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戏是如何诞生的?什么是戏剧制作人?怎样开拓戏剧市场? 本书为中国舞台领域代表性人物,央华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从业十余年来的工作心法和剧场理念分享。书中从如何看待观众与舞台的关系、怎样和导演及演职人员展开协作、如何带好一支戏剧团队等多个角度,结合《如梦之梦》《犹太城》《雷雨》《雷雨 后》等央华重要戏剧作品的创作实例,辅以大量剧照和创排现场的图片实录,分析戏剧制作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列举值得借鉴的工作技巧,讲述诸多与演员、导演合作的幕后故事,表达了对中国戏剧创作和戏剧市场的认知、判断与期许。 观看戏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对戏剧人来说,作品的后一个句号,要画在观众的掌声上。
本书从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的视角,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唐五代以来民间说唱与小说之间的双向影响,具体地揭示了说唱文学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深入地阐析了说唱文学与小说的一些重要的文体艺术特征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动因及其体现的艺术规律,有效地弥补了说唱与小说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助于 好地建构古代说唱文学史与小说史。
《单读.29》邀请戏剧编剧、导演陈思安担任客座编辑,向读者译介四部外国当代戏剧剧本:《X》《缝纫小组》《豪华,宁静》《鸡笼》。剧作者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是今天在国际戏剧圈颇为活跃的创作者,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大众熟悉的戏剧,他们在戏剧构作上都作出了大胆创新,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体验。《单读.29》还收录了金特的小说《冷水坑》,巫昂的随笔《仅你可见》,以及两篇评论:陈以侃对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研读、毕晓对《灵知沉沦的编年史》这本书的评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案例。 在 有口皆碑、 上信誉卓著的万国证券,为逃避误判大势导致的巨额亏损,在收盘前8分钟,利用规则的漏洞,巨量砸盘,使上海证交所代号为327的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瞬间大幅下挫,引发市场剧烈波动,也将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者穿过重重迷雾,在不断访谈各方当事人的基础上,结合对数千份、数百万字档案资料的细致考证,以场景再现、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等,生动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本书全面修正了之前版本的史料缺失、遗漏与当事人的记忆差错,是迄今为止关于327事件zui接近历史真相的纪实之作。
延续前作《喜鹊谋杀案》情节,编辑苏珊?赖兰死里逃生,和长期交往的男友移居希腊小岛,在岛上经营一座家庭旅馆。但生活却从想象中的美好变成了现实的一地鸡毛——岛上旅馆的一切都让她筋疲力尽。苏珊开始想念她在伦敦的出版人生涯,尽管她的出版事业曾将她置于致命危险中。 某天,两位不速之客到访,打破了苏珊百无聊赖的平静生活。一对来自英格兰的夫妇找到她,讲述了一桩他们的女儿塞西莉婚礼当天,发生在自家经营酒店中的谋杀案。苏珊情不自禁地为此着迷。他们声称,塞西莉在读完《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艾伦?康威所著,苏珊几年前编辑出版的一本犯罪小说)几个小时后离奇失踪。为了拯救塞西莉,苏珊知道自己必须回到伦敦,找出事实真相。 再次翻开《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苏珊仿佛看见阴魂不散的艾伦?康威出现在眼前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国医大师相关医学论著、学术期刊及其他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医大师的临证思维、治法经验、方药应用等,高度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精华。全书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外科病证、骨伤科病证、妇科病证、耳鼻咽喉科病证共11章,每个病证均有数位国医大师治疗该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对理、法、方、药均有系统整理,为方便临床工作者查阅、学习和使用,特将每位国医大师临证经验凝练成一句话作为标题,以提高临床疗效,亦便于中医爱好者阅读。
很多父母对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孩子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孩子学习倦怠没有动力;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孩子性格优柔寡断,没有决策能力;孩子不自信,害怕竞争;孩子没有长远目标,得过且过;孩子性格内向, 不会与人相处……为此,父母上了很多课程,听了很多理念,却不知如何下手;练习了一些技术,学习了一些工具,却感觉很难和具体情况匹配上。有些方法虽然奏效,却难以长效发挥作用,父母变得 加焦虑。 出现这些问题,有些源于孩子自身的特质,有些则是受环境的影响,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本书从面向未来的视角,帮助父母建立全面而系统的家庭教育观,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漫长的生涯发展中获得持续成长。书中提供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以及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让父母能够快速上手,学以致用。
作为美国音乐学界 杰出的代表学者之一,约瑟夫·科尔曼独树一帜的“批评性”视角贯穿在诸如《作为戏剧的歌剧》《贝多芬四重奏》《威廉·伯德的弥撒曲与经文歌》《沉思音乐:音乐学面临挑战》等知名论著中。这本《协奏曲谈话》再次见证了这位音乐学者一批评家的睿智和独特:它从协奏曲的戏剧秉性切入,通过一系列富于启发的理论阐述和鞭辟入里的音乐分析,让有心的音乐读者和爱乐者认识协奏曲的体裁本质和艺术诉求。可谓是领略协奏曲堂奥的 之书。
故事从 2000 年的一间台北病房里濒死的五号病人讲起。他得了一种怪病,不停地发烧,快要死了,这种来自命运的躲不掉的 消耗 的感觉促使他从台北到巴黎,从巴黎到上海去追问前世今生。故事就此展开,五号病人惊奇地发现,自己与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名叫顾香兰的上海妓女息息相关。五号病人,顾香兰,伯爵,江红 这些人的生命纠缠在一起,如真似幻,一环套一环。 在这个故事中, 梦 成为了参与现实的一部分,人可以长久地睡去,去往梦中建构的那个世界,过完全另一种人生。这种设定让人细想心惊 我们究竟是真实存在着,还仅仅生活在某一个人的梦中?如果一个人,他在你的生命里来去自如,突然出现又疏忽消失,那么是否因为,你只在他的梦中?
