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为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以《文选》为始的中古文学总集为主要线索,下涉唐宋及其后有关中古文学的总集,兼以正史、目录、其他史籍和部分 学者研 究,全面系统地展现当下可见的中古文学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中编为中古诗文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诗文方面,以时间为纲,以作者为具体线索,上启汉魏,间杂南北朝,下至隋 代,并对《苏李诗》《古诗十九首》等不系名的重要作品也进行了研究综述和相关考证;下编为中古小说文论研究文献,是针对中古时期的小说和文论两个方面,基于可见的文献,对 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考证说明,文献搜集详尽,考证说明精深入微。
西方大学的古典学系没有也不需要中国文史典籍课程,我们的古典学系却不得不修习西方的古代文史典籍。理由 简单:百年来的中国越来越西化,究竟会西化成什么样子,我们迄今谁都没底。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典学“专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中的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术史和文本考据学,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看起来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然而,西方的古典文献学史隐含着西方文明自身内部的问题,唯有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献学的差异。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的作者是刘小枫。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1)》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编。本论文集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和多姿多彩。作者队伍来自全国“五大系统”的图书情报教学和科研机构,既有领导干部、教授、科研人员,又有在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务人员。书中内容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既有系统和部门的业务工作探讨,又有某些专门领域的深入研究;既有传统领域的持续研究,又有前沿领域的不懈探索;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关注案例和实证分析;既有知名学者的引领性研究,又不乏后起之秀的大胆探索……
亨利·考狄所著《中国学书目》,将汉学发轫时期至1924年的汉学研究论著目录全部收入,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论著检索向导。包括用各种欧洲语言写成有关中国的专著和文章,甚至小启事和书评,不论在何地出版,差不多尽数囊括。此书1880年获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斯坦尼斯拉斯·儒莲奖,为西方汉学领域之名著,至今仍是欧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书。《中国学书目》1881-1885年出版,1904-1908年出第二版,四卷;1922-1924年补编一卷,共计五卷,作者把西人研究中国各方面的著述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译文分类列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早期西人研究中国的状况,是西方汉学目前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学书目。陈寅恪先生当年从欧洲回国,在清华国学院开课,就是主讲《考狄书目》,傅斯年等人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目。 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又称续考
王青著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疏证与研究》研究特点:其一,关于《曹沫之陈》一书的成书时代,书中从多方面论证了《曹沫之陈》当初成于春秋中前期的鲁国史官的记录,而非如后世诸子那样,为诸子或其诸子师徒的著述。其二,《曹沫之陈》一书的性质非是兵家的书,而是近似于《国语·鲁语》的“语”类著作。其三,《曹沫之陈》的理念是春秋中前期的社会思想的表现,而不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代的思想。 显然,这三项都是关于《曹沫之陈》研究的核心问题。除了这三项以外,读者还会发现书中对于相关简文的考释、编连等,亦每有立论坚实的新见。
一、本书以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为底本编纂而成,对《十三经注疏》的经书正文进行索引。索引的字形、断句以该本为准,我们对个别讹误的字形和断句进行了修改。 二、本书的单字索引,可以利用部首箪画检字表、拼音检字表和四角号码检字表进行检索,人名、地名、职官、引书、其它专有名词及校勘记索引等内容,则依部首箪蛊排列顺序另设专类检索表,以便查检。 三、索引的全部内容,包括索引条目和引出的文句,均以《辞源》部首单画的川贝序排列一一引出文句个字的部首笔画数少的在前,多的居后;引出的文句个字相同的,则依第二个字的部首笔画的多寡排列,下依此类推。其它索引项(人名、地名、职官、引书、其它专有名词、校勘记索引等)也照此处理。 四、本书采用分经索引的方式,即列出一个
西谛先生素志恬淡而爱书成癖,常自称“喜欢得弗得了”。一生节衣缩食,积书至十之巨,赵万里《西谛书目序》认为“就数量和质量论,在当代私家藏书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然西谛一九五六年所撰《新序》云: “我不是一个藏书家。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我之所以收藏一些古书,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的。有时连类而及,未免旁骛;也有时,兴之所及,便热中于某一类的书的搜集。总之,是为了自己当时的和将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所需的。” 西谛先生藏书乃为学术研究之需,故不以藏书家自居、自限,一九四四年撰《清代文集目录序》曾自述其收集旧籍的旨趣: “予收书始于词、曲、小说及书目。继而致力于版画,遂广罗凡有插图之书。乃动博取清代文集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