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定位学习活动的本质,基于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习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探讨学习活动设计的原理和要求,为读者展示了动手操作、模仿体验、统计分析、辩论研讨、设计创编等多种活跃于教改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形式。《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能够推进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研究。
这是一本新的教材,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儿童行为观察分析”这一专业技能。学会如何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需要,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这门课程的价值。就是让学生懂得,阅读儿童是幼儿教的基本功。该书前三章介绍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游戏活动、数学知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后五章介绍儿童行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习对儿童认知行为、情绪表现、社会交往和语言行为、游戏行为的分析法。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性思维,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是分析、质疑现有的假说,并通过的论证过程寻找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假说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批判”主要是反思自己,对自己喜欢的、相信的观点,或不喜欢不相信的观点都要给予相同的质疑,并用有效的说理方式进行论证。所以它绝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大批判 布鲁克菲尔德认为:批判性思维不改变世界,但另一方面,如果要改变世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所要掌握的基本工具。批判性思维可以有专门面向学生的课程,但更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学习批判性思维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帮助老师们讲批判性思维结合到自己学课中设计教学的书。非常通俗地介绍了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并如何设计课程
本套丛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零点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即多彩光谱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多彩光谱作为项目的名称,象征着每个儿童智能、风格、潜能所表现出的广泛的多样性。该项目从1984年开始,历时9年,它致力于将美国图佛兹大学费尔德曼教授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开发一套与传统的标准化测试不同的、与多元智能理论相适应的儿童智能评估工具和发展儿童多元智能的活动系列。本系列丛书由霍华德·加德纳、大卫·亨利·费尔德曼亲自作中文版序言。《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既详细阐述了多彩光谱理论的理论基础,即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同时也对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对我国幼教工作者深刻而全面
良好的沟通是架设在教师与学生间相互理解的桥梁,是每位教师都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 《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从教学者的实用角度出发,例举外经典教育沟通实例,深入分析了很多师生沟通的细节问题。如,“寻找一个共鸣点”、“沟通时情与理要双管齐下”、“闲聊,从细致处见真情”、“利用班会,使沟通产生高效率”、“换位思考,良好沟通的步”、“请学生坐下来再说话”等等方面。全文围绕师生沟通问题展开,不案例上的启示,更有经典的分析与指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本书完成于1990年,藉以纪念作者在高校从教20周年。作者写这本书目的是为了讲述任教生涯中的真实故事。这故事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波折,出人意表的事件、突如其来的惊奇,复杂、变幻而又激情洋溢。作者想在讲述的过程中把这些激情清楚地表达出来。以便使其他教师也能在字里行间看到自己感情的影子。本书其实是一本生存手册,用来帮助大学教师们克服那些反复发生的问题,摆脱种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情况教师无可回避的。另外,所有大学教师都会时不时地体味到一种无能感和负疚感,因为他们总量误以为其他同事个个都是得心应手的教学模范,只有自己才老是掌控不了课堂;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这种感觉。最后,本书还是对作者从前一个时期的教学生活的回应:在那些日子里,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总是不能按照作者事先写
《学校也可以这样办》从“为什么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向何处去”、“谁来办好学校”、“如何办好学校”等九个方面切入,告诉我们学校应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走出自己的路,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创生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思想和思路,是本书的亮点。
关于“教育家”的话题历久弥新,因为教育家永远是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教育者自我完善的隐性目标。本世纪以来关于“教育家”的热议,近来似已出现“高原现象”。为使这一思考与讨论进入新的境界,《众论教育家》精选若干专题著述献给读者,相信它能成为新的思想之火,点燃“教育家”这轮高悬于我们头顶上方的太阳,照亮教育大地上的探索之路。
泰戈尔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他日后成就上的高度。人与人之间只存在有很小的差别,但这种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和决心。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教师对教书这件事的正确态度是安下心来认真教。安心教书,就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享受教育,善于把工作做到很好;要寻找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善待学生;要过一种充实的人生。只要我们着眼于脚下、专注于手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漂亮、做到很好,就会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本教材针对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总理2进行了阐述、分析,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特点和相关理论,并通过对国外教育改革思路、新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习者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教材共分为七章。