中世纪戏剧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公元13到14世纪,中世纪戏剧在综合希腊罗马以来的舞台剧基础上达到一个高峰,在文艺复兴时期(15至16世纪)达到全新的创造,对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戏剧文学有直接影响。牛稚雄、褚潇白编著的《彼拉多之死(中世纪及都铎时期的戏剧精选上下)》精心选出了每一时代代表剧种的代表作品,并在每一剧种前简略介绍其来源、特征、背景以及代表著作与作者。因此,该书不仅是一部戏剧的合集,同时也是一部微缩的中世纪与都铎戏剧发展史。从中,读者可简略勾画出,在古希腊罗马戏剧的兴盛后西欧戏剧的重生,以及从雏形到丰满再到向伊丽莎白时代戏剧转型的轨迹与过程,这对我们中国读者初步了解中世纪英语戏剧无疑裨益颇丰。
中国戏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关于剧本创作的总体性的自觉理论却直到一百来年前才开始出现。本书聚焦于戏曲的编剧而不是表演,和大多数讲戏曲的书不同,它不时拿戏曲和话剧作比较,和外国戏剧作比较。现在的戏曲界对世界戏剧的走向越来越关心,本书作者孙惠柱二十年前开始的用戏曲改编西方经典的做法如今已经蔚为大观,越来越多的戏曲人也热衷于做这样的“跨文化戏曲”。 在这本书里,作者有意识地不回避带有主观性的比较视角,去探索这一相关现象。该书分为四章:剧本与表演、大众与精英、主题与技巧、中国与世界,并试图揭示现代文化中戏曲的未来。
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 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中的一种。2006年1月,《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次以单行本形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主分十二章,主要从汉唐时代的版画,一直介绍到清代的年画,重点介绍了明清两代我国的木刻画作品和其特点。书末并附录五篇作者在编著《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版画资料丛刊时的序言。此书现已进入公版,我社于2006年据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第九册的的内容进行整理出版,此次再版,改正了前版的错误,并增补了一些价值较的彩色版画作为插页,以供读者欣赏阅读。
读者要了解苏州评弹艺术,此书对你有所帮助。 全书概括了评弹艺术的说、噱、弹、唱概况。人物中,有对评弹艺术作出 贡献的大师,并附有当代精英,他们在评弹艺术中,都有独到之处,真是“繁花缤纷”。 一书在手,可领略江南瑰宝的精髓和内涵,虽不能说包罗万象,但能帮你跨进此门。
1953年,张云良的一家与赵艳秋、赵小秋母女等人,应邀从上海来到盐城,参加了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 从此,他们就扎根盐城地区,成为“北派淮剧”的开拓者。他决定在故乡的淮剧团中,振作精神,做好榜样。全心投入,树立雄心,为淮剧事业作出贡献。 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的前身,本是1950年在上海组成的“群艺剧团”。由筱云龙、顾神童任正、副团长。 演员除了张云良、张韵良以外,还有顾艳琴、陶美君、陆少林、耿麟童、董桂英、施龙花、董月红、杨秀英等人,先后领衔主演。演出剧目,以传统老戏《白蛇传》、《六国封相》等与“连台本戏”为主。 本书通过对张云良献身淮剧事业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淮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并用一系列故事,将历史的片段串连起来,展现了艺术家张云良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
叶海先生是当代中医伤科临床大家,师从浙东 伤科医师陆银华先生。叶老长期从事各类复杂性骨折、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科研工作,创立有重要学术思想“经纬辨证理论”,对于伤科血证、痰瘀证、痹证等疑难杂症深有研究,强调脾胃为接骨续筋之机,主张随时顾护中焦。本书分七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叶老的医学生涯、重要学术思想、伤科临证治略,整理辑选了临床常用伤科验方33首,骨病验方10首,杂病验方30首,经效药对106对,精选骨折、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伤筋、骨病、杂病等各类典型医案26例,每则病案附有详尽点评,并展示了近年来工作室开展的叶海教授学术经验研究项目及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