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的是技术发展理论的依据是技术史研究的成果,以及从经济史和人类学中获取的相关材料。它挑战了一种流行观点:技术进步是由少数英雄式的人物不依赖过去的任何原有技术而创造的一系列发明所推动的。因而,本书的观点是以生物进化论而非以政治革命理论和实践为基本出发点,所作的类比构成的。 本书中贯穿着主题:其一是多样性--确认古往今来所见的人造物的品种惊人之多;其二是需求--相信人类总是因某种动机去发明人造物以满足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其三是技术进化--通过有机类比解释这些新颖产品为何出现及其选择机制。 尽管本书的目的不是按年代先后叙述技术史事件,但包括了西方技术史上的一些划时代的主要成就:水轮、印刷机、蒸汽机、汽车和卡车、晶体管--并以它们为例支持本书的理论框架。本书对那些欲想知道技术怎样发展
《中国物理学史(近现代卷)》由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士平教授等活跃在物理学史线的学者编撰。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系统性、综合性的著作还非常少。全书综合近年的有关研究成果,循着西方物理学在我国引入、传播、发展的过程而展开叙述。从横向上,作者注重从科学文化的视角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人物、成就进行描述,并注重科学家人格的重塑,论述观点新颖。《中国物理学史·近现代卷》还将中国物理学家的工作记述到20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