章: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第二章: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第三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第四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五章:基础教育德育改革;第六章:基础教育中的评价改革;第七章: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共分五部分:“导论”包括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认识和新世纪专业形象的总体概述;“教师德性论”从追问“教师德性是什么”入手,论述了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以及养成;“教师审美论”由教师职业美的产生、表现和价值三部分构成;“教师发展论”则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史梳理,对“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语”以《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所提供的经验为依托,对教师如何实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全书既有历史的考察,也有现实的清理;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例的剖析,以全新的视角、精到的论证使教师发展研究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思想大解放、体制大改革、规模大发展的不平凡历程,进入质量大提高的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作为担负着培养各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重任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尤显重要的战略地位。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做强各级各类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本科院校的主力军。30年来,尤其是高等教育扩招的10余年来,地方本科院校走过了学校分类与办学定位问题上的徘徊与游弋,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为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
“鲑去来”的涵义:利用鲑鱼的溯河洄游习性的象征意义(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产卵,并在淡水中生活2-3年,然后下海,在海中生活数年,直到性成熟时再逆流而上飞越瀑布和堰坝回到原出生地产卵),突显作者赴美留学的奋斗意志和在美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回顾2003—2012年作者在出国考试、工作经验准备阶段以及出国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夏威夷、纽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等地留学、生活、工作(半工半读)经历,以一连串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介绍了21 世纪初的美国留学生活。本书呈现了留学生活中的艰辛和奋斗历史,处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堪称“70后”一代留学者的历史剪影。 在叙述自身经历的过程中,作者在书中也加入一些思想随笔性质的文字段落,多数是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比如对比反思中美文
本书对德育的宏观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对德育的前沿课题和德育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度诠释,对德育的实践问题作了总结回顾,重在体现学术性与历史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理论篇以德育的起源为先导,以德育的现象与本质、德育的功能与价值、德育的目的与过程、德育的内容与课程为主体,对德育领域经典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践篇对德育的方法与模式、艺术与教学、组织与活动、管理与制度及德育的评价进行了全面探讨;拓展篇将视线投向应然的追索、形上的思辨和愿景的描绘,着重于德育哲学、品德结构、道德学习、德育生态和公民德育。 本书力求较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与理论抽象的悖论问题,旨在为鲜活的德育实践提供借鉴。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德育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参考。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说出了真相,说出了真理。这应该是个常识,问题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环境,“慢的艺术”真的正在消退,正在消失,已经成为一件高不可攀的品,甚至,你会想,不是我们不愿“慢”,而是我们不能“慢”! 这是张文质先生的教育理论。 本书是张文质先生的教育讲演录,收录了他9篇演讲稿,并在附录中,收录了他的50则教育短句,16首无题诗和4首短诗。
本书是时代楷模、全国很好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曲建武教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纪录,根据互动内容的不同领域分为部分。这些朴实、亲切、温暖的文字,生动诠释了“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一深刻主题,真实再现了他爱党爱教、心怀学生的宗旨情怀,敬业进取、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案例研修丛书》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与要求,立足各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着帮助广大高中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迅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满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为迫切的需要,解决现实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来编写的。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重新认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案例分析、在尝试活动中获得新知识等内容。
当前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型,即教学由“技术”向“实践”的回归,教学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课堂教学的这种转型引发我们对教学机智的重新审视,技术视野下教学机智只是面对“意外”的一个小插曲,而美学、现象学视野中则将教学机智视为教学的本质。 教学机智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对适当的人作出适当的行为”,也就是突出此时此地感,关注课堂中的情境和时机。
全书共八章,章科学和科学研究;第二章科研与论文选题方法;第三章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五章、第六章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方法与写作规范;第七章毕业论文答辩与评价;第八章选取了编著者公开发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6篇学术论文范文;把有关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格式)编入附录。总结了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方式方法及其技巧,选入了综述文与学术研究论文范文,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并系统地学习。
《事说师生关系》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以轻松的笔调来“海阔天空”地谈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这一敏感问题。每一篇章以一个大问题为主题,让读者能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思考。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楚、更方便地进行阅读,每一大问题又分解成若干相关的小问题,让读者根据这一线索“顺流而下”,对全文细加品读。每一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以求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快乐、有启发、有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