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博士:「透過當下,我們才能充分活在每一個體的瞬間。」 活在「這裡!現在!」, 臣服這個瞬間所帶來的各種變化, 就是活出全部的你。 把全部的你找回來,是這一生最寶貴的一堂功課, 讓我們從一個快節奏、忙碌而瘋狂的世界裡,自己走出來。 全部的你,也可以稱全部的我,全部的生命,全部的一切;活出全部的你,也就是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我們所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摸到 的任何東西,全都是透過神經系統的電子訊號轉出來的認知,經過腦部處理而轉出來的念相。但我們卻將一切形式當作真實,創造出我們所認為的人生。 其實,人生的內容只是生命的「前景」,生命還有一個永恆、完美、無限大的「背景」──「一體意識」;透過這個一體意識,才會有人類腦部的運作,也才會有人間。也就是說,除了「有」,還有「沒有」,才
看精神分析創始者佛洛伊德,大膽探索人類未知的心靈疆土, 成為20世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從柏拉圖至康德和黑格爾,兩千年來的思想史是理性的歷史,必須將感官、情緒產生的煩惱,從念頭裡一掃而空。佛洛伊德則扭轉了問題的癥結點,把「童年」、「瘋狂」、「無意識」這些長期遭受哲學家冷落的事,當成研究的重點。 在我們眼中失序、古怪和無趣的事物裡,佛洛伊德幫助我們找到意義、挖掘趣味。他尊重我們的個人真理,並幫助我們建構它。 佛洛伊德自比為提出日心說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擅長逆向思考,他認為理性不在中心,而是在邊緣,扭轉了問題的癥結點: ◆從童年來理解成人 ◆從精神官能症來理解正常心智 ◆從無意識、口誤和失敗,來理解人的目的和動機 對於以下問題,佛洛伊德提出挑戰、目標,以及最重
一本移動你意識焦點的書 從充滿客體影子的世界 回到*真實的主體 徹底恢復你的主體性 「從頭腦而來的限制,*多還是一種表面上的阻礙。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打破任何限制,讓你可以透過每一句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受,整合你更深層面的領悟。這樣,才足以消除你全部的矛盾。 然而,我的目的倒不是為了闡述一套完整的唯識科學。畢竟,這個主題是這本書有限的篇幅怎麼講也講不完的。反過來,我*多是希望開個頭,啟發你的興趣,讓你親自去衡量、去領悟。」──楊定一 只要我們去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家庭、工作、人際,甚至就在自己的心中,到處都有衝突、都有矛盾、充滿了牴觸和為難。 這樣的觀察和體會,相信是你、我每一個人*熟悉,卻也*無能為力的現實。 或許,我們也應該改變了,換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面
「你快樂嗎?」 財權名利所帶來的快樂,總是短暫而不永久, 快樂,是否有公式可以依循? 本書從哲學、靈性層面切入, 和你一起練習,把快樂找回來。 我們天生本來就是快樂,而且腦和生理架構就是支持快樂。可惜,現代人長期的失衡,過度偏重頭腦,透過人生和環境帶來的經驗,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世間的快樂,當然離不開物質和形相的成就,包括財富、名氣、地位、影響力。而另一種快樂則來自更深的層面,和物質不相關。它不光更容易獲得,甚至,是永久的。只是我們往往分不清,完全投入人間快樂的追求,誤以為這是可以永恆的生命的快樂。 讓注意力落回身體,才能超越身心 身心的快樂必然受制於「享樂適應」原則。即使用盡所有「合理」的方式來追求,「合理的快樂」早晚還是會疲乏,甚至帶來不快樂。 快樂,有一個「不合理」的層面。它
讓你心累的不是你的個性,更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有不順心的事,代表你心中還抱持著希望 只要改變自己沒有發現的「思考?行動模式」,煩惱便會輕鬆消除! 隨書附贈[自我諮商實踐筆記書](共35種練習筆記) 無法控制自己情緒 / 無法忘卻創傷後腦中陰影 無法請人幫忙、撒嬌 / 無法跳脫負面思考 ▎那些你總是會遇到的情緒困擾 「脫離不了家庭的桎梏,明明長大了卻無法獨立 」 「面對長輩或上司難道就必須無條件忍讓?」 「如果一直不離職,未來會變成一片黑白!」 「3C成癮,每天除了滑手機,還是滑手機,一事無成 」 「為什麼今天和她對到眼,卻不和我打招呼?我做錯了什麼嗎?」 ▎想起以前的經歷就好痛苦,是不是永遠都會這樣? 拿起這本書的你,一定曾經沒來由地覺得「活著好累」。
這是一本修復家庭關係、找回家庭自癒力的必讀書!華許博士以長年的研究與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促進家庭韌力的關鍵歷程。書中輔以大量的案例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如何自不同的家庭汲取獨特優勢,讓所有成員受益;如何幫助家庭成員修復擱淺的關係;又如何對靈性、文化與社區資源作最佳的利用。更針對專業助人者,詳述有效的介入原則,來幫助遭遇不同困境的家庭,如突發危機(創傷與失落);斷裂的生涯轉折(失業、離婚或移民);慢性多重壓力源(重大疾病或貧窮)等。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介紹家庭韌力療法的基礎概念,將家庭韌力放入社會脈絡中,強調家庭漸趨多元與複雜。 第二部結合研究成果與實務的觀點,能有效協助家庭的運作與復原。 第三部著重於家庭韌力架構的實務應用,也收入提升專業助人者自身韌力的方法
老人社會工作是一個複雜的事業,相較於兒童或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工作,老人的社會服務既缺乏明確的決策原則,也缺乏正式的流程和政策說明,作者因此提醒我們:老人社會工作充滿無限的發展潛能,值得我們共同經營與努力。作者從一位資深的老人心理輔導諮商的角度出發,為社會工作開拓一個寬廣的領域。作者特別從個人或家庭介入服務、團體服務和社區服務三個領域來分析老人個人社會工作的複雜性,三個領域的服務技巧都是社會工作人員重要的角色任務。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社會工作的歷程和社會工作方法與介入。每個部分都透過三個章節進行論述,內容非常完整、實用。全書重點包括:評估的過程、服務計畫的擬定與修正、社會工作人員如何扮演服務經紀人、資源整合者的角色等,同時透過個案討論來練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