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 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 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本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结论等多方面均 启发性,引起了中西方比较哲学领域多番争论,把西方的先秦哲学研究带入 深的层面和 高的水准。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版,此次再版作者对此书作了全面修订。本书是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专著,对梅洛-庞蒂早中晚三期思想都有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据学研究所包含的独特语言哲学特征及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乾嘉时代的哲学独特性做出较新颖、独特的阐发。其三,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古典语言学、历史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
《论语新解》 一本从汉字角度解析国学名作的普及读物。 作者从汉字字根入手,追根溯源,探究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变,从字根的角度分析汉字的产生、发展历程,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分析汉字,揭开汉字的造字之谜。将研究汉字的成果运用到《论语》解读中,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道德经新解》 以文字学研究成果为根基,将帛书本《道德经》与传世本《道德经》两相对照,参校他本,对帛书本《道德经》进行系统校勘、翻译和评述。 唐汉根据自己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从文字的形、音、义入手,结合古文字的物象场景,重新解读老子之言,对于《道德经》的作者及成书过程、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老子哲学思想对于今人的教益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本书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 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 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 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
作为具有 声誉的公共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在其50多年有关政治、哲学和语言的写作中,为现代语言学带来了变革,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蕞具原创力、蕞广博的政治和社会评论家之一。《乔姆斯基精粹》集合了他1959年以来蕞重要的作品——从他对B. F. 斯金纳的开创性评论到其畅销著作《霸权还是生存》和《失败的 》——涉及的主题从对公司媒体和美国干预越南、中美洲、巴尔干的批评,到思想自由和有关人权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是对乔姆斯基思想 的一次全面概览。
《认知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是对当代认知科学前沿的基础假设和理论前提所进行的哲学追问。以身体、心灵和世界的关联展开主题:重审计算主义的代认知科学研究纲领;评析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涉身认知和延展认知理论的功过;探讨涉身—交互背景下的知觉、意义、表征和行动;揭示梅洛-庞蒂、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想在认知科学进展中的独特作用。本书为希望了解认知科学前沿研究及其哲学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叉学科视角。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的代表作,一部博大精深、充满睿智的哲理散文经典。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作者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该书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作者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安·兰德是20世纪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她追求个性独立的思想伴随着她的大量文学和影视作品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的观念和生活。安兰德宣扬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己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概念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由于人类的知识是以要领的形式获得和保存的,所以人类知识的有效性就依赖于概念的有效性。但要领是抽象的或普遍的,而人类所知觉到的一切事物却是个别的、具体的。兰德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西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认识论,她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在以概念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因此对概念的分析构成了客观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本书正是安·兰德哲学思想的展现,也是了解她整个自由主义观念的入门。
爱与公正是关于世界的两个永恒追求,既涉及到神学和政治学层面,也涵盖日常生活领域,如何实现爱与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 在《爱与公正》收录的三篇文章中,利科从神学和政治学方面思考爱与公正的问题,并在对爱与公正的反思中对自身进行解释与重构,体现了其哲学思维的主要路线之一:连接文本与行动。
纬学是汉代方士造作,依傍经述的书籍,在后汉时代号为“内学”,尊为秘经, 盛极一时。本书即为系统叙述纬学源流历史的著作,据作者稿本影印。图谶纬侯之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以历经战火、屡遭禁毁等缘故,书阙有间,董理非易。近人姜忠奎撰《纬史论微》凡十二卷,祥备纲目,博引载籍,凡谶纬之名义、渊流、流变、关节,无一细密考证,而历代通图谶纬侯者名氏著述,精义傥言,附载卷中,殚见洽闻。其授讨之勤勉,功力之深稳,自来治谶纬学者,未见其此。至于文辞之美,犹其余事。今人钟肇鹏《谶纬论略》于是书极称许,而学人愈以未睹为憾。为此约请专家,精校细勘,并以新式标点横排刊行,以饕学子。
左翼激进政治理论是斯洛文尼亚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整体思想的重心。齐泽克政治理论以拉康精神分析学为根基,以拉康精神分析学“空无”概念解读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进行现实政治批判。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是专家管理和多元利益协调的“治理”,是缺乏真正歧义性“政治”的“后政治”。“后政治”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是“自由-民主”霸权,以及作为必要补充的现代犬儒主义。
本书共分为八讲,主题涉及自我、生命、心灵、爱和科学等,由上海季风书园邀请的八位来自上海高校的哲学教师担任主讲。他们结合当下的中国语境,针对青少年的知识和心理背景,将经典的哲学命题循循善诱地展开,开启一趟趟有趣的智慧之旅。
本书通过对火的分析,把知识与物质的想象统一起来,从理性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普罗米修斯情结、恩培多克勒情结等进行分析,描述了火从原始形象到生死本能精神的发扬,再到火象征的光和热对人的灵魂的启迪和升华,直至的火的纯洁化的生命高度的过程。
好的笑话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学。在这本结构紧凑的笑话集中,齐泽克拿出他擅长的语言装配形式,举重若轻地将读者引入他的哲学空间:他反复玩味着那些又猥琐又好笑的段子,分析它们背后的逻辑,用笑话的荒谬去对冲某些常识结构或理性情境。通过笑话,人们将了解到这些情境的可笑,它们不再必然合理,甚至是可以抛诸脑后的东西。“笑声,在这种意义上,就是革命。”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所谓当代中国的左派和右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开出的是怎样一副药?资深媒体人萧三匝深度访谈李泽厚、汪晖、刘军宁、许纪霖、徐友渔、萧功秦、华柄啸、陈明、王小东等九位中国当代思想流派代表人,意在融合左右,化解纷争,引爆学界和活跃网民思想争鸣之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