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这件唐代开国公张谂墓志铭,尺寸1750px*1750px,志文楷书计730字,尺寸和字数之多都是唐志中极为少见,代表了唐代楷书的水平,应为唐代宪宗朝宰相著名书法家张弘靖所书,也是目前查到的张弘靖专享一件书法作品,这件墓志尚是首次面世,书法之精美比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等名作有过之而不及,雍容平和、含蓄蕴藉,一派君子风度。法度严谨、外柔内刚、潇散酒脱,此次能由此机遇得以首次出版,必定轰动书法界,引起此碑的研究狂潮。
《中国书法篆刻创作蓝本.碑额题记》由张韬,白立献编
手卷是中国传统书画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手卷的好处是可以无延长,便于携带,内容丰富,舒卷自如。不仅便于案头展阅、临摹和收藏,而且适于赏鉴把玩。本系列计划选取历代经典书画手卷百品,采用高清晰度图片,按原比例四色印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原作的风貌。本册为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书法精品,也是现存有据可查的年代最早的名家法书真迹。
本系列主要是针对有一定临习基础,但初始创作有一定困难的书法爱好者,所编写的技法类图书。全书集合了春联,五字七字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的形制,可以直接临写成作品,解决创作初期的困惑,让您把本书作为书法创作推荐工具之书。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赵孟頫临圣教序,所见三种均为印本,一种末款为“大德六年四月十七日为栖鹫老人书,子昂”,一种为“延祐五年九月吴兴赵孟頫临”,一种为张逸希藏本,落款为“皇庆二年三月廿五日临于车桥寓舍,子昂”。本书所刊为张逸希藏本,是否为真迹尚有争议,但从这一墨迹本中能一窥《集王圣教序》的临习笔法,对于字的学书者颇有裨益。
一、《中国篆书字典》(袖珍本)是专为书法家、书法研究者、书法爱好者编辑的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入历代书家墨迹及碑版法帖中的篆书字体。 二、《中国篆书字典》(袖珍本)采用的部首与《康熙字典》的部首基本相同。为帮助读者了解和使用查字的方法,本书列出了每个字的部首。 三、为方便读者检索,本字典列有《部首目录》及音序《检字表》,读者可根据喜好,来选择部首查字法,或者拼音查字法,可以更好地方便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四、在检字表及正文中,所注释的文字采用繁简对照的方法,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五、《中国篆书字典》(袖珍本)共收入210个部首,部首次序基本按笔画数目多少排列。检字时,在一个部首里出现的字,其他部首就不再出现。 六、由于本书为书法工具书,力求古代书法的原貌,本书所选用的例字,尽可能撷以
《六体千字文》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名作,今藏于故宫博物院。据《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此卷“乌丝栏,纸本,纵七寸三分,横四丈五尺二寸八分。六体书,计六百零二行”。六体为古文、小篆、章草、楷书、今草六种。明代书法家韩逢禧称赞《六体千字文》“端庄缜密”“体兼众善,俱入神品”,“信为赵书天下第一,诚希代之宝也”。《六体千字文》传为赵孟頫所书,清人安岐及今人徐邦达以为此卷为俞和等仿赵书的书家之临作的可能性更大,此卷千字文风格与赵孟頫书风十分相近。《六体千字文》正文六百行,用六体写成。其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十字只有古文、小篆二体,“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十字只有隶书、章草、楷书、今草四体。
《中国书法篆刻创作蓝本.墓志盖》 由张韬,李旭文编
本书为启笛经典作品选,作者潜心研究多年,用自己的书法字体,字体风格自成一体,非常适合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参考学习和使用,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可供临摹和学习。他以娴熟的小楷、豪放的行草,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主要针对《大盂鼎》具体点画结构进行分析,又同步讲解了同时期铭文,金文的流变及发展,从而体会篆书的主要特点。 全书共为九章,在简析了《大盂鼎》铭文后,分别又从《大盂鼎》铭文的八种笔法,左右结构与上下结构,独体字与独体象形字,嵌套与包容结构,部首省略与移位,以及同期铭文对比,金文的发展与演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对《大盂鼎》铭文的特点做了全面分析。
“中国 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 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此碑於唐代天宝十一年为千福寺和尚费全立,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刻石。碑高二百六十三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颜真卿四十四岁书写此碑,其时书家正值壮年。此碑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是学颜体字的重要范本之一。 《彩色放大本中国 碑帖:多宝塔碑》据宋拓本放大印刷出版。此宋拓本曾经清代名人王虚舟题额,由清代 学者钱大昕、姚鼐等人题跋,现藏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康南海开岁忽六十诗稿》书于丁巳年,也就是民国六年,康有为时年五十九岁。此作品用笔迟送涩进,常常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虽是小字,但笔画如大刀长戟,豪迈真率,筋丰力满,痛快淋漓,有大字的圆浑苍茫之感,饶有汉人古意,确是其晚年经意之笔。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赵孟頫、王铎的临本极为精彩,和原碑一样成为万世经典。可以使我们透过刀锋看笔锋,对行书的学习大有益处。
《兴福寺半截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王铎临本比较少见,八大山人临本亦鲜有知者。此二者与原拓片放在一起可以让大家相互对照观摩,为大家开拓思路,把握技法有极大地益处。
欧阳询,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欧阳询传世作品多为碑拓,墨迹绝少,仅四件,今编者谨将其中的《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这三件行书墨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笔墨厚重,结体修长严谨,合乎法度;笔力刚劲挺拔,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梦奠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用墨淡而不浓,笔力苍劲古朴,虽以秃笔疾书,却转折自如。章法以魏碑为骨骼,字势开张,同时又以行书的绵密连缀其中,使得整幅作品活络而不失骨力。《卜商帖》,欧式行书中不多见的“温婉”之作,下笔锋利,带有明显的北碑棱角,但又用墨浓重,笔画饱满丰腴,用笔灵活,结体大小错落,极富风姿。
虞世南,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随智永研习书法,“深得山阴真传”。他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虞世南书法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烟火气,自成“虞体”。这件楷书《演连珠》,是虞世南平生楷书的绝诣,结构严谨,笔致温润细腻,简洁含蓄,妍美端庄。此作为悬腕书写,笔笔中锋,非凡劲力内敛于笔画之中,在冲淡平和中尽显非凡骨力,可谓唐楷上乘之作。此作尽显钟繇、卫夫人、二王、智永真传,字画笔势皆流露出一股山阴笔风、走势,颇有簪花小楷的风姿,令人过目难忘。
本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铭,书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师从张旭的痕迹,也是颜真卿书法演变的重要作品。颜真卿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尤其楷书是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大气磅礴,独具一格,小楷作品传世不多,此书法作为为其真正意义上的小楷作品,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较高的价值,也是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的重要参考文献。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本书以苏轼行书作品集字精典唐诗为一体,集成出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