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变迁,时间范围上起商汤,下至辛亥革命时期。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黄河的史料,史论结合,对于历代黄河变迁史中存在的如黄河源头、黄河故道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证。全书十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行哪些地方,东周、两汉、隋唐、五代、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清代河患的鸟瞰,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讲述河道相关历史的同时,也不乏经世思想,从黄河变迁可窥视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相关信息。
本书力图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观点,以历史的眼光,简要介绍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讴歌中国古人如大禹、管仲、李冰、贾鲁、潘季驯、靳辅、陈潢等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的不朽业绩,展现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诗词典故、科学家故事等方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利成就,努力讲述中国古代水利科学家奋发有为的励志故事,凸显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敢勤劳、不畏困难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本套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性:一是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丛书采取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二是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这套丛书是史学著作,无论从丛书的作者还是内容来看,纵向地完整地叙述历史都是其优势,不仅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还要保证历史与逻辑到一致,论从史出,寓论于史。三是弘扬正能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辉煌的历史,是可以增强四个 自信 的历史,这套书充分反映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水力计算手册(第2版)》,全面系统地汇述了水利水电工程水力设计中的计算公式、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等。 《水力计算手册(第2版)》共分10篇,内容包括:管道及管网的水力计算;渠道的水力计算;堰闸、泄水建筑物、渠系建筑物、溢洪道和水工隧洞的过水能力、下游消能及其他相关的水力计算;河道的水力计算;渗流计算;水环境中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水力计算等。 《水力计算手册(第2版)》与26年前出版的版相比,在内容上有了许多吐故纳新的修改和补充,在篇、章、节设置方面也更趋合理、周详,科技含量高,十分适于工程计算使用。 《水力计算手册(第2版)》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方面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师生使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