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信用管理师(试行)》的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推荐辅导用书。 本书是基础知识部分,适用于信用管理师各级别的培训。书中介绍了信用管理人员从业道德、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信用管理概述、企业信用政策、客户管理、企业信用风险转移、征信工作原理与准则、资信评级、专业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法律法规知识与信用监管等内容。
我国在2004年l0月底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限管制,这次贷款利率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中国贷款利率改革与资本配置》采用规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和微观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从企业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贷款利率改革的实际效果,理清了影响贷款利率改革效果的因素及其微观作用机制。这可以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途径选择和政策实施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对中国利率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国贷款利率改革与资本配置》由应千伟编著。
人民币汇率变动在我国贸易结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是否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汇率变动对我国的外贸地理空间分布有何影响?未来应如何选择升值路径,以减少升值的负面影响?本书通过研究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效应,尝试建立解答系列问题的实证与情景分析体系。 本书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效应。
何小锋主编的这本《资本(信托)》分专题、案例、讲座三部分,分别介绍了:现代信托的功能与应用——兼论中国信托业的理性回归;九问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业务与信托产品;我国基金型信托现状、特点及展望;信托的中国价值等内容。
本书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及其制度框架,并着重对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还就欧盟扩大对欧元区的影响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世界经济大变革中,一切以为迅猛、为出其不意的方式向我们袭来,其后将发生什么?对此,我们应掌握什么? 在财富的拥有上,你我现时的态度,将决定今后我们安身立命的元素能否保证我们生命的尊严不被沦丧。 本书以影响经济为活跃的元素——货币,来揭示市场经济本质的、内在的规律,并将这种影响经济直接的元素,用模型或公式来精确描述,为每个市场参与者获取财富*化,提供一种方向和实务上的数理指导。 为此,本书着重对个人财富创富的“一个识念、二个货币*安排模型、三大投资原则、四大个人金融体系”进行全面地阐述,以期运用者在个人财富因素全面调动上出现“拐点”,达到个人财富跃迁式的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介绍了多数国家都存在过严厉的利率管制,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实践遵循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全过程需经历10~20年。利率管制约束竞争,但过度管制损失效率;利率市场化促进竞争,但过度竞争引发风险。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关注产业空洞化、资产泡沫、经济波动、不良贷款、流动性趋紧、银行危机六类风险。“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成功实施,必须处理好与*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转型、金融调控监管、存款保险制度、资本账户开放之间的关系,以降低改革风险。
本书试图将汇率定价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纳入开放的宏观经济框架,进行一般均衡研究。本书以开放的宏观经济为理论框架,以厂商利润*化为微观基础,以数量经济方法为工具,提出并构建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价格型汇率定价模型和货币型汇率定价模型连同粘性均衡通货膨胀模型及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模型。 应用所建模型,本书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定价,对定价进行了预测,对即期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本书找到了实际影响产品市场的货币政策起点:通货中性货币供给,获得了中、美两国通货中性的货币供给,确定了中、美两国的价格粘性周期。本书对中国通货紧缩进行了预测实验,并对通货紧缩进行了弹性分析,查找了通货紧缩收入下降的外生政策原因。分析证明,使用货币政策的
货币金融学说是整个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一本货币金融学说的断代史。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基本上以时间先后为序,在简略地回顾凯恩斯前较重要的货币金融学说的基础上,对凯恩斯至新凯恩斯主义为止的主要经济学家和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加以述评;下册则分为若干专题,对各种专门的货币金融学说加以述评。《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的研究范围作如下两个方面的限定:(一)以理论性较强的货币理论和宏观金融理论为主;(二)只限于国外的货币金融学说,尤其是英、美等国的经济学家或经济学流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本书由施兵超著。
巨灾*是当前国际保险领域一项重要创新产品,通过在资本市场构建和发行保险连接型证券,实现巨灾风险在资本市场分散,从而使资本市场投资者成为真正风险承担的主体,对一国巨灾保险市场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巨灾*运作机制与定价研究》(作者李永、刘鹃)在探讨巨灾保险理论创新和国际市场巨灾*实践运作的基础上,以制度分析框架为依托,分析了中国发行巨灾*的现实性、运作模式和交易结构,设计了中国台风*产品;介绍巨灾*定价模型,并完成了中国台风巨灾*的设计与定价研究;提出了中国巨灾*市场制度建设的框架思路与重点举措。《中国巨灾*运作机制与定价研究》对改善中国巨灾保险困境。实现巨灾保险产品创新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本书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主要阐述了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与理论体系,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与金融等。本书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理论框架完整,内容通俗易懂。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等)财经、金融类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本书结合我国国情,认为银行产权、治理及银行家机制是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银行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银行家作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和决策者,其素质的优劣、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经营发展的效果。因此研究银行家的产生机制和治理机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基于我国银行家的特点,使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现代经济学的普适工具来研究中国本土银行家问题,构建了一个规范性分析框架,并辅以坚实的理论逻辑分析。
