觀世界到*觀整個星球, 為這場生態探險提供知識訊息及埋下冒險因子。 Amazon 暢銷排名: # 1 青少年與青年學習的生態學 # 37 地球科學 # 68 自然與生態 (圖書) 本書適合 學習自然科學、生物學的國中及高中生 喜歡購買圖解書目,學習科普人文知識 對
多種民族透過遺落的物品,在絢爛的絲路歷史中對話 ◎為什麼古中國不流行玻璃,卻在南越王族墓中發現希臘化的玻璃碗? ◎為什麼衣索比亞無人聞問的修道院中,會發現貴霜帝國的一百多枚金幣? ◎為什麼北周李賢將軍的陪葬物中,竟有一支描繪特洛伊戰爭的銀質水壺? 繼《絲路歲月》這部暢銷作後,蘇珊.惠特菲德藉由對物品描繪誘人的圖像,進一步拓展我們對這條*大文化公路的探索。《絲路滄桑》講述的故事聚焦於九件非常不同的物品,以及被當成商品販售、流落各地的奴隸,這些彷彿觸手可及的事物,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條漫長貿易路線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民族、技術、經濟與文化互動。 讓我們透過十件遺世物品,展開一段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滄桑旅程── 名人推薦 「沒有一本書能像《絲路滄桑》這樣貼近絲路生活。」
有沒有一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人類從何處而來?又該往何處而去?」 《起源的故事》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答案。 獲選比爾.蓋茲2018年夏季書單,讚譽本書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指引 入圍Goodreads年度*佳歷史與傳記類圖書 林俊良、孫維新、陳文屏、黃春木、黃貞祥、楊士範、蔣竹山、謝哲青、顏聖紘等諸方學人一致推薦 「大歷史」學派開創者、TED影片點擊九百五十萬次的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欽*新力作! 【內容簡介】 跨越自然與人文學科的藩籬,重新構建你對歷史的認知, 走過一趟一百三十八億年的「歷史旅程」 大多數歷史學家研究的是一小片段的時間,他們凸顯特定的日期、個人及文獻。但研究從大霹靂直到今天,甚至深入遙遠未來的歷史,會是什麼模樣?注視太古以來的時間,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理解宇宙、地球,以及自身存在的方式
人活在這世上,總希望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今天好過昨日,明天更加精彩。在一生人不斷地努力之後,享受這些成果,一點也不過份,但如果你是含着銀匙出世的,讓你來到希臘安縵,你也不會覺得這份寧靜,所有的夕陽,也不能讓你感動了。
討論近代以前的中國歷史,無可否認地,邊疆民族與漢民族以長城為基線,所發生的衝突與調和,對彼此的歷史與文化形成的激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永嘉風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後進入長城,不僅收拾了黃河流域邊疆民族破壞的殘局,並建立了較長期的統治政權;同時對東漢以來滲入長城的其他邊疆民族作了一次融合。然後以此為基礎,和漢民族作一次徹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輪與新的文化因子,成為後來隋唐帝國建國的基礎。 逯耀東教授以拓跋魏進入長城建立的首都平城,與孝文帝遷都後的洛陽為基點,討論與分析拓跋魏進入長城後,近一個世紀文化變遷的歷程,見解精闢,體系自成。
古希臘羅馬文化之父 西塞羅 的著作 古今中外未再誕生如西塞羅這般集政治家與哲學家的偉大於一身之人 ──美國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 西塞羅可謂是「永垂不朽的羅馬人」 ──美國古代史權威摩塞司?哈達斯(Moses Hadas) 西塞羅的《論義務》共分三卷,分別論述「何為德性行為及其源頭」、「有效益的行為是否可與德性分離?」,以及「有效益之事與德行之間的衝突」,充分顯示西塞羅政治保守主義的立場,以及對愛國主義與道德行為的堅持。 《論義務》在不同世代都對哲學家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從西元四世紀安博洛斯(Ambrose)創作的以基督宗教為背景的《論義務》;文藝復興時期馬其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的《君王論》(The Prince);十七世紀葛勞秀斯(Hugo Grotius)的《論戰爭與和平之法》(De Iure Belli ac Pacis);英格蘭哲學家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