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在本书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影响降到蕞低。而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述和大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了,偏见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偏见的本质》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奠基性著作。即使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虽然关于偏见的细化研究比起当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奥尔波特这本经典著作仍然不减其魅力,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案头之书。
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民间文化常常受到精英文人的无情嘲讽甚至尖锐批判。可是,只要我们浸入民间,“屈尊”听听那些被污名化的王婆、王大爷的声音,我们就会知道,即便是无稽之谈的歌谣、俗语、传说,也都各有其存在、传播的因和由。正如
《宋代美学史(修订本)(精)/美学史论稿》匠心打磨二十余载,增删修订数十万字,全新呈现,宋代美学史典范之作,条分缕析直击文化盛世的美学现场,入选第二届全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本书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流变过程,检视了古今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与社会总体性的种种影响,彰显了现代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悖论特征,同时也指陈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书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娱乐导向、物化现象、真理性内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艺术的批判反思,充满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真知灼见。
无论就哪方面而言,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在战争状态下的新发展,都理应受到足够重视。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美学话语在现代中国的面貌,使之从言必称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尼采,转向了儒家、道家、禅宗、心性、礼乐、意境等更能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术语,实现了“美学的中国化”,同时也经此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将审美和艺术精神打造为中国文化特质,从而促成了“中国的美学化”,更重要的是,后来经由人民性的洗礼,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对“中国美学”知识范式的当代涌现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之影响,甚至潜移默化地参与了新时期“美学热”的开展。 本书围绕文化想象的主线重启对战时美学的研究,力图突破新启蒙主义的思想框架,正视战争状态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新发展及其经由美学再造传统之努力。
《货币哲学》是西美尔的代表作品。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对货币的属性、货币所产生的生活形态及影响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货币交换形式对个体人、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深刻影响,认为货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的理性化,让人类获得了广泛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同时亦使人际关系日趋非人格化,甚至异化。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研究》在全面阐述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基础之上,既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对其文学和大众文化观进行了阐释,又从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对其文本和东方文化理论观进行了研究,还对其符号学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是部从符号学角度对其符号学美学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释的专著。
《无限的清单(精)》编著者翁贝托·艾柯。 《无限的清单(精)》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 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 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庄申先生通过详尽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勾画出唐人的生活百态,书中涵盖文字隐语、服装发饰、保健医疗、居住宵禁、绢马贸易等主题,涉及唐代社会由上至下
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列宁的美学思想,下编为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上编论述了列宁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列宁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下编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述了斯大林、高尔基、沃罗夫斯基、卢那察尔斯基的美学思想,分别从他们美学思想的内容、方法论等方面做了阐述。斯大林的语言性质的辩证法;高尔基与无产阶级斗争;沃罗夫斯基文学的政治与审美意识形态;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与革命等。
本书通过对百幅日本经典浮世绘的解读,为读者理解日本美学提供新的角度和切面。浮世绘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而浮世绘不仅是只存在于历史上的艺术形式,它对西方印象派有重要影响,也与日本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紧密关联。如何理解不同题材浮世绘中的日本美学?这正是本书想要呈现的。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法国哲学家。20世纪下半叶 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本人的写作史、阐释德里达的历史,以及历史语境本身都在当下悄然发生变化,这使我们有必要重新阐释德里达以及解构的历史。《德里达的底线》在整个后结构主义兴起的知识背景上来阐释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考察解构主义在当今知识领域产生的必要性。作者就德里达的代表性文本展开具体分析,追踪其解构思路展开的路线,揭示他解构的意义和困扰所在;同时,对解构主义进行一次“寻底”探讨和重新“修复”。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较早且较完整的方志史书,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全貌,为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区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体例上,将
《无限的清单(精)》编著者翁贝托·艾柯。 《无限的清单(精)》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 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 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