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存在,所以我快樂! 且看萌萌的生物們演出一幕幕「不能沒有你」的精采劇碼! 樹懶說:我的身體就是小型行動農場,隨時都能吃自己! 螞蟻說:為了吃美味的糖,我們還經營蚜蟲甜甜牧場! 公鮟鱇魚說:親愛的,我願與你(母鮟鱇魚)融為一體! 黃腰酋長鳥說:我敢跟凶猛的黃蜂當鄰居,你敢嗎? 犀牛說:我以為牛椋鳥會幫我吃蟲蟲,沒想到牠也是個吸血鬼 摯友、敵友、不勞而獲者、惡霸、模仿者、食客、隊友、室友、操縱者、冷面殺手 我們習慣了各式各樣的人物與人際互動,但這種關係其實也存在於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之間!像是狼蛛與青蛙彼此相依共處一室,棘鱸與鰻魚一起合作打獵,花螨把蜂鳥當成通勤巴士往來花朵之間,紅蟹蜘蛛守在豬籠草旁等著白吃白喝 透過本書幽默逗趣的視
這是一部闡釋《管子》思想的著作。全書扼要地論述了管仲的生平與業績,闡述了管仲與《管子》的關係,並從哲學、倫理、教育、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七個方面,高度評價了《管子》的思想建樹,且選譯了「管子名言」,附錄了〈管仲傳略〉。內容全面,闡釋簡明,述評結合,深入淺出,對於有興趣瞭解管仲與《管子》的莘莘學子,以及有志於《管子》研究的學著,本書都是一本可供參考的讀物。
中國古代遊俠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何以有卿相之俠與布衣閭巷之俠,甚至義俠、武俠、豪俠、輕俠、盜俠之分?他們所體現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本書用不同角度對遊俠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進行了勾勒,並透過對遊俠的社會交往、衣食來源、飲酒縱情、仗義行俠等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描摹出古代遊俠的基本面貌及生活狀態,揭示遊俠階層最終湮滅而俠義精神得以弘揚的社會及文化根源。
古代家庭是何時、如何起始的,至今還是個謎。到底是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家庭,眾說紛紜。據此,本書從縱向上概略地探討中國家庭的起源,和小家庭如何從宗族中游離出來,形成傳統的家庭制度,以及秦漢至唐、宋至明清,家庭制度的演化及衰變。從橫向上綜述中國古代家庭生活的幾個主要層面:以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結構、以共財均分為特徵的經濟生活、以禮法嚴謹為特徵的家風取向以及狹隘的對外交往、緊密的家庭、宗族與國家的聯繫等。
<香港老照片 3>的作者石人今年(2003)七十八歲,原名梁大中,賣文五十多年,筆名亦五十多個,怪到有叫「不見人下樓主」的。九歲喪父,讀書備盡艱苦。抗日時期,逃難時因挨不下三日四夜無米下肚而日行七八十里的酸苦,曾意圖自殺而又堅強地活下來。隻身來港,一住數十年,住過摩星嶺、石硤尾,挑過泥,吃過麵包邊,且與狗爭食。來前半工讀,讀過兩年野雞大學。來港後做過多家報館,擔任過九家報社社長總編輯,一家日報副社長。曾自辦報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有過三十年專職寫稿生涯,煮字兩億以上,出書三十本,每日撰寫專欄,最多時日十七八篇。
天下篇為《莊子》書最後一篇,論述墨家、法家、名家、道家、儒家的治理天下之道。民初經學家錢基博旁徵博引,予以詳註,是為國學基本著作之一。 本書四篇,共三萬言,末附考論太史公談論六家要指;蓋作者「榷論儒道,兼覈刑名,將匡莊生所未逮,而極鄙意之欲言也。」其述作之旨在:一「以子解子」,二「稽流史漢」,三「古訓是式」,四「多聞闕疑」。
讀者們大多從書本上看到過或聽人說起過「五經四書」這個名詞,但是「四書」是什麼?「五經」包括哪些書?就不一定人人清楚了。 這本書以通俗流暢的語文,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它們的成書年代、所反映的思想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的變遷、發生的社會作用等等,並介紹其中的一些名篇,定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對大家有所啟迪。
別萊利曼趣味科學系列 ●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趣味科普讀物 ●暢銷20多國,全世界銷量超過2000萬冊 ●世界經典科普名著,科普大師別萊利曼代表作 科學家如何計算遙遠星體的質量? 你知道時間分成五種嗎? 從月亮上可以看到怎樣的天空? 恆星和行星有什麼不同? 《趣味天文學》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百餘作品之一,以幽默有趣的奇妙故事及經典難題,將天文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互相結合,使天文學不再抽象遙遠,幫助讀者鞏固既有知識,培養對於天文學的興趣,並啟發讀者深入探索學習。 作者簡介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 Я. И. Перельман 俄羅斯科普大師別萊利曼,一生熱愛科學,善於觀察並發現世界萬物中蘊含的科學知識與原理。
我國自唐至宋,無論在政治、社會上皆有很大轉變,而介於唐宋間之五代,雖僅五十餘年,但扮演著過渡與轉變時期的重要角色,深值吾人重視。 五代雖僅五十餘年,然現存史料甚為豐富,尤以五代史料之根源──《五代實錄》更屬難能可貴。 本書即對《五代實錄》及宋初重要五代史籍如《冊府元龜》及《太平御覽》徵引五代史料者,《薛史》、《歐史》、《五代會要》、《北夢瑣言》等書作較深入研究,並探討諸書與《五代實錄》之關係,以期對五代史源有更正確認識。 卷末附錄<五代史著作與資料備忘繫年表>,有助於從事五代史研究之查考。
帝王陵墓及附屬建築合稱陵寢。 中國的帝王陵寢至今有跡可尋、時代門確的尚有一百餘處,不僅歷史您久、數量眾多而且布局嚴謹、建築宏偉,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係就我國歷代帝王陵寢包括喪葬制度的起源及不同歷史時期的陵區、陵園、墳丘、墓室、隨葬、殺殉、石刻、陪葬等各部分的發展演變情況,予以簡單介紹。全部採文物考古界調查研究的成果,翔實可靠,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歷帝王陵寢的基本知識。
中國古代兵制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制作為國家組織、管理、發展和儲備軍事力量的工具,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兵制由簡單到複雜,由幼稚到成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 本書按軍事領導體制、軍隊編制體制和兵役制度的區分,對上起夏商、下迄清代前期的整個中國古代兵制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和客觀的評價,使讀者對中國古代兵制的概貌有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本書可謂《近思錄通解》之入門手冊、閱讀導覽。 筆者撰述《近思錄通解》的目的,是要協助讀者跨越與傳統文化斷裂的鴻溝,讓現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困難,從《近思錄》一書汲取先聖先賢的智慧,並接受他們高貴品德的薰聒。本書堅決避免掉進繁瑣的訓詁、考據的泥淖,不以注或譯為主,而以解或通為要。希望能以最淺白易懂的文字,即使不對照原文,也能讓讀者掌握到《近思錄》的精髓,進而對自己的進德修業、立身處世有所裨益。筆者撰述本書的願望,是要讀者能得魚忘筌,最後自己直接閱讀原文 本書特色 ★《近思錄》乃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推薦「國學必讀」七部書之一,重要性可見一斑!
