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曹林多年来一直活跃于国内时评界,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教授新闻评论课,既有资深的业界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心得,这使得本书在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同时,也具备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在力求跳脱教材式的传统结构的同时,本书尝试从融媒体时代语境出发,呈现时评写作的新特点与内在规律,传达理性、有效、负责任的时评写作理念。 本书由十六讲组成,每一讲都涉及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近期新时评写作案例分析,以及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与学生习作点评等。对于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系学生的专业提升,以及各类考试中的评论写作水平的提高,本书可视为是一本“时评写作实战指南”,与此同时,本书更致力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的评论素养。
在越来越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当下,面对舆论场的喧嚣、变幻与混乱,挑战、扭曲着那些被我们视为常识的价值时,需要时事评论来扮演公共价值和常识的守望者的角色,用理智与不妥协,用温和的坚定,匡正一个社会的正直与良知的水位。这也是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通过本书所精选的时评文章,尝试向读者传达的关于一名评论人正直与正义的言论努力。本书分为“抗疫观察”“不同观点”“不平则鸣”“媒介素养”“冰点暖评”“读书杂记”六辑,继续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舆论沸点,以作者一直以来秉持的理性耐心讲理,用犀利且不乏温暖的文字,介入社会的良性运行与舆论的正向引导。随着时评写作近年来在高考等晋升性考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时评中国》系列升级版,本书在每辑新增“时评这样写”,为时评写作学习者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写作指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的一年。在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的前提下,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突出表现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国际战略格局大幅度动荡,大国关系开始明显调整,其中诸多问题涉及面广,其影响带有全球性。回顾一年来世界总体战略形势的特点,分析造成世界战略形势变化的根本原因,展望2009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趋势,对于深入认识我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意义重大。
本书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等六个方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弘扬中华文化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历史思辨能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一部历史写给现实的时事教科书!几位80后作者,用他们的笔描摹过去的世界,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现在的世界,用他们的睿智迎接未来的世界! 站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回望100年前的时候,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在显现……百年之后的现在,世界仍然在酝酿一场大变革! 站在世界变革的风口浪尖,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力量,一种应变大变局的力量。本书给我们的便是这种力量!书中从政治、经济、军事、人口、历史等诸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各国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回顾历史很容易,站在历史的车轮上选择下面的路却很难。这本书清楚地阐述了几位80后对当下道路的思考与选择。他们将会选择怎样的道路?他们又将和这个时代协商些什么?本书将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人类历史,其本质其实是由资源之争推动的。 资源争夺一直是人类几乎所有战争最为直接的动力。 在当今世界,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资源争夺、占有、利用和管理经营展开的; 为资源而焦虑,将是21世纪人类生活的主题。 如果将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管表面上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因果故事,骨子里的原因肯定是资源争夺引起的。 本书中,作者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分析了极地、航道、海洋、陆地、石油、天然气等地球重要资源的全球战略格局,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资源战略,以及亚非拉世界的资源文化落后根源,并对未来世界做出了大胆推测。 此书为作者集16年调研之功,为您倾献披肝沥胆之作。
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