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像一场少数人的游戏,激动人心,却有着普通人不懂的规则。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 芬德利,从金钱、社会、美三个层面,为你拆解艺术世界的逻辑。 金钱 是什么在创造艺术世界的财富奇迹?在20世纪60年代,你或许可以用几百美元的价格买到安迪 沃霍尔的画,四十年后,他的作品价值数千万美元。是什么在影响艺术品的价格?为何有的作品可以卖超过1亿美元?艺术品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吗? 社会 艺术对个体与社会的潜在影响,远超我们想象。一幅现代艺术画作被挂进公司食堂,让人们彼此交流起来,提振了士气;艺术捐赠可以悄然改变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把犯罪者塑造成贤人。艺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社交与社会生活?谁在塑造我们的品位? 美 真正的艺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要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学会甄别优劣、体会艺术之美
本书为一论文集,从艺术品探讨东西文化的交流。在过去的3000年里东西方的交流从未停止,文化交流透过不同途径,播迁至东西两极的情况也并不罕见。通过对贯穿于艺术品制作过程中创作动机的探索以及使用语境的分析,或许能对文明上这些特性作出阐释。要讨论这一范围宏阔且 复杂的主题,只能通过对部分易于研究的时期进行较为宽泛的考察而得以实现。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结合了以下两种研究方式:一、基于历史时序对艺术品进行的客观描述;二、从美学意义上对艺术品进行对比。这一论文集的灵感源自印第安纳大学于1966年夏天为四年一届的第四届“东西方文化与文本关系会议”(the Fourth Quadrennial Conference on East-West Cultural and Literary Relationships)所筹备的展览。会议的 终成果即是这一附有三百余张图版的论文集。论文集中收录的研究超出了 初展览所涉及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艺术领域中掀起了西方较为系统地介绍和接受中国艺术的一次热潮。欧洲出现了一批介绍中国文学艺术的著作,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许多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和理论,成为西方研究东方艺术的 书籍,本书即为其中 代表性的著作,于1908年出版。本书详细描述亚洲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绘画史及艺术特点,作者对日本艺术中的文化和精神是颇为赞赏的,但他仍然以理性的态度,将其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这是一部资料性极强的东方艺术史通论巨著。本书为 十三五项目“西方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译丛”系列之一,此为 中文出版。
本书为英国 汉学家翟理斯所写的中国绘画通史。该书是 部用外语写成的关于中国绘画的书籍,是西方全面了解中国艺术的起点,影响了一大批当时的海外学者,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凭着对中国文学、文化、艺术、语言等多方领域的深入理解,作者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了中国绘画由先秦至明清上千年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史料及画论,对每一位重要画家及其绘画风格的介绍及评论简明精到,是一本具有较高历史、思想、艺术价值的著作。
本书为 十三五项目“西方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译丛”系列之一,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美术史学家方闻的导师乔治·罗丽(George Rowley)。作者试图用风格史的整体概念和结构分析,同时又兼顾中国画的笔性语言,来概括中国画的美学精神。罗丽虽然不懂中文,却能出色地把握有关画面结构的气势相生、气韵与形式节奏的关系、笔势的生动性和骨法以及墨色层次等中国艺术内在的美学感性,并以西方的理论语言描述中国的画论概念。在本书于1947年出版,被誉为海外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的奠基之作,此为 中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