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我國自秦以後,確能成為時代思潮者-漢之經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簡單言之:則對於宋明理學之ㄧ大反動,其動機及其內容,皆與歐洲之「文藝復興」絕相類。 清代是中國學術思想上一個獨特的學術環境。啟蒙運動、經學注疏、金石、校勘、輯佚工作、今古文之辯,提供了在政治上無法獻力的知識份子,一個豐富且具科學精神的學術舞台,這種官民致力於學術運動的精神,將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帶領至輝煌的境地。本書是第一部對清代學術作系統考察的著述,從史、文、哲及自然科學多方面,全面而詳盡地闡述當中盛衰起落、新舊思潮及主要人物,讓我們暸解清代在學術上今古齊鳴、融合中西思潮的盛況,與其政治及民間的社會思潮環環相繫。
中國的名山大川,是國家壯麗河山的縮影和象徵。作者根據中國名山大川的景觀特色,從科學的觀點,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系特而扼要地闡述了它們的悠久歷史、特有含義及其審美、科研、教育和旅遊的價值。
贺麟(1902 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国内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学专家、翻译家,于黑格尔哲学无不精通,论述遍及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翻译的《小逻辑》,学术界公认为是继严复《天演论》之后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中译本;对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贺麟在中国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1930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 新理学 相对的 新心学 体系,是现代早期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译著还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人類文明的朝霞時期,中國和西方各古代文明國家,儘管遠隔千山萬水,彼此間的了解、接觸和交往,卻在步步發展擴大。日久天長,中西文化交流宛如涓涓細流,匯聚成為江河海洋。 本書是以遠古到清代的歷史為序,展現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發展的脈絡。回顧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發展的脈絡。 回顧古代中西交通與文化交流這一段輝煌的歷史,有助於我們認識別的民族和國家,也更了解中國對整個世界文明史所做的巨大貢獻。
本書按時代順序闡述量衡的起源、產生和發展的各個階段,以文獻和實物資料相印證,介紹中國古代度量衡的概況,度量衡單位和單位量值的確立、沿襲和改進,管理制度和標準器具的製作等;並進一步分析歷代量制、量值的演變,以及度量衡與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反映中國古代度量衡科學技術成就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 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美学是什么》恰似一个带风景的房间,我们通过这个房间去欣赏一祯祯美学的风景,边看边聊。那一个个的小话题,恰似房间里不同朝向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瞥见美学风景的不同侧面。相信你*终会把这些局部景观在心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美学图景。
《伦理学是什么》:良心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心、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相信每一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本旨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一种充满思辨色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学并非是知识精英们纸面上的智力游戏,而是致力于思考、研究、解决上述这些人之为人所不可回避的的伦理命题的性命之学。学习伦理学,除了满足我们知识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确立为人处事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
宗教學興起以來,文化人類學家一直活躍在這個交叉的研究領域。對早期的宗教學有這樣一種評論: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這門新科學一直是由文化人類學家主導著的,因為那段時間研討重點放在古代宗教,是以考古的、實地的或文獻證據來追溯古老宗教傳統的起源。
本書以科學的態度、客觀的立場,簡要介紹至聖先師孔子的生平志業、儒家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歷史發展;闡述儒學的特點、歷史地位和國際影響;認為儒家思想對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素質的形成、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發展,有積極作用;孔子的思想學說,為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燕丹子》是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古代文言小說,記述戰國時期,燕太子丹派遣荊軻行刺秦 王的故事。在敘事記言、狀物寫景、議論抒情以至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等方面,顯 示了高超的技巧,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書以白話注釋、翻譯,讓讀 者越過文字障礙,領略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