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娟主编的《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包括34个实验,主要有两部分:部分遗传学实验,共31个实验,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数量与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第二部分水产动物育种学实验,共3个实验。同时,为了便于实验的准备,另在列出6个附录,以供参阅使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针对各种养殖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先进的、易掌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实用技术,目的是帮助广大养殖从业者掌握和运用这些健康养殖新技术。本书可供广大对虾养殖从业者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水产养殖专业的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打鳖绝技》对打鳖技术的原理、技术动作要领和常用的基本手法;鳖在水中与打鳖技术有关的行踪规律、动作行为特征;以及打鳖工具的技术性能要求和制作工艺等,都以实践为基础,有理有据地进行了深入解析和全面介绍。书中内容95%以上都是手资料,通俗易懂,基本能回答打鳖技术领域里的所有问题。能使初学者在短期内学会打鳖;使会打鳖的入耳目一新,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大幅度的提高技术水平。实用性很强,是广大渔民和众多爱好者学习和交流打鳖技术的理想读物。作为休闲娱乐、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亮点环节,打鳖技术和活动还蕴藏着巨大的商业运作前景。
《海水工厂化高效养殖体系构建工程技术》一书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工厂化海水养殖成套设备与无公害养殖技术”以及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项目课题“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课题基地设计建设实践编写而成,旨在总结科研成果,并向社会介绍海水工厂化高效养殖体系构建工程的基本理念和技术,加快海水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应用,逐渐使海水工厂化养殖走向节能、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海水养殖专业师生和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为海水养殖工程领域的设计人员、建设人员、管理人员及养殖人员提供借鉴,以增加海水循环水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提高海水工厂
收入本《图鉴》的水产品种主要是我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所需统计的种类和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丁作中常见的种类。同时,考虑到渔业统计年鉴中有的种类是总称,因此增加了相应的主要常见品种,这将更有助于渔业统计人员的鉴别归类。编写的内容和方式,主要考虑实用性、易读易懂和易查。除了彩色照片外,文字介绍包括品种的中文名、拉丁文学名、俗名、英文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捕捞和养殖生产概况和近年来的生产状况。
南海水产研究所在20世纪60~90年代先后对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陆坡海域、南海南部西沙、中沙群岛海域和南沙群岛及与其毗邻的其他大陆架海域开展了渔业资源普查、重点渔场调查等项目,其中包括对其他陆架底拖网渔业资源的系统性开发调查。《南海鱼类检索(上)》收集的鱼类超过2100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南海的鱼类组成。
为了配合虾蟹类增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水产院校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继开设了虾蟹类增养殖课,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充实,日臻完善,为培养虾蟹类增养殖技术人才及促进虾蟹类增养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组决定正式出版《虾蟹类增养殖学》,并指派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共同编著,这对我们是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力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吸收外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联系买际,找出规律,升华为理论,写出一本适合于新形势下的教科书。期望它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有理论,又具有实践技能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为我国虾蟹类增养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