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章组成,以项目式学习为中心议题,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什么,以及项目式学习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并附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的11个项目式学习案例。该书议题集中,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完整地呈现了项目式学习的生态结构和基本面貌,为学校规划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是学校教师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指南,为我们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形成项目式学习研究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研究具有开拓意义。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 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 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二十年(1990 2010)》选取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十一个基本问题,博采众家之长,悉心梳理,审慎述评,力图全面客观呈现众家之说,厘清学术发展之脉,展示世纪之交二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现状、成就、问题、缺失和走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科发展把脉问诊,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把握基本理论研究动态,思考基本理论的交锋,明确基本理论研究前沿的钥匙;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推进教育改革的智力资源和思想宝库。
食育,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即借助与饮食相关的活动及实践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是自然科学启蒙,是融合自然环境、语言表达、身体活动、艺术感受、科学探索等活动整合的儿童教育成长体系。真正的食育既包含了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又有均衡、协作、饮食习惯等具体的生活文化,是一门令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艺术。本书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成果,以学前期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天性为立足点,建设尊重儿童兴趣、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三大课程群,在尊崇自然之道的同时保护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发展,既有强调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也包含系统性的综合课程,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学校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在《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一书中,作者们解释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创建鼓励深度学习的环境。他们研究了多所案例学校如何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渡到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学校模式,通过将重点从知道转移到做事,使表现性评价与共同核心标准保持一致,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以及与他人一起学。文中充满了实践思想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用于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具体范例。本书随附软件包(可在贝壳网免费下载),其中包含展示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深度学习策略的视频。
本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框架,通过专题摘编的形式,系统地发掘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完整地理清和呈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并深入解读了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蕴含和重要价值。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者、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是一本必 备必 读的工具书。
本书是石中英教授为一线教师、校长和管理者所写的一本教育短论集,收录了作者探讨教育基础性问题的50篇文章。全书论题广泛,涉及教育的一般观念、现代教育的文化根基、学生观与学生成长、为师之道、价值教育、学校文化与学校活力、教育治理与教育改革等,极富时代性和实践性。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文字,深刻剖析了教育观念市场上各种各样流行的概念、口号和主张,展现出教育哲学思考的力量和价值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科学的理论内涵,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既有本体论和认识论,又有价值论和方法论,既有整体性视角和战略高度,又有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机制,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指南。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实践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本书致力于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呈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经验,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样态,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
作为四川省重点课题“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围绕“高品质学校”理念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和践行策略展开论述,结合四川省部分名优幼儿园的典型经验,剖析了建设高品质幼儿园的思考与行动。从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和名优幼儿园的历史沿革中探寻幼儿园建设的基本规律,并根据幼儿园的时代使命审视了当下存在的发展困境,明确了文化旁落、课程淡化、师能不精、科研空场、园所泛化、家长缺位、幼儿失真等七个突出问题。
本书是美国使用时间 长、再版次数 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阐述了理念论、实在论、东方哲学与 、实用主义、改造主义、行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哲学思想。 在每一章中,作者从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出发,以人物为线素,介绍他们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发展脉络,进而论述各学说在教育目的、方法与课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为了拓展读者的哲学视野,作者还集中概括了各学说曾受到的责难和抨击,并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论著,激发读者进行 为严谨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 作为教育哲学入门读物,本书既可供各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使用,也可供哲学专业参考选用,还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专业研修的指引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