近年来,金融全球化势不可挡。从现实背景看,各种跨国银行蓬勃发展的全球化现状都强烈呼唤相应理论的支撑。从理论背景看,一般意义的全球营销战略模型在适应具体行业时存在着理论缺失和针对性差的缺陷,而且现有银行跨国经营领域的研究鲜有基于全球化视角的研究成果。因此,针对银行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本书基于一般意义的全球营销战略和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双重理论研究轨迹和对汇丰、渣打、花旗等全球知名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实地访谈,开发、构建了银行全球营销战略维度及其与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基于66家在华跨国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测评,得到了相关结论和中国银行企业应对全球竞争的战略思考。
人民币在境外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但在境内却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同样,在人民币的利率方面,官方的主导利率面临着上升的巨大压力,而高企的民间实际利率则面临着必须下降的巨大压力。这些怪诞的矛盾体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经济独特的“风景线”! 人民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锚”,就不能做到“币值”稳定。人民币不确定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锚”。人民币的这些不确定性,正在逐渐摧毁中国经济的活力,甚至导致全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倒退! 笔者在制度性的危机面前仍不死心,希望国家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包括对、“蓄水池”的猜想,对城市化的美丽一面的幻想,对土地大流转的善意解读,并把这些看做是国家逐层深入的战略步骤。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给中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做人成功的标志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银行客户经理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银行市场拓展的效果与经营绩效。因此,如何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的素质与能力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本书就是一个具有14年银行工作经验的银行经理人结合实际案例向大家讲授营销技巧的实战工具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银行脆弱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其他学科理论,从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脆弱性被动积累的根源性因素,并从个人行为选择的微观角度及社会文人相关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分析的新框架;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具体分析,提出了降低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建议。作者拓展了银行脆弱性的内涵,论述了信息透明对商业银行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中国制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上帝是人类在两千多年前有意识创造出的神,然而在此之前,人类对黄金的崇拜已有上万年的历史。黄金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在一万两千多年前发现黄金之后,人类对黄金的狂热就被点燃了,在人类的意念中,没有什么东西比黄金更能体现纯洁与神圣。对黄金本身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越种族、文化,甚至是统治世界的另一种物质。 黄金就像一条金色的血脉,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它超越了种族、地域与文化的束缚。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无论是文明的还是蒙昧的,富有的还是贫穷的,对黄金都充满了圣徒般的迷恋与狂热。从古埃及的金权杖到中国的三星堆金面罩,从皇帝的宝冠到普通人的首饰,从可医治百病的“*之药”到科技领域的大量应用,黄金用它特有的尊贵传达着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至高追求。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货币信贷政策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以及当前改变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策略问题。 政府主导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中国作为—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是缺乏货币资金的。但事实上在很长时期内,中国投资中占一定比重的货币资金,却是来源于国有银行体系的“纯粹货币供给”(刘易斯语),即为满足投资需求而由国家银行直接创造出储蓄之外的信用货币。中国之所以能使用这一特殊渠道筹资,与本国发展程度和资源条件密切相关。 但是,政府以外生投资替代内生增长是一种较缺乏创新的增长模式。改变这一模式不仅需要提高消费率和减少投资率,还需要在减少投资的同时能够确定性地增加消费量,否则减少投资会直接带来就业和消费下降并增加投资淡出难度。此外在提高劳动收入的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与中国对策》共五个章节,各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首章国际货币体系和东亚货币金融危机;第二章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 关于区域货币合作;第三章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理由;第四章中国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中的作用;第五章为促进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的中国国内相关经济改革探讨。
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介绍的储蓄互助小额贷款,正是民间金融服务范式的一种代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储蓄互助小额贷款的基本知识、产品开发、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操作技术,并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对小额信贷的组织、领导、管理、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非常适合我国中小信贷机构和农业互助小额信贷合作社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李俊丽编著的这本《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在对个人征信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阐明了构建个人征信体系的重大意义,并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个人征信产品的性质,为个人征信产品的供给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总结其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以对我国创建个人征信体系提供借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