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第2版)》是很有分量的一部专著,全面和系统地对西方翻译理论做了翔实的梳理和归纳。修订版后内容具体涉及:1.改革开放40年来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和输出;2.译介的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译论;3.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呈现的研究范式;4.西方翻译理论给中国翻译界带来的学术贡献;5.如果历史而逻辑地看待外国译论与中国传统译论的融合创新。
《文学写作翻译》由四部分组成:英国文学巨匠,文学评论,汉译英及评论,英语学习心得。 英国文学巨匠有4篇。1987年,我的老师王佐良在看过我写的关于《贝尔武甫》和乔叟的文章后,曾表示希望我接着写以充实我系在这方面教材之不足,文学巨匠包括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贝尔武甫》无作者,是口头流传作品的记录文本,关于《贝尔武甫》和乔叟的文章多年前就刊登在外国文学上。关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文章是我根据1983年从美国回来后应系领导要我给全校作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所做介绍的笔记整理而成。
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必要保证。那么,如何设计?其具体步骤是什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哪些因素?取得何种效果的课堂设计可以称之为成功?本书以外语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辅以具体实例详细说明,相信不论是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
目前,各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如何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如何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学院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朱红英编著的《实用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的写作目的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本书的目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学习的终目的是掌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与他人沟通准确性。
语言是社会组合的工具。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现象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语言的变异性。本书着重研究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风格、语言与交际、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观察英语特点;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指导英语实践。 本书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亦适用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工作者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英语教学与学科或专业相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其中的研究方向。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力图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探讨,本书共分为六章。章、第二章对专门用途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学术用途英语进行了详尽探讨,第三章主要从语域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体裁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研究,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课程研究及其设计现状等,并辅以案例分析,故颇具实用价值。第五章对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进行了研究。第六章则是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本书力求具体、详实地阐述有关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系统中搭配的表征方式。设计了三项实验,回答了三个研究问题:(1)高、低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以何种方式表征目标语搭配;(2)高、低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以何种方式表征中介语搭配;(3)汉语词汇语义是否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形成中介语搭配的原因。
首先在对目前*的二语动机理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在中国学习者中的效度进行了探讨,然后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做了实证调查和实验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要素对二语学习动机贡献强度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有局部拓展,并具有一定教学启示。实验研究发现基于提升“二语自我”为核心的教学干预对二语学习动机及二语成绩有显著影响。
本书从词汇教学出发,结合语言学理论展开论证,后又回归到实际教学问题,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对汉英称赞类动词系统就构词方式、语义认知及组合结构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语境特点及词汇习得难点,通过该类动词的教学实验,证明了公式语输入的词汇习得方式的有效性。
本书由多名资深的国际课程管理和升学顾问亲自执笔,重点围绕国际课程、升学指导和大学申请这三个学生和家长*为关心的领域,从实际情况出发答疑解惑,解决了学什么、怎么考和如何报的难题。可指导国际课程学生更好地学好课程,做好海外大学申请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有志出国深造的读者打开了一扇走出去的大门。
《学术交流英语》由刘常华、肖振风和许迪主编,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UnderstandingAcademic Lecture;Giving Academic Presentations;Participating inAcademicSeminars。共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学术交流技能单项训练、学术交流技能综合训练和学术交流任务三部分内容。本书从“交流”的视角出发,以学术交流为语用语境,语言训练与学术交流技能训练并重,按照学术交流技能划分单元,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学术交流英语》适用于“以任课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强调信息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书以情景对话形式揭示英语新词的生成和使用语境,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自然而然地了解新词和用法,并能够跨越中西文化障碍达到得体使用新词的目的。对话语言力求表达生动,地道上口。贯穿全书的184例英语对话将论及的语言现象置于形象具体的语用情景中,为读者提供了生动自然、幽默诙谐且极具实用价值的语言应用范例。所有的新词用法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及英语本族语者的街谈巷议。英语全部对话都配有中文参考译文,以供读者参阅。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由依附母体学校到评估转制走向完全独立的重要转型时期,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频共振的同时,必然也要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往的研究往往从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陈金平编著的《基于学生视角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学生满意度理论”为基础。从学生感知和满意度的独特视角,通过在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五所独立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以便为我国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基于学生视角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可用作独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前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已有许多研究成果,而语料库的研究也正在兴起。在拜读这些研究成果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是否可以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以促进英语教学?因此就产生了写本书的想法。由黄剑平编著的《辅以语料库的新认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共9章节,主要内容为语言学概述,认知语言学,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与听说法,语法翻译、任务型教学法与内容型教学法等。
《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介绍了阅读能力的本质并对比了一语和二语阅读,列举了多种询证教学实践方法以及多项行动研究案例,还提供了二语阅读教师可以参考和查阅的诸多教学资源和学术期刊。 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可以作为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是在 基于使用的语言学 (usage-based linguistics) 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英语高频程式语加工优势及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全书共有十章,上篇共有五章,以程式语 整体加工假说 为理论,使用E-prime编程,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范式,从心理现实性的视域对中国学生的英语高频程式语加工状况进行多维度勘探,包括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理解和产出两种视角、深加工和浅加工两种类型设计任务等等;下篇五章使用语料库方法、开发词块量量具测试等方法考察高频程式语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本书首先回顾并分析语言教师认知领域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发现研究问题,论证研究方法,分析并呈现研究资料,解释研究发现并讨论其意义。在文献回顾、研究资料的分析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过程中同时涉及教育学和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和理论,并阐述此项研究对相关领域现有研究的贡献意义。 本书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作了包括从哲学基础到资料采集、分析手段在内的较为详尽的论述,为研究英语教学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工作者和从事定性研究的社科领域研究生、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书中呈现了不同的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可供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思考、比较、借鉴,对于英语教师教育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