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本书汇集了现代易学大家潘雨廷的全部著作,由潘先生的高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编订而成。2016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平装本和单行本,此次出版精装典藏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增加十多幅作者照片和手迹的彩色插页。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力提倡,为《论》《孟》做集注,为《学》《庸》做章句,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历代学子攻读不辍。后代学者也相继为之做注或新解。钱穆《四书释义》以四书为目,与历代儒家注四书已有很大区别,如《论语传略》《孟子传略》两书,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其类目如 孔子人格之概观 孟子自道为学要领 等,有助于读者学习研究;《大学》《中庸》两篇释义,备列全文,兼罗异议,并收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以求读者借以领略原书精旨,体悟篇中宏旨。书中引用历代学者撰述,亦颇有借鉴价值。
书号: 9787308194761 定价: 158.00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黄馨慧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时间: 2019 年 8 月 装帧: 精装 内容介绍: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第一卷包含加缪 1935 年 5 月到 1942 年 2 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是作者自 1942 年 1 月至 1951 年 3 月的手记,在这卷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同时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精华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处世奇书"之一,糅合儒、释、道精神内涵,总结前人生活经验,传授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学智慧,为你解答生命中的种种困惑与疑难: 受了委屈怎么办? 结交朋友应把握哪些分寸? 家庭产生矛盾如何调解?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的领导者? 人生隘口,怎么做出明智的选择? 齐白石插画日课版 配以齐白石的小品画,以"一日一课,修身立德""吾日三省吾身"为出发点,借用 日课 形式从图、文两方面来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意境与精神追求。 本版文字以明觉迷居士汪乾初校本、清常州天宁寺沙门清镕校本为底本,参校月旦堂《喜咏轩丛书 戊编》刻本,精选365条语录,力求还原《菜根谭》面貌,保证其文字的准确。
爱比克泰德终身探讨两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过上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如何做个好人?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人类似乎也摆脱了不了这两个问题的困扰。爱比克泰德意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用毕生心血,为身处各种人生境况的人们勾勒出了一条通往幸福、满足和宁静之路。这位的哲学家之所以能够保持恒久的魄力与广泛的影响力,部分原因在于,他并没有过分注重专业的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他以满腔的热情,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地传递给追求高尚人生的所有人。《生活的艺术》这一册子辑录了爱比克泰德的人生思想精华。书中只有通俗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绝没有“职业”哲学家的故弄玄虚。相信本书能让读者深思慎行,寻求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来源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源泉滚滚、永不停歇的历程。这样的历程,才是真正的实在。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就只是个当下体会验察。“问心”是向全幅的生活开放,向的天地开放。问心,不是收网一切的线索,而是开启生命的不息之门。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无愧,一切已矣,义利之辨在此,人禽之辨在此,天理人欲之辨在此。但这是不离生活的,是不离经典的,是不离天地的,问心就只是这样的开启生命之门。乾坤阴阳,咸在于此,天地六合,只此一心。这是一种拥抱,一种被天地六合,古往今来所拥有的感觉。运用概念语言解读孟子,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真正的充分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觉知,去活过来,于是这样的活过来便成了历史。
《示弱的勇气》是日本东洋思想家田口佳史阐释中国道教经典《道德经》的书,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以平实易懂的文字,缓缓道来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传授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以无为致有为。
《周易见龙(修订本)》以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八卦文化的源流进行阐释,对易学中的许多难点,包括筮数占断等进行历史考察,于其学理依据,作出了科学评判;并从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等学科的诸多层面,对《周易》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发掘与构建,尤其对《周易》经文作了逐字、逐句、逐文、逐卦的考辨与阐释,极具理论创见,已于2002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诚易学界难能可贵之力作也。 《周易见龙(修订本)》由谢祥荣编写。
《培根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内容涉及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治家准则等,还包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当然也不乏对艺术和对大自然的欣赏。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大到战争、社会争端,小到人际纠纷、伦理问题,这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是如此渴求着正义,有关正义的问题也一直深深困扰着蕞杰出的才智人士。但是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方世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正义的观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
该书主要以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他们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巨匠、思想艺术的大师、*级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能手、石油王国的巨子、传媒帝国的巨擘、华尔街的天才精英、好莱坞的娱乐大亨,等等。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了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世界十大哲学家中,有8人是犹太人。可以说,犹太人的左手拿着巨额的财富,右手捧着智慧的宝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书运用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整梳理了《资本论》中国化诠释史,从其各时期最显著特征上划分为前后相继的四个范式,即“政治—经济学”诠释范式、“理论哲学—经济学”诠释范式、“实践哲学—经济学”诠释范式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范式。在阐述每一范式的历史成因、目标任务、诠释重心的基础上,归纳了四范式的基本特征,分别是“挑着说”“照着说”“接着说”“融创说”。正是四范式的依次展开、丰富发展和指引实践,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诠释的逻辑演进。书稿特别注重从《资本论》中国化诠释范式的逻辑演进中引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启示,对于深化《资本论》的研究以及启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这个译本结合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研究的成果,可以让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范畴篇 解释篇》的学术价值。而且,目前这个译本是翻译者在两个希腊文文本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对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知识积累翻译而成。 《范畴篇 解释篇》是一本集专业性、研究性与可靠性于一身的好一本。 理解亚里士多德,需要专业、准确与可靠,同时需要开阔的学术视野。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z大的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从这一拷问人性的难题出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传世经典《理想国》。在这本对话录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伙伴一起,在对谈中构建出一个理想城邦,事关政体、教育、人伦、文艺、哲学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尽管讨论话题看似包罗万象,但zui终都是为了回答这一之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