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精选了弘一法师传世作品中有关人生经历、出家原因、艺术成就、治学心得、佛学修养等方面的文章,使读者在阅读时,或可以透过法师的感悟,体会人生的真义,开卷有得。
什么叫静,什么叫静坐?静坐有什么好处?什么是精、气、神?怎样静坐才能炼精、炼气、炼神?常见的七支坐法,需要注意哪些要点?……所有静坐修定的人都想了解也必须了解的问题,南怀瑾先生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一一作了解答,简洁明晰,切中要害,为他们提供了最实用的指导。而对于一般人常见的糟糕做法,南师更和盘托出,直指其非,并一一加以说明,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意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成“四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古代士子的 之书,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集注》,而“四书”之名始立,并成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课本。本书加以陈戍国教授的精当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依释迦牟尼佛开示,东方药师佛与西方阿弥陀佛,是他方世界诸佛中与此界众生 为有缘的两尊佛,前者以资生事业建药师法门,后者信愿往生极乐开弥陀法门。在中国 ,药师佛信仰与弥陀佛信仰都十分盛行。唐宋以后,以净土宗之名而行的弥陀法门不断发达,而药师法门则日趋沉寂。民国高僧太虚法师,职志于以佛法理念进行完善社会、增上人生的事业,提倡人间 ,并以此为核心,契理契机,展开弘法活动。本书充分体现了太虚法师的这一精神。 本讲记重在揭示药师法门的殊胜,即如何以资生事业而趋入佛道。指出, 延寿,增福积德,是为摄受众生、利益众生之方便;由方便入究竟,藉世间种种生的问题之解决,始能提挈众生依 法,向上精进,以至福慧双臻,功德圆满。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 道经 德经 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 概念 道 和与之密切相关的 德 。 道 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 德 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 无为 方能 无不为
江藩嘉庆间入粤为阮元幕僚,阮元出资刊刻《汉学师承记》,以顾炎武、黄宗羲深入宋儒之室,多骑墙之见,故仅得忝列卷末;后又刊《宋学渊源记》,然不录自诩宗程朱的桐城方苞、刘大櫆、姚鼐。方东树与江藩同在阮元幕府,对此大为不满,故撰《汉学商兑》以驳之。 其书仿朱熹《杂学辨》体例,先摘录原文,复各为辨正于下。卷上首先为理学、道学正名;卷中之上回应汉学家对宋学义理的批驳;卷中之下集失于汉学家之治学方法,引钱大昕、戴震、段玉裁、孙星衍等人由小学入义理之说而一一驳斥,认为尚音韵训诂名物制度只是小学内事而非大学,不可由此得义理之真;卷下取江藩《国朝经师经义目录》有关论述一一辩驳。 方东树从弟方宗诚颇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盛推《商兑》,因而大行于世。然至清末民初则批评之声转多,皮锡瑞谓其纯
在中西思想对话的基础上,郝大维,安乐哲著的《孔子哲学思微》不仅给出了孔子哲学的新解,还提供了比较哲学的范本。这种大跨度多层面的对话,由哲学家郝大维和汉学家安乐哲通力完成,故而既展开于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之间,间接地表现为中西圣哲的恳谈,又展开于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阐释话语之间,鲜明地表现为古今心音的交响。它令人信服地证明,鉴于长期以来的文明碰撞和思想混杂造成了难以自拔的阐释迷宫,所以倘要澄清对中国精神的某些不自觉误解,往往有赖于加深对西方精神的批判性理解。
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后五四时代学者群的崛起,以及他们给思想文化生态所带来的新因素。这些学者的出现,一方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根基,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一些人广泛参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建设,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的革故鼎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聚焦于活跃在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末期的学者型社会思想家潘光旦,将他放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思想文化演变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着重评述他对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接受与认识,以及他在民族观、婚姻家庭、性文化与中西文化观等方面的见解。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社会思想在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不够重视,本书以知识史/学科史与思想史的关系为线索,尝试着将潘光旦的社会思想放在一般思想史的视野下加以评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以古人传记故事为蓝本,结合朱子百家思想,整理出一套简明的传统人生智慧体系:一方面,对古人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识人用人之道、读书学问之道、养生之道这些问题的总结,结合有作者自身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共鸣,可以指导读者的人生实践;一方面,古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生遭际和心智状态和思想学问之间的关系,也方便本书读者对照反省。全书正能量满满,语言晓白畅达,在轻快的阅读体验中,有助于读者的情感激发与精神塑造。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史时,刻意突出了反对思想一统而主张学术自由的主线。……与批判学术专制相同,对文化交融的礼赞也成为贯穿全书的另一条主线。 该书纵贯全史的视野,配以分章分节的体例,纲目清晰,史论互证,分而不散,合而不乱,新意迭出,引人入胜。
本书为“网络化人文丛书”系列丛书之一。围绕君子的人格内涵,从《论语》中梳理出礼乐、仁爱、中庸、弘毅、孝悌、诚信、审美等关键词,参照多种文献资料和学术前沿成果,对《论语》的经典语句进行考辨诠释,对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典故进行挖掘阐释,还原经典著作的本义,建构孔子的话语体系,并阐发其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和人生哲理。
《论语译注》是对“四书”之一的《论语》进行的释读。本书是为适合中等水平读者阅读而编著的一个普及读本,对经文的解释大体参考何晏、朱熹、刘宝楠三家的注释而断以己意。每章经文除译、注外,还设有【段意】对该章的要点略作提示,其说法基本取自前人,但也时有笔者自己的新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版《论语诵读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 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 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
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本套丛书采用简装、单色、影印的方式,分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细类,分四辑推出。本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文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二卷,三国魏何晏集解,宋刘氏天香书院刻本。杨守敬、袁克文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本书为《宋天香书院刊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分为上下两卷。
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本套丛书采用简装、单色、影印的方式,由著名文献学家王志民、杜泽逊主编,分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群经总义等细类,分四辑推出。本套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其中一册之《清曲阜孔氏本孟子字义疏证》,是由清代学者戴震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初稿题为《绪言》,修订稿为《孟子私淑录》,最终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