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我社 *经典英语文库 第13辑中的一种,精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本书作为我社 经典英语文库 第15辑中的一种,精选英国哲学家大卫 休谟创作的哲学著作《人性论》,以三卷本出版,前两卷(《论知性》与《论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论道德》)于1740年出版。《人性论》从社会角度而非自然科学角度探讨了基于公共意见与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会本性。全书分三卷,分别为 论知性 、 论情感 、 论道德 。卷阐述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内容。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玩偶之家——易卜生戏剧选》为汉英对照双语版,精选了挪威作家亨利克?易卜生 代表性的三部“社会问题剧”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群鬼》。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尤其是反映社会问题的戏剧,立足生活实际,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触及到法律、宗教、道德乃至 体制等各个领域,对欧美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 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1833) 和《高老头》(Le Père Goriot,1835)。
《野性的呼唤》,又名《荒野的呼唤》,通过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归野蛮的经历,反映人的世界: 欲望本已在,蓬勃脱尘埃;沉沉长眠后,野性重归来。《热爱生命》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死抉择中,展现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述了战国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所著。 《孟子》现存7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学说,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还提出“性善论”,作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法尧舜,制井田,提倡“尚贤”、“薄赋”、行“王道”;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民贵君轻”。本书英译参考了各种译本,是的英文全译本。
《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亚美尼亚》作者苏珊·沙罗门是美国学者,曾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生活并在大学任教?深入学习了亚美尼亚语言和文化。在这本书中,她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对亚美尼亚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介绍,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政治宗教、节日风俗、交友做客、家庭工作、日常饮食、休闲购物、商务旅行、交通通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您是想了解亚美尼亚的历史文化、还是想亲身体验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又或是希望在那里开展商业活动,《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亚美尼亚》都可以为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现在,请翻开这本小册子,开启您的亚美尼亚之旅吧!
本书作为我社“ 经典英语文库” 3辑中的一种,精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 的批判。 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本书作为我社“ 经典英语文库” 3辑中的一种,精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 的批判。 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全书荟集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 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这些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时隔八十年,这一理念对 的外语教学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原书为纯英文,本书集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校英语名师联合翻译其中的英文课文,编辑成英汉双语读本,旨在方便读者阅读和自学。本次推出的有声
本书通过对翻译作品个案的深入剖析和对翻译文本取样性分析以及对译者的翻译思想适当引用和分析,挖掘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对中国形象域外建构的积极影响。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即运用形象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与域外中国形象建构的关系。课题也从点、线结合的方式入手,即每个研究内容都可以独立成篇,各研究内容均以“点”的形式单独透视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每个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又不乏联系,构成一个相互兼容的整体研究框架。 本书在梳理五种近代上海英文期刊(1857-1942)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剖析期刊中的英译中国典籍、古典小说、古典诗歌与戏剧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探讨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和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关系。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对《论语》全部篇章的英文译文。附属部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论语》原文中的部分重点词语配以英文注释 (Notes to the original Chinese)。 (2)每章的主旨大意 (Main idea)。 (3)《论语》原文的汉语今译 (Modern Chinese version)。 (4)每章的历史背景介绍和译者的评论 (Historical facts and commentaries)。 (5)本书正文前有一篇《本书常用词语解释》(Notes to Some Frequently-used Chinese Wordsin This Book)为读者统一解释“仁”“义”“礼”“君子”“小人”等21个常见词。 (6)本书正文前有一篇《孔子生平简介》(A Brief Life Story of Confucius)。 (7)本书正文后面有《孔子名言警句录》(Quotations of Confucius)。 (8)全书后附有本书写作时的参考书目。
本书通过对翻译作品个案的深入剖析和对翻译文本取样性分析以及对译者的翻译思想适当引用和分析,挖掘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对中国形象域外建构的积极影响。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即运用形象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与域外中国形象建构的关系。课题也从点、线结合的方式入手,即每个研究内容都可以独立成篇,各研究内容均以“点”的形式单独透视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每个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又不乏联系,构成一个相互兼容的整体研究框架。 本书在梳理五种近代上海英文期刊(1857-1942)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剖析期刊中的英译中国典籍、古典小说、古典诗歌与戏剧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探讨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和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关系。
本书是美国巴郎集团的出国留学教育书系中,美国高考书系的明星书之一。本书针对AP生物考试中的考点,进行详尽的讲解,并附有完备的习题练习和全真测试题。本书配有5套全真试题,并且含CD-ROM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