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地讲述了鳗鱼的品种和习性,营养需要和人工配合饲料,养鳗场的建设和设备,鳗鱼的人工养殖和销售,以及鳗鱼病害防治等,着重介绍了鳗苗的采捕、暂养和运输方法,鳗种的一级和二、三级培育技术,成鳗的温室养殖技术,土池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和混养技术。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适合养鳗场职工和从事鳗鱼养殖的农民阅读。
要开展健康养殖,达到养殖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行的养殖设施结构进行改造,新型的养殖设施,除了具有提供鱼类生长空间和基本的进排水功能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水质调控和净化功能,使养殖用水能够内部循环使用。这种养殖设施既能极大地改善养殖效果,同时又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真正做到健康养殖。在各种养殖模式中,应重点研究浅海、滩涂综合多元养殖、生态养殖、海水池塘持续养殖、低耗、高产的健康养殖技术工艺。特别是维持养殖区、浅海、滩涂及投饵养殖的生态自净功能,开发环境清洁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等。 为普及健康养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健康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可供海水养殖生产人员及有关人员参考。
微型生物是淡水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在整个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微型生物能够指示水质状况和水体的营养程度,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指示生物,用于评价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书收入了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蓝细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节肢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八大类,1800余种微型生物的简介和图片。 本书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供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环境监测人员、给水排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人员、食品检验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病害,从鱼类疾病名称、病原、疾病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以及防治手段这几个方面重点对因寄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其他常见病害进行了介绍。 本书编排以病原为主线,介绍由其引起的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并配以病原及病症的图谱,以期广大水产养殖业者、基层养殖技术人员等能从各自角度来认识、讨论鱼类疾病。
中国水域(尤其是海洋水域)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环境好,海岸线长,海岸类型多样,养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发展渔业优越的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均表明,谁掌握了科学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谁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 现代渔业发展正面临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制约,其原有的强势特征开始弱化,发展的速度相对减缓,而现代设施渔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渔业结构调整中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渔业经济增长中一个新“亮点”。现代设施渔业优势特征适应了渔业新阶段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饲料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在陆上或海上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育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
本书从深水网箱养殖的实践出发,组织有关养殖专家进行编著。主要内容包括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现状,网箱类型与特征以及养殖鱼类的筛选、评估与经济效益,并根据鱼类生物学特征,介绍深水网箱养殖日常管理,包括苗种中间培育、鱼种运输与放养、饵料与投饵技术、网箱日常养护与防浪设施、鱼类分级起捕、病害防治与灾害预防。此外,还就深水网箱产业化建设,阐述延伸养殖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产业链。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技术先进。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有不少创新之处。可作为渔业技术培训的教材,亦可供沿海各地水产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六章:章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第二章营养与饲料;第三章免疫与防病;第四章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第五章食用对虾的养殖;第六章病害及其防治。可供高等农林水产院校、综合院校生物学专业的师生,水产科技、管理和养殖人员参考。
《氧化油脂对草鱼生长和健康的损伤作用》内容简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发展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用最少量的饲料产品,在保护水域环境、维护鱼体健康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符合人类食用安全的养殖水产动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