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连翘作为观赏植物和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许多农户开始盲目跟种、粗犷放养,从而无法得到预期收入。本书重点讲述了连翘的实用栽培技术以及对种植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解答。主要内容包括连翘的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连翘的良种选择、苗木繁育、树体管理、与其他中药材的套种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采收和简简单单炮制等。
《中国大白菜图鉴》从多个方面以图谱的形式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大白菜科研与生产上所取得的成就。全书共分五个部分:概述了大白菜的起源与生产、科研发展史;大白菜的植物学性状;我国在大白菜栽培与育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重点介绍了现代大白菜育种理论与育种方法和技术、大白菜品种类型与品种资源、生产应用代表品种、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模式与技术、病虫害鉴定识别技术。
《玉米育种与种子生产》主要包括了玉米形态与发育、形态特征、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雌雄穗分化、玉米与生态环境、玉米遗传变异、玉米自交系选育、玉米杂交种优势利用、玉米亲本繁殖、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等。
《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系统地阐述了水稻经典遗传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与基因组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共分6篇:篇从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着手,论述了遗传规律分析方法及重要基因的遗传特点;第二篇论述了近二十年来掀起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基因/QTL定位和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第三篇介绍了遗传图、物理图的构建及全基因组测序的策略,展现了水稻籼、粳二个亚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第四篇从创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入手,论述了当前最热门的基因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及一些重要基因的克隆;第五篇为生物信息学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论述;第六篇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方法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可供遗传
《瓜类作物的遗传资源及育种》以外瓜类作物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瓜类栽培与育种工作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系统地论证了黄瓜、甜瓜、西瓜及南瓜4大栽培瓜类的栽培与育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瓜类作物的起源及全球分布、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分类、历史变迁、细胞、染色体、遗传基因、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育种等内容展开论述。 内容系统全面,科学性强,数据翔实可靠,图文并茂。相信该著作的出版对指导优良的瓜类品种的选育并服务于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国外瓜类作物的科研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详细叙述了数十年来玉米育种技术与方法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核心种质的类群与优模式、品种改良与创新、育成品种的亲缘、选育方法、年代及其系谱,对育成品种的育成单位、特征、栽培技术等。
《大豆高光效育种》是作者课题组30年来在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光合作用高效转能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期间对大豆产量形成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光合作用遗传控制和遗传传递规律及高光效种质遗传改进等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汇以一些有关文献综述成册。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研究的进展、高光效大豆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及光合作用的遗传和种质改进等,提出大豆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光能的截获、光能转换效率、CO2同化效率及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高比例分配。 《大豆高光效育种》在通过增强C3作物本身固有类似C4光合途径运转、改善C3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即通过遗传改进可以使G作物的内源类似C4途径潜力大幅度提高。 《大豆高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包含3个规程篇、共40项技术规程,按地域及绿肥生产利用形式划分为南方水田篇、南方旱地篇、北方旱地篇,还包括了主要绿肥作物简介、主要绿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常见化肥及绿肥作物养分含量4个附录。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具有如下3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收集了南方稻区、西南和南方旱地及烟区、华北中低产田、西北干旱及河套灌区、东北寒冷地区的适宜技术规程,涵盖了中国各个气候带、主要作物种植模式和绿肥作物品种;同时,既包括了绿肥作物的种植利用技术,也有绿肥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基本反映了中国绿肥作物种植的全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是实用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
本书以育种方法的发展历程为经线,以育种方法在各类植物改良上的应用为纬线,按照育种的基本环节将全书分为四篇。育种基础篇包括植物育种的繁殖生物学基础、遗传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创造变异篇囊括基因资源发掘、有性杂交、体细胞杂交、诱发突变和转基因等各种发现、创造变异的方法;鉴定选择篇介绍了育种选择的一般原理、植物形态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等各种性状的鉴定选择方法以及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标记水平的选择方法;育种综合篇包括育种目标和育种平台、育种程序、品种审定和保护、种子生产等章节。本书对植物育种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整理,充分反映了现代植物育种学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西藏高海拔边境县青稞种质资源》是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海拔边境地区特色农牧业精准扶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课题“高海拔边境地区青稞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下开展的“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精准鉴定研究”工作所获得的原创成果的总结。此项工作通过考察与搜集西藏高海拔边境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摸清了高寒边境地区青稞特异种质资源底数、分布及利用情况;通过对所搜集资源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机械化生产稳定性等性状的精准鉴定,为西藏高原青稞育种及生产利用筛选出一批优异的特色青稞种质资源。 《西藏高海拔边境县青稞种质资源》基于上述研究工作的实际测量数据,展示了西藏高海拔边境地区春青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供青稞育种、生产发展和感兴趣的读者借鉴参考。
《杜仲·厚朴·黄柏高效栽培技术》是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新世纪富民工程丛书·药用植物栽培书系”中的一种。其内容主要包括杜仲、厚朴和黄伯应用历史及现状、资源情况、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与贮藏等。编写过程中突出了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主,技术要点力救间明扼要,便于实际操作,可供杜仲、厚朴、黄伯种植者以及采收加工、综合利用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医药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阅读,还可作为农业和医药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汇集了82篇富硒论文,分5章82节,包括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富硒生产关键技术。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及农民生产富硒农产品具有指导作用。
《玉米育种与种子生产》主要包括了玉米形态与发育、形态特征、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雌雄穗分化、玉米与生态环境、玉米遗传变异、玉米自交系选育、玉米杂交种优势利用、玉米亲本繁殖、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等。
本书内容是在对四川为代表的弱光生态区的杂交水稻直播优质丰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大量试验和应用推广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凝炼,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全书共分七章,章介绍直播稻优质丰产管理技术概况;第二章主要从品种选用的角度明确适宜直播杂交水稻品种优质丰产高效共性特征及其生理基础;第三章主要阐述宜直播优质丰产杂交水稻品种筛选方法及指标体系;第四章主要介绍直播优质丰产杂交水稻品种种子播前处理及整地技术;第五章主要介绍直播稻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六章主要从轮作制度、播期、播量、播种方式、肥料管理、节水灌溉、水肥耦合等栽培环节介绍优质丰产直播杂交水稻品种提质丰产栽培技术;第七章主要介绍直播杂交水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西藏高海拔边境县青稞种质资源》是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海拔边境地区特色农牧业精准扶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课题“高海拔边境地区青稞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下开展的“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精准鉴定研究”工作所获得的原创成果的总结。此项工作通过考察与搜集西藏高海拔边境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摸清了高寒边境地区青稞特异种质资源底数、分布及利用情况;通过对所搜集资源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机械化生产稳定性等性状的精准鉴定,为西藏高原青稞育种及生产利用筛选出一批优异的特色青稞种质资源。 《西藏高海拔边境县青稞种质资源》基于上述研究工作的实际测量数据,展示了西藏高海拔边境地区春青稞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供青稞育种、生产发展和感兴趣的读者借鉴参考。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概况》对云南古茶树的种类、分布区域等进行了梳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云南省内古茶树资源的概况,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确定了云南古茶山、